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演我夫君上瘾了(64)+番外

作者: 望风吹袖 阅读记录

老板思索片刻,很快寻了个主意,他从仓库里翻出来一把闲置的琵琶,让温素音抱着。

温素音怀里被塞进一把琵琶,木头做的,触手圆润,她愣了一下,垂首不语,依言抱在胸前。

“这样看着还真有几分味道,很像那么回事儿。”老板先赞了一声,又掏出刚才一并寻出来的一根箫,让赵明恒别在腰间。

他后退两步,端详了两人一眼,嘱咐道:“我在进城的单子上就说你们两人是一个小班子,夫妻二人一个弹琴一个吹箫,跟着我们进京一起来卖艺的,若有人上船来检查,千万记得,装得像一些,但也别太高调,抱着东西混人堆里,老老实实缩一边就可以。”

“你们也不必太担心,我让他们尽量把行头都带上,热热闹闹一片,一点都不扎眼。”

的确如老板所说,到了入城的时候,船上所有人都集合在甲板上等待兵丁上来检查,高高低低挤成了团。也不止他们这一条船,等待入城的大大小小的船排成了好几列,甚至还有海上来的异域商人,哭叫声、说话声、笑闹声,各种声音混杂在一处,甚至到了让温素音的耳朵有些负担的地步。

这份喧闹繁华是独属于京城的,每一个初到这里的人都会切实感受到什么叫大国气象。

宋阿花一手抓紧小杏儿,一边趴在船的围栏上目不转睛看着周围所有一切新奇的景象,一秒钟都不舍得漏过,生平第一次出意州城就看到了京师,这给她这个土包子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

“乖乖,这就是京城啊,这城楼抵我们那里有五个大了,这里得有多少人啊!”宋阿花觉得自己这一次赌对了,京城的确是个好地方。

温素音问:“我怎么闻到了草料味道,还有——羊在叫的声音?”

终于顺利来到京城脚下,赵明恒的心情也放松不少,他抱手站在温素音身侧,听到她的话,十分乐意替她解惑:“不是羊,是骆驼,是大食国那边来的驼队,它们是生活在沙子里的,大概是第一次坐船吧,都害怕得很。”

“大食国?那是在哪里?”宋阿花从没听过这地方,忍不住插话问到,“赵郎君连大食国都知道?”

“大食国在大雍的西边,往西域走,出了玉门关后继续一路向西,要走一年才能到,他们很喜欢中原产的丝绸。”说到这赵明恒带出几分志得意满,“前朝开始两边商人来往便很密切,后来由于战乱断过几十年,不过从太祖重新打通商路之后,从西域来的商队就越来越多了,已经超过了前朝。”

这其中也有他的功劳,当年他带兵大胜北狄,又主持修整了好几处重要关隘工事,才使得北狄再无力滋扰,确保商道安然通畅,只是这些此刻此地都不能说出口。

几人说话间,轮到他们这一艘船了,四个手持长矛的兵士在戏班老板和船老大一左一右的殷勤簇拥中走了上来。

戏班老板对这套流程显然已经十分熟稔了,忙不迭把手里一叠纸地上,“官爷,咱们鹊喜班是每年都来京城的,去年您也见过,都是原班原样的人,都在这里了,您点点?”

兵丁们分成了两拨,一拨去船舱内巡视,一拨拿着文书一一清点核对,他们的目光从温素音他们身上扫过,并

没有任何异常。

很快,去船舱巡逻的也回来了,“可以放行。”

听到这话,赵明恒和温素音心头都是一松。

却在这时,一个小小的身影突然从人群中钻了出去,跑到手持长矛的兵丁跟前,眼神懵懂,似乎有些好奇,还不住吱呀吱呀叫着。

宋阿花一个没留神让小杏儿跑了,一抬眼看见她在那些官差前,立刻吓出一身冷汗,宋阿花几步跑过去“,把她的领子一揪,一边不住赔罪,“对不住,对不住,我这妹子有点傻,扰着各位官爷了。”

兵丁中一个高壮黑胖的说话了,“没事,大妹子不必害怕,我们不会跟小孩子计较。”他笑得还算和善,“你也是这戏班子的?唱的哪行?”

宋阿花往后退回到宋母身边,垂下头说:“我没啥本事,跟我娘在这打杂,赚点糊口钱。”

黑胖兵丁没多想,他“哦“了一声,对她失去了兴趣,他的目光顺着宋阿花的方向落到了她身后的温素音上,不由眼前一亮。

他问班主,“她是弹琵琶的?”

班主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但面上依旧从容,“是,看不见了,也怪可怜的,和她男人搭了个小班子。”

黑胖兵丁这才注意到温素音旁边的赵明恒,看了眼他腰间的箫,兴致勃勃道:“琵琶和箫?很少看见这样搭配,也是挺新鲜的。”他向赵明恒和温素音的方向走近几步,“你们来一段吧,我从来没听过这种呢。”

旁边他的同僚听见也附和道:“是挺有意思,来一段好了。”

又看班主,“班主,方便不?头儿喜欢琵琶,让他们来一段助助兴。”

班主脑袋上的冷汗都快落下来了,看看兵丁们又看看温素音,嘴巴如抹了浆糊一样张不开,“这……这……怕耽误官爷们差事。”

“不碍事不碍事,听一小段就行。”

班主一时说不出话来了,眼看就要冷场了。

正在此时,突然一声呜咽箫声响起。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赵明恒吸引了过去,只见他旁若无人自顾自拿起了竹箫,闭眼吹奏,仿佛不在这嘈杂的船上,而是独坐幽篁里,这箫声极妙,气息绵长,似带着无穷无尽的幽幽之意,就算是完全不懂音的门外汉,也会被这箫声的精妙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