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神尊他大逆不道(254)+番外

作者: 子渡 阅读记录

月色朦胧,孟之蜷缩了一下身子后重新闭上了眼睛。在她闭眼之后,叶卫昌也睁开了眼睛,清亮而又深沉。

第二日一大早,孟之便被冻醒了,叶卫昌已经不在冥神庙里了。孟之简单地整理了一番衣装,又一头扎进了庙中东北角的杂物堆里。

好在她运气不错,如愿翻出了几张符纸。她从昨晚的烧火堆里挑出一根烧成了木炭的细枝,趴在供桌上将就着写了起来。

叶卫昌姑母姑父年纪不小了,要是因为叶卫昌的失踪出什么事情那可就糟糕了。于是她给将军府写了一封信,顺带报个平安,不让柳氏担心。

快写完的时候叶卫昌就回来了,不知从哪里搞来了两个馒头,分给了孟之一个。

“这附近有人家?”孟之往门外看了看,都是土道和未开发的荒地。

“嗯。”叶卫昌在蒲团上坐下。孟之跟着他一起,坐下整理衣服时碰到了他的衣角,又湿又凉。

叶卫昌穿的虽然是黑衣,但是孟之感觉他全身上下的颜色更重了——全身都被打湿了。

如果不是被人欺负,那就是叶卫昌很早就起来顶着清晨的雾气走了很久才弄到吃的。

孟之捡起昨晚身上盖着的薄披风,披在了叶卫昌的身上。

叶卫昌吃馒头的动作一顿,抬眼看着孟之。

孟之拍了拍叶卫昌的肩膀说:“当心……冻着了。”

吃完馒头之后,孟之说要寄信,叶卫昌便带着孟之继续行路。

一夜没睡,叶卫昌的精神却不见任何疲态。并且还趁这早上去找吃食的功夫顺带摸清了附近的地形地貌和去彩南的路线。

他把孟之带到了自己买馒头的小村庄,一番打听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信差。信差姓张,是个年过半百的中年男人,家中有一匹老马,没事了就接点送信的差事。

孟之看到这人的模样有些犹豫,可是附近再没有旁的人能送信了。

“姑娘放心,我年轻时可是骑马游遍整个锦国的江湖人。别看我现在年纪大了,可是身子骨还硬朗着呢,昨个儿我还徒步跑了十公里呢。”张信差说话有些口音,孟之听的有些吃力。

“张叔,我想送信去京城,实在是有些远,您家中还有别的人能帮忙送信吗?钱的话好说。”

“没有了,我无妻无儿,独身一人。”张信差挥了挥袖子。

孟之看他住的小屋很狭窄拥挤,屋内光线昏暗,整个房间还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霉味。

孟之只好将几张写了字的符纸交给张信差。张信差接过信,从屋里好一番翻找找到了一个崭新的信封,将孟之的符纸装了进去。

“嘿嘿,前些年攒的,终于派上用场了。”张信差笑起来很和蔼,“这寄信就要有寄信的样子,姑娘放心,我一定尽快把信顺利地送到目的地。”

张信差将信封好,让孟之写了个地址,然后就起身收拾行装了。

孟之看着他的背影在他屋中的桌案上放下了一锭银子。

第145章 燕泽此刻恨不得先将孟之大卸八块,然后再将自己千刀万剐。

张信差走南闯北多年,孟之便问了他去彩南的最近的路线。张信差为人热情,仔仔细细地给孟之的舆图上做了标记,什么时候走官道安全,什么时候走小路便捷,以及什么时候走水路等都告诉了孟之,孟之如获至宝,再三感谢才离开。

拜别了张信差,孟之跟叶卫昌又在村里的小摊上买了一些烧饼然后重新上了路。

晋川离彩南本就不远,又在路上奔波了半个月左右两人就到了彩南城外。

彩南多山,这几日马不停蹄地赶路确实累的够呛,孟之感觉自己都要瘦得皮包骨头了,急需营养大补一下。

城外有重兵把守,而时荣泰的军队早在十几日前就已经到了。孟之拿出“时”家符牌亮出身份,守门的人自是不敢懈怠,招待孟之大吃一顿之后将她和叶卫昌送到了时荣泰暂住的地方。

锦、丰双方目前还在僵持阶段,都憋着一股劲儿,等待时机,谁也不敢松懈。朝廷本来给时荣泰分了一个临时居住的府邸,可是时荣泰还是选择住在营中,与将士们同吃同住。

时荣泰知道自己女儿带着“死而复生”的女婿独自跑到这里来,一改往日慈父的形象,指着孟之就是一顿臭骂。

骂也骂完了,打……又是不舍得打的。于是他让孟之带着叶卫昌先在城中的府邸住下,过几日便让人将他们送回京城。

孟之撇着嘴抱着时荣泰的胳膊来了一记肉麻的撒娇,并且摆事实讲道理,并且扬言说爹爹守好前线,她护好后方。在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外加涕泗纵横的劝说下,叶卫昌红着脸移开了目光,时荣泰眉毛一抽拒绝的话便不再能说出口,便答应了让他们留下来。

“计谋得逞”的孟之便喜滋滋地拉着叶卫昌的袖子将茶壶塞到叶卫昌手中,自己拿着茶杯,一个倒茶一个喂茶两人一起给时荣泰敬了一杯茶。

时荣泰的部下们都知道时家千金从京城跟到彩南来了,本以为她是来这里游玩添乱的,都不是很欢迎。可是时荣泰却感动地说他的宝贝女儿太懂事了,知道为自己分忧了。

其他人不理解,只是一味地无奈附和。

他们不知一路上两个人是怎么吃着苦过来的,只知道一个细皮嫩肉的千金小姐和一个弱不禁风的入赘姑爷,要是关键时候真能派上用场那真是见了鬼了。

……

老马越跑越慢,最后连走都变得异常困难。

张信差心疼地抚摸着爱马的鬃毛,牵着它去找最后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