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如克苏鲁小说都是纪实文学/无限读档,把末世扼杀在萌芽中(241)

作者: 鱼绯 阅读记录

当天深夜,远处传来炮声,反动派司令部仓皇逃窜,蒋冬藏和工人们一起冒死返回工厂,把成箱的TNT炸药搬运到鸭子河南侧的空地上,技术人员则在炸药堆里寻找引爆器。

炸药是用“接力”的方式搬运的,工人们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玩笑说这是“击鼓传命”。

这个深夜,蒋冬藏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跟许和晴口中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邪神”打交道。

凌晨3点多,鸭子河南侧有三箱炸药突然爆炸,还好离人比较远,但这意味着引爆时间要到了,负责找引爆器的技术员简行舟心急如焚,不顾安危地跑过去查看。几分钟后,他忽然又折返回来,找到蒋冬藏:“这样是来不及的。”

蒋冬藏先是心里“咯噔”一下,但紧接着发现简行舟的表情和语气都变得非常沉静,甚至有一种超然的冷漠,完全不像他:“你是……?”

她已经预感到这次事情可能不会顺利,所以在鸭子河边提前留下过“存档符号”。理论上邪神可以通过这个符号降临,但祂从未来过,所以蒋冬藏几乎没有考虑这种可能。

简行舟点点头,肯定她的猜测,然后递给她一只造型奇特的爵,蒋冬藏敲了敲,发现是铜制的,但一时摸不着头脑:“这是什么?”

“青铜爵——刚才那几箱TNT炸出的坑里发现的。跟之前那只不一样,但都是同源的东西。”简行舟,或者该叫祂邪神,不紧不慢地说:“这种事我有经验,但是还需要再‘下沉’一点。”

“下沉?”蒋冬藏懵了一下,然后反应过来,感觉周身有些发冷:“亚空间?”

那个传说中如地狱一样的地方,将要在一百多年后威胁华夏的,“鬼神的领域”。

但也是在亚空间中,邪神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洛书:“这下面,是三星堆。”

蒋冬藏:“什么是三星堆?”

古蜀文明遗址,长江流域文明发源的证明,将华夏起源提前至5000年前,原本在二十年后才会浮出地底的伟大发现,却因为几箱意外引爆的炸药而提前面世了。

“下面是九号祭祀坑,”洛书肯定道,“我感觉到混沌的气息了。只要再炸开一点,更多的混沌气息就会泄露出来,方便我行事。”

在“原初之前”,洛书的记忆里,三星堆一直只发掘到八号祭祀坑。从来没有九号祭祀坑——这是从“原初线”才开始出现的,也是洛书认为格赫罗斯一切布置的关窍在这里的原因之一。

巨型青铜像在这里出土,四十九符文从这里面世,秦桓在这里失踪,杨海移疯狂的研究也从这里开始——这是命运齿轮开始转动的地方。

洛书早已经想明白,九号祭祀坑连通亚空间,或者说其本身就是一道亚空间裂缝——这就是四十九符文为什么在不同人的眼中显出不同的变体,也是秦桓为什么会迷失于亚空间的原因。这还是格赫罗斯留给她的、干涉历史的钥匙。

“引爆器可能随机地出现在每一箱炸药中,”洛书熟练地开始安排:“我们来不及排除全部几十吨TNT中的引爆器,但我可以让引爆器‘恰好’出现在被我们搬到这里的箱子中。”

蒋冬藏反应了一会儿,然后突然想明白了:一箱TNT大概十公斤,特务总共留下了八十几吨炸药,也就是八千箱,挨个打开排查引爆器是来不及的,全部搬到空地上更来不及,但格赫罗斯可以操纵概率,只要让所有被搬走的箱子里,都“恰好”有引爆器,那么只要搬走和引爆器数目相等的箱子,就可以保证工厂的安全。

至于这片空地,还有下面的“九号祭祀坑”——对这个时间点的华夏,工厂才是最重要的,蒋冬藏一时还顾不上考虑保护文物的问题——再搬远一点不是不可能,但每多搬一米,都是工人的“击鼓传命”。

何况她也不知道下面的东西价值连城——华夏数千年历史,在哪里一锄头挖出个群葬墓都是不奇怪的,很多只是古时的乱葬岗。

洛书倒不是很担心破坏青铜神像:九号祭祀坑处于亚空间之中,与现实存在维度上的隔离。如果区区炸药就能击穿现实与亚空间的界限,人类早就毁灭不知多少次了。

第228章 痴愚(一)

当爆炸声在1907年的鸭子河南侧响起时,2030年的洛书正在前往广汉的火车上。

三星堆自发掘以来,就一直在震惊世界,与之相伴的则是无数的谜团。

两米多高的青铜神树,不但有一个合金底座、经过了精妙的力学设计才能矗立不倒,更重要的是在那个连电力都还没有的时代,是如何进行焊接的?

高两米多的青铜立人像,呈现怀抱的姿态,但人像抱着的器物却遗失,只留下无穷的遐想。

还有那用途不明的巨大面具、让人联想到古埃及法老的黄金权杖、不应该出现在川蜀的印度洋的海螺……

尤其让人费解的,是这个异常发达、乃至被怀疑是“域外来客”的文明,从出现到消失,似乎都没有在任何古籍中留下记载,甚至从三星堆遗址也没有找到成体系文字的痕迹。

这太诡异了。以三星堆表现出来的文明水平,不可能没有复杂的社会结构,而没有文字的话,是如何进行管理的呢?

研究人员认为是保存文字的载体经过太长的时间,已经腐化的缘故,因而全副武装,收集每一粒泥土,就是为了从里面找出能够承载文字的东西:丝绸、草纸的残骸,或者早已分解的墨水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