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十年代我要搞钱(183)

作者: 萧笛 阅读记录

“有的,我们村一共有两名高中生,五名初中生。家里人上午都联系过他们了,斡泥和波碧都愿意回来当老师。他们明天就能回来,叶小姐如果你多呆一天的话,就能见到他们了。”

“找的老师是给你们村孩子上课的,只要你们认可就行。我就不见了。”叶嘉宜道。

“哈哈,也行。”

敲定一些细节,又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后,第二天,叶嘉宜就离开了老班章村。

那些茶叶,是她花钱雇村里人帮忙背出山的。

尽管村里人说不用给钱,他们自愿帮背,叶嘉宜还是给了钱。

来之前叶嘉宜就问过关铎、赵兴邦等人,要不要这些茶。最后大家商量决定,叶嘉宜要三分之二,剩下的由关铎、赵兴邦、陈达鸣平分。

陈达鸣主要是看这茶便宜,买下来也花不了多少钱。如果真如叶嘉宜说的以后会升值,那就赚了。

最主要的是进山这么辛苦,如果他什么都不要,就觉得亏得慌。

不过叶嘉宜要建希望小学,又要跟村里签订长期合同,大家决定买茶的事全部由她出面,费用先由她垫上。等把所有的费用算清楚,大家再给她转账。

李俊开车先把茶叶送到了勐海茶厂,一一交付后,这才把一行人送到招待所。

“呼,终于回来了。”

去了一趟老班章村,把大家都累得不轻。

但勐海县城头天就逛过了,这会儿又没有手机可玩,在招待所再呆一天也无聊,于是大家决定第二天去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

好在冰岛村虽也在勐库镇西半山山脊上,但车可以开到离寨子很近的地方,爬山只要两三个小时就到了。

关铎每年都要到这里一次,驾轻就熟,又有县里的干部安排,叶嘉宜到了这里就只需要跟着关铎买买买。

陈昭月自打那晚跟叶嘉宜聊过之后,虽还有点抹不下面子跟叶嘉宜亲近,但态度好了很多,时不时地跟她和章敏搭句话,遇到事儿会帮忙。

叶嘉宜心智成熟,只要对方不是那种品行不端的,她就会包容几分。她便没有拒绝陈昭月的示好。

陈达鸣眼见着妹妹的变化。这变化不光是对叶嘉宜母女俩的态度,更像是人生态度的变化。

他打心眼里觉得高兴,觉得不虚此行。跟妹妹聊过一次后,对叶嘉宜十分感激。

三天后,一行人打道回府。

从机场出来,坐上关铎单位的车,看着繁华的街市,大家都有一种恍然如梦之感。

“叶嘉宜,你说得对。没有见过贫穷与困苦,就感受不到自己的幸福。人的眼光不应该总往上看,看了容易让心态失衡;偶尔往下看,多体会人世间的艰难与疾苦,心态会豁达从容,也更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陈昭月感慨良多,忍不住凑到叶嘉宜耳边,喃喃低语。

叶嘉宜反手拍拍她的脑袋,微笑不语。

她之所以喜欢写小说,除了喜欢创造一个虚拟世界,让自己代入其中,一遍遍地体验人生,感悟人生外,她更欣喜于自己能将人生感悟传递给读者。

如果这种感悟能给读者以启迪,对读者的人生产生一点正面影响,那就是她写作的意义了。

文字如此,语言亦如此。

灌一碗鸡汤,就能让陈昭月有这么大的改变,她心甚慰,觉得不虚此行。

更何况,她还收获了满满的茶叶呢,待日后,价值黄金百两。

第120章 在云省时,叶东盛打了几次电话给叶嘉宜,确认她的安全。 回……

在云省时,叶东盛打了几次电话给叶嘉宜,确认她的安全。

回到S市的家中,叶嘉宜就打了个电话给他,告诉他自己平安到家。

“我就在S市,你好好休息一晚,明天中午,在望江阁吃饭。”叶东盛道,“我有事跟你商量。”

“好,明天见。”叶嘉宜歪着脑袋想了一下,不知道叶东盛找她干嘛。

第二天中午她按时赴约。

“嘉宜,这里。”

到餐桌边坐下,叶嘉宜打量了叶东盛两眼,见他精神头不错,不像是发生什么坏事的样子,放下心来。

接过菜单,补点了一个菜,叶嘉宜问他:“你说有事跟我商量,什么事?”

女儿似乎在关心自己,叶东盛很是高兴。

他给她倒了一杯茶:“是关于公司的事。”

叶嘉宜喝了口茶,示意他继续说。

“这段时间服装厂生意还不错。我想起你当初说过,让我看看房地产生意,我觉得现在可以考虑了。”

一年前叶东盛刚买下H市鞋厂那块地,就跟章敏离婚,后来为了安抚女儿,给她在S市买了一套房子。

当时厂里资金周转困难,他想做其他投资,也有心无力。

再者房改政策才刚开始,对于房地产前景,他也想观望观望。

这一年来服装厂生意越来越好,尤其是九九年上半年,连续谈下几个出口大单。

叶东盛手里有了钱,又深觉房地产前景好,他便动了开一家房产公司的想法。

东盛服装厂一直是传统小企业,股份十分集中,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在他手里,百分之四十九在叶嘉宜手里。

现在要动用服装厂资金,用其资产抵押贷款,只要父女两人商量好,这个房地产公司说开就开了,无需开什么股东大会。

“可以啊。”叶嘉宜眼眸亮晶晶地望向叶东盛,鼓励他道,“现在正是开房产公司的好时候。”

叶东盛以前做生意就全凭自己一个人,无人商量,他也不信任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