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臣是个美佳人(双重生)(6)+番外
日上三竿,二人便回去了。
曹嬷嬷看了施氏一眼,道:“晋阳郡主差人传了信来,说是太夫人想来咱们府上住几日。”
施氏挑了挑眉:“太夫人不是不喜欢咱们府上的人么,怎么想着来了。”
曹嬷嬷不说话,沈府的家事下人插不上嘴。
“可说她何时来啊?”施氏眼里沾染上一丝戾气。
曹嬷嬷听出了施氏口中不喜,俯下身子道:“姑奶奶说等过了三月,四月初挑个好日子来,”
施氏黑了脸,攒紧的拳头打在桌面上:“月婉真是年纪大拎不清轻重,以为养了太夫人三年,便可掩盖她和那王氏对大哥的所作所为了么!她还把不把我这个二嫂放在眼里!”
曹嬷嬷立马上前帮施氏顺气:“老夫人消消气,姑奶奶虽说心思不正,但太夫人年岁大了,总也不会老跟着女儿过,还是要来咱府里。”
“她心中当真有儿子么?怕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施氏红了眼,嘴角微微痉挛。
沈尽欢小时候开始一日三餐就在长安阁和沈常安同食。除非长辈留膳,便会在长辈院里用膳。意识里,长姐似母,平日里自己的吃穿用度,都是沈常安一手打理安排。
李靖瑶是武将出身,嫁入沈家这个书香世家后自然是闲不住的,所以常年在外游历访贤。
前一世她为了沈家的家业决然自刎,丝毫没有顾及身为少府令的女儿的处地。所以沈尽欢对自己这个娘,有说不出的五味杂陈,感情也是相当淡薄。
不知道等他们回来会是个什么样的场景。沈尽欢暗自叹了口气。
芷儿上前请膳,沈常安点了点头,忽而想起了什么,吩咐道:“先叫厨房备些萝卜汤上来吧。”
“是。”芷儿躬身退下。
沈尽欢有些不解,扭头问道:“阿姐不是不爱食萝卜的嘛?”
沈常安调笑道,“冬天成日爱食热物胃内易积火,萝卜为寒物可祛火生津。”沈常安一边替沈尽欢放了碗筷边道。
第5章 沈家
芷儿走后,底下又有个丫鬟快步上前与沈常安附耳。沈常安微微皱了皱眉,说完便让她下去。
沈尽欢以为是东堂出了什么事——东堂是朝廷和尚书府开办的民间学堂,除了少部分王公子弟,多的是百姓家有才学而难抒其志的孩子。李靖瑶不愿多问文官的琐事便也一并给沈常安打理。
“这个时辰了,可是东堂的事?”她问道。
沈常安摇了摇头:“祖母传来话,祖姑母和祖姑父四月初要带曾祖母来府上。”
沈尽欢微怔。
芷儿领着下人上来布菜,沈常安也没注意到沈尽欢的不对。用完膳待沈常安休憩后,沈尽欢才和之彤回欢栖院。
今日太阳好,北燕冬日鲜少有这般温暖的时候。沈尽欢坐在院子里晒着,倒也没个睡意。
“三姑娘仔细伤了眼睛,”之彤从里屋出来,“榻上偎好了炉子,姑娘可去休息一会?”
因这幅身子实在柔弱,半天光景已经十分吃力。平时这个点她定要睡一会,但今日似乎很依赖这般好的阳光。沈尽欢手脚已热得发麻,背之彤一说,眼睛确实吃力得很。回了回眼力才起身走进屋里,坐在榻上又无半分睡意,左右发起呆来。
“姑娘睡不着,可要之彤去寻几本书来?”之彤道。
沈尽欢摇摇头:“不必了,我倒想偷偷闲。你也休息吧,晚膳前我就不出去了。”
之彤愣了愣,行礼退去。
沈尽欢坐的地方靠窗,阳光正巧能透过来洒在茶桌上,映着空气中胡乱飘飞的尘埃。
曾祖母要来的话......施氏该是最不乐意的人了。
曾祖母唐氏是蜀中唐门之后,在曾祖父受封开国郡公后被封为开国夫人。
曾祖父有四脉嫡出,三儿一女,分别是伯公沈忠、祖父沈祎、祖姑母沈月婉和叔公沈恪。
唐氏不喜欢长子沈忠,哪怕沈忠是沈家四个孩子里最有出息的一个,唐氏也从未嘘寒问暖一次,就连沈忠病逝也未有所动作。
沈尽欢撑着头,叹了口气。
她自然是知晓沈家四脉之间的纠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的这位祖姑母沈月婉。
众人皆知伯公沈忠是被沈月婉气死的,却没有一个人敢多言,就连葬礼也办的十分简朴低调。
沈忠时任上卿、沈祎任太傅兼尚书令、沈恪任将军幕府长史,沈月婉未有封赏。四人之间反而是嫁了两次人的沈月婉最受喜爱,后来唐氏去求朝廷给了她一个晋阳郡主的名号才得以嫁给雍州封氏的长子。
唐氏被沈月婉养了这么多年,如今说要到尚书府来养老,听着就觉得是笑话——叔公沈恪尚在,唐氏不去活着的小儿子家,反而要来不受她待见且先她而去的二儿子家让孙子养她。这是在打她小儿子沈恪的脸,还是羞辱尚书府。
前世唐氏终年八十三岁,是死在叔公沈恪的长史府。
看来这一切也不是一尘不变。沈尽欢喃喃着软下身板,蜷缩进暖阳里。
长安阁
沈常安起身后,连打了几个喷嚏,芷儿闻声倒了热茶上来:“姑娘莫要着了凉,快饮了热茶!”
沈常安抿了一口,推开杯子:“睡沉起身受了冷气,无妨。”
芷儿遂拿了貂皮来过来裹住沈常安:“自三姑娘病后你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府里事务繁多,芷儿担心姑娘的身子......”
沈常安利眼打去:“再忙也没比欢儿更重要的事。”
芷儿起身俯下身子:“是。”
沈常安目光移了移又问道:“什么时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