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克苏鲁小说都是纪实文学/无限读档,把末世扼杀在萌芽中(246)
妣辛反复描绘那个符号,越描绘越觉得心惊: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为中间——简单的排布中却蕴含了术数的奥秘,甚至可以使用这个图案进行计算。这毫无疑问是一个符文,甚至可能,就是神名。
但庚生自己也不明白这个神名是从哪里得来。
他是平民,家中传承些许陶艺,但也就会做些盆钵之类,不曾学过一点文字,唯一的爱好是玩石子,这个符文便是他用石子摆出来的。
妣辛决定用一次祭祀来争取神的启示。
祭台在原本的基础上又搭高了一层,四面点燃的篝火比任何一次都要多,足以把整座祭台照得亮如白昼。祭台中央有一块巨大的泥模——部落要为新神塑像,但现在还不知道神的形象,那只是底座的泥模。
仪式开始后,他们要在鼓点中浇铸这只底座,如果神有所启示,那么便会在这过程中回应。
浇铸的过程由匠人来完成,庚生要做的,是在冷却后,打碎泥模外范,露出成型的铜底座。
祭祀选在临近黎明的时候。子夜的混沌气息虽然更浓厚,但是却不稳定,经过大半夜的沉淀,黎明前才是沟通神灵的最佳时间。
在四面合围的山脉的压迫下,人牲被用绳子捆住手腕,拴成一串,排队走上祭台。当密集的鼓点响起,祭台外围的人开始载歌载舞。
妣辛删掉了颂词中关于神的具体描述,只留下反复吟唱的、意为“光荣伟大”之类的通用祝祷——从玄鸟、巴虺到树神,更换祭祀神灵这件事,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在鼓声和唱颂词的歌声中,匠人们挑着装有铜液的铁模上了祭台,开始浇铸。完成浇铸后,匠人便离开,而仪式还在继续。
“咚咚”的鼓点越来越密集,在节奏达到极限时,就会处死人牲,把仪式推向最高潮。
这时候一件意料之外的事发生了。
庚生手持凿子,在所有人猝不及防的时候,手起凿落,把泥模凿了一块下来。
人牲还没有处死,连铜液都还未完全冷却——这个时候打碎泥模,浇铸就失败了,也意味着祭祀失败了。
没有人能够理解庚生疯狂的举动,连那些被绑成一串的祭品都不能理解。因为太过不可思议,所有人都呆愣了几秒,以至于看着他又凿了好几下,才反应过来。
敲鼓的人张大了嘴,鼓声后知后觉地停下来。
主持祭祀的巫们扑上去拨开庚生,妣辛清楚地看到,碎裂的泥模中,尚未凝固的铜液在流出。她不顾烫伤,试图把泥模拼回去,但显然于事无补。
再下一个庚日,庚生被处以火刑。他没有为自己的罪行辩解。
第233章 痴愚(六)
2030年初,九号祭祀坑上面的恒温恒湿方舱中,在探照灯阵列下,罗盘读数缓缓降低到2号位以下,可以开始起出青铜像了。
李筱趴在隔板上,连人带隔板吊在方舱半空中,用特制软毛刷扫去铜像上的浮土。清理到亚空间中的部分时,她稍微慢了一点。在2号位以下,物质实体还不至于发生明显的扭曲,但对人的方位感会有微妙的扰乱,就像“折射”一样,导致操作困难。
好在李筱对此很有经验了,受到的影响不大。助手已经迅速把现实部分的铜像套进了橡胶保护套,然后“咦”了一声。
李筱也愣住了:铭刻有四十九符文的底座仿佛刚刚被浇铸出来,竟然有熔化的迹象,而凸起的符文就像融进了铜水里,一个一个地消失了。
她虽然大惊失色,但还保持着冷静:在亚空间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她试图向助手确认是否看到了一样的情形,却发现自己不认识旁边的人。
她不是带学生来的吗?
这时候方舱中传来秦桓教授的声音:“出了什么问题吗?”
李筱直觉有哪里出了问题,但记忆告诉她一切正常。头顶是正午的阳光,她正在试图起出一尊缺失上面铜像的青铜底座。
她下意识回答:“秦教授,这底座看起来是浇铸失败的半成品。”
1907年的鸭子河南侧空地上,简行舟踩在一个炸出来的坑里,里面有一些碎裂的陶器。如果他再往里深挖一点,这尊青铜底座就会提前面世,但彼时他完全处在劫后余生的庆幸中,没有在意这些看起来并不值钱的古物。
“历史档案频道:京城时间2030年1月24日,三星堆九号祭祀坑发掘告一段落,本台记者采访到地质大学考古系教授秦桓、李筱,有请两位老师为观众朋友们揭秘九号祭祀坑发掘成果。”
“(秦桓)九号祭祀坑其实只发掘了一小部分。这里的岩石层非常特殊,存在断裂、扭曲的痕迹,非常容易出现坍塌,又曾经被炸开过——应该是上世纪蜀钢护厂运动中,炸药被工人搬到空地上后,意外引爆造成。”
“这种情况下,经过研究,我们决定暂时封存,等到以后技术有了进步,再重新发掘,以免反而造成破坏。因此,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我们的收获并不算多。至少大家想要的文字是没找到的(笑)。”
“(李筱)不过在出土器物中,有一件奇怪的半成品,是一尊青铜像的底座,从底座的体积和质量来看,原本要铸造的铜像应该是很高大的,说不定可以跟青铜树和立人像媲美——但底座却浇铸失败了,结果成为半成品。”
“从青铜底座侧面的变形,可以推测,在铸造过程中,模具因为不明原因裂开,造成变形和短时间大面积氧化。考虑到那时使用的多是泥模,可能是湿度不适宜,或者撞击之类外力造成。这件半成品之所以尤其让人遗憾,是因为底座上有一些模糊的纹路,经研究,我们怀疑泥模上刻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