假如克苏鲁小说都是纪实文学/无限读档,把末世扼杀在萌芽中(202)
但当他重新在沙发上坐下来时,却仿佛被一种紧迫感传染,再也不能做回15分钟前那个躺平的自己了。
“要不这样吧家人们,”史莱姆给自己找了个借口:“咱既然都在鬼城了,不如直接做个末世准备攻略?流量不蹭白不蹭啊。”
弹幕看穿了他:
“骗鬼呢,你就承认吧小史,你信了!你怕了!”
“哈哈哈哈你们不要拆穿UP嘛~”
史莱姆假装没有看到,仿佛突然从躺尸中找回了人生的主线:“最重要的是食物、饮水和能源。旁边有河,理论上能钓鱼,但是‘诡异降临’以后,鱼还能不能吃很难讲,所以还是要囤食物。嗯,再搞一套净水装备。据说复杂一点的机械会中邪,最好囤够煤,煤炉买最简单那种……”
像史莱姆这样的人说不上多,但考虑到华夏庞大的人口基数,也绝对不少。末世生存狂人们有的扎根农村,城市的就选择鬼城;有的独行,有的带家人(但家人未必配合且痛批“脑子有病”),有的扎堆结成社区。
那些结成社区的,无疑是最认真的一批。
按照“丧尸Go”没有异能只有邪神的设定,靠单打独斗生存下去,难度委实超纲了,最靠谱的方法还是组成小团体,共抗风险。
考虑到“薛定谔的物理学”,这些“民间基地”摒弃了一切复杂的机械,捡起了古老的炉灶和最简单的织机。
为了抵御部分成员可能变成怪物的冲击,每个人的房间都是机械锁,需要一点技巧打开,同时设有观察窗,方便同伴观察情况,当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变成狙击窗。
这些民间基地不是永久的,建立的目的就是度过最开始的困难时期,同时也是为了在末世之前组建一个能够互相信任的团体(在末世之后,信任就会变得非常稀缺了),支撑到抵达官方的安全基地。
因此,转移和机动能力也非常重要,民间手工大神们甚至参考冷兵器时代的战车,设计了一款可以人力驱动的大型六轮踩踏板车,四面用不锈钢板立体防御,用以移动末世社民们前往安全基地,被网友戏称为“新时代不锈钢战车”……
第190章 沉默中的酝酿
对于这些“末世准备行为艺术”,网友一开始的态度都是“哈哈哈哈”。
大家开始觉得不对劲的时候,反而是“末世”话题在网络上的热度已经开始下降,而却在生活中逐渐显出端倪的时候。
讨论“群星归位”的帖子翻来覆去还是那么几张图,短时间内也很难再看到明显的移动;“丧尸Go”当前的版本,安全抵达官方基地就算通关,挂着假IP把居住地、故乡、母校等等地图都打了一遍后,渐渐也就失去了新鲜感。
就连克苏鲁文学,因为最近没有新的破圈作品,热度也在下滑,许多跟风开的线下跑团店开始门庭冷落,甚至挂出了“旺铺转让”。
但就在网友以为“克苏鲁末世”就跟其他热点事件一样终将慢慢淡去,准备若无其事地继续生活的时候,却在现实的维度中嗅到了“末世准备”的味道。
相比网上咋咋呼呼,表演多于实用的“基地建设”,发生在现实中的、沉默的准备反而更让人紧张。
首先是悄然上涨的物价。
最先上扬的是米价,但在短暂上涨后就被开仓放粮给摁了下去,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反弹;但管控力度较低的其他物品,就开始悄然冒头,包括油盐、罐头、压缩干粮、腊肉乃至老干妈。
与这些长期补给形成对比的是,生鲜价格却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如果仅仅是这样倒也不能说明什么,毕竟囤粮是华夏人民刻进DNA的爱好,不管发生什么事,反正起手先囤个粮;但当一些日常工业品也开始涨价,就显得事情不对劲起来了。
华夏一向被戏称为“工业克苏鲁”,从长线来看,工业品的价格一直都是越卷越低的,于是衬托得“逆势上涨”的类别尤其地鹤立鸡群,很快被火眼金睛的网友拉出一个名单:
日常用品如厕纸、湿巾、卫生巾、肥皂、洗衣粉等;消毒用如创口贴、酒精、绷带;工具类如瑞士军刀、工兵铲、各种维修全套;防具如头盔、防护服、防毒面具甚至防弹衣;武器如各种菜刀、电棍、防狼喷雾;电器如手电筒、净水器、手摇发电机,甚至还有说不清该塞到什么分类的复古产品如煤炉之类。
这要说跟“末世准备”没有关系,很难让人信服。
好在华夏的工业能力一如既往地靠谱,虽然这些“末世相关”产品价格有走高的趋势,但毕竟种类繁多,这种贵了买那种,天然比较“抗通胀”,加上生产商觉得有利可图,光速拉产线上产能,价格始终也没能涨多少,维持在一个“有点溢价但不离谱”的范围。
如果说这时候还能用“网上什么奇怪的人都有”来宽慰自己,当大家在身边发现活的“末世准备者”,就更加绷不住了。
提问:你的身边有“末世准备者”吗?
“谢邀。人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本来这村里根本没啥年轻人的,来的都是大爷大妈,主要靠卖日用烟酒,但就上个星期,呼啦啦来了一大帮年轻人,直接搬空我的店,还给我列了一个大单子——没错,就是末世清单上那些东西,问我能不能统一进货,省得他们挨个去网购了。
自从失业回老家开店,我就没见过这么多年轻人了,这不有点激动,我就问是什么节目组要在这整活吗?结果他们说这是真的准备迎接末世,给我干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