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克苏鲁小说都是纪实文学/无限读档,把末世扼杀在萌芽中(242)
这也是为什么九号祭祀坑如此颠覆——人首蛇身青铜像底座上的四十九符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文字体系的东西。
在连山学不再是秘密以后,华夏人或多或少猜到了三星堆遗址几乎没有留下文字的原因:在那个鬼神行走大地的上古时代,文字,是一种禁忌。
文字沟通神灵,言出法随,写下的瞬间即是祈祷、仪式与契约。没人相信鬼神时代能人人平等,那么识得文字就必然只是少数人的特权,不可轻易使用,更不可轻易传授。
在鬼神将要重回人间的当口,华夏重启九号祭祀坑挖掘,可以说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尽管时间已经很紧迫,但考虑到如今日渐捉摸不定的气候,尤其是毫无征兆的雷电,从密大出发的考古小队还是选择乘坐火车。事实上,现在绝大部分航班都已经停运,人类回归到火车的时代。
大部队仍然留守白牙,只有洛书、程玖和黎鸣霄跟随李筱老师前往广汉。
他们当然不是执行挖掘工作的主力。在他们抵达之前,恒温恒湿玻璃方舱、3D打印的文物防护服、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代表华夏最高考古技术的利器已经先后就位,到场的连山学者也不止密大的几人。
之前不是没有重启九号祭祀坑挖掘的想法,但诡异的是,根据X射线探测结果,巨型青铜像仿佛“四分五裂”,同时存在于几个相距很远的坐标——即使那次坍塌真的导致这尊铜像损坏,也不至于碎了一地吧?
而如果以“九号祭祀坑处于亚空间”为前提,重新用连山学的坐标测算法进行推算,青铜像的位置便可以重新确定了。
在火车上,几人通过平板同步着连山委员会那边的测算结果,在重建的模型上,巨型青铜像卡在亚空间和现实的边界,基座处于亚空间,而人首与大半个蛇身则伸到了现实之中——只有如此解释,这尊青铜像才是完整的。
在李筱老师跟列车员去登记的时候(这是特殊班列,需要登记乘员身份),黎鸣霄问洛书:“在你说的那些时间线里,白牙沉没过吗?”
跟程玖一次次猜出真相,但又一次次遗忘不同,在所有的时间线中,黎鸣霄都是第一次听说关于格赫罗斯分身和那些平行宇宙中发生过的事情。
认知到“邪神正坐在对面”的感觉很怪异,且没有实感。
“沉没?”洛书回忆:“有一次,岛上几乎没有正常人了,你说‘所有的救援都已经失败了’……”
洛书忽然意识到黎鸣霄为什么问这个问题:自“原初线”起,白牙作为人造岛礁,从修建之初就是为了作为亚空间降临的前哨观察站,也是首当其冲的“污染区”,那么白牙很可能有某种“自毁程序”——在一切无可挽回的时候,是不是这座岛就会被炸沉,将诡异尽可能埋葬在南沙的海水中,为剩下的人争取时间呢?
洛书不认为这有什么错,甚至是理性的选择——但有的事,能做不能说。
背负一个“能做不能说”的任务,想来也很苦涩。
“没有,”洛书宽慰他:“放心吧,白牙不会沉没。”
黎鸣霄假装相信她:“你一点也不像邪神。”
“分身很无辜的,”洛书摊手:“我前面活的那么多年,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也可能只有我是这样。说不定格赫罗斯不向我开放神国的原因,是从商鞅和韩非那里吸取了教训。”
黎鸣霄:“怎么扯到商鞅和韩非那里去了……哈?”
程玖想了想:“……知道的太多,就会不像个人?”
“想想看,他们或许一眼看透了华夏两千年的分分合合,兴亡盛衰。看到文乱法,武犯禁,党争,豪强,土地兼并……”洛书:“最后得出结论——这些人都是蛀虫!”
程玖竟然觉得很有道理:“原来‘五蠹’是这么来的。”
三人然后又沉默了。
洛书其实还没有看过完整的四十九符文——不是在连山论坛上看只能捕捉一种变体的“定格图片”,而是身处亚空间之中、去阅读真正的四十九符文。
她能读懂吗?
如果四十九符文真的是格赫罗斯的某个分身铭刻的,那么她就没有理由不能懂。
绝对的真理往往也是零度的理性,当她清晰地看到世界的表象和深层的规律,一定会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也许是商鞅和韩非那样的人,也许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趟“扮演人类”的旅行,也将随着这列火车一起抵达终点。
第229章 痴愚(二)
李筱老师带着三人赶到时,九号祭祀坑上面,恒温恒湿玻璃方舱已经搭建起来。这是全透明的玻璃房,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文物氧化,再次发生兵马俑出土后褪色、象牙出土两小时即发黑粉化的损失。
方舱旁边就是应急保护实验室,在冲淋间换上防护服后,密大师生四人进了实验室,再次确认人首蛇身青铜像的三维重构结果。
包括蛇身部分和整个底座在内的半截铜像都处于亚空间中,按照默认算法建模,就会得出这半截铜像“四分五裂”的结论。但如果先用连山学推导亚空间坐标,再进行重构,虽然仍无法探测到底座上的纹理细节,但至少得到了完整的模型。
根据铜像建模3D打印的硅胶保护套已经准备好,按照惯例的流程,除去祭祀坑上面的浮土后,将由研究员系安全带,吊在方舱中起出铜像;但问题是,半截铜像处于亚空间中,对研究员可能存在危险,而使用机械臂的话,在亚空间中也很可能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