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委屈,朕装的(123)+番外
由于陈太傅为了监督他,每天都要待到很晚才走,连膳食全是素菜言霁也不得不忍耐下,在他连夜抄着四书想要快点将陈太傅打发走时,朝上又起波澜。
乞伏南盘已经成功回国,并且安插在柔然的探子传回消息,柔然跟临边的匈奴已经结盟,紧接着下午又接到新消息,匈奴秘密养殖了上万头作战的犀牛。
这些,在书里言霁就已经提前看过了,当时他还在惋惜,一代奇女子邬冬在大崇与结盟的两国开战时已经香消玉殒,现在言霁有信心,以邬冬的谋略,定能将犯我大崇的敌寇打回窠xue。
所以,在朝堂为之剑拔弩张时,言霁依然气定神闲,陪着太后看被请进宫的戏班子搭起台子表演《墙头马上》。
台上,老者一震袖,正咿呀地念着:“自古道,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妾婢之流最为下贱。”
不顾正旦悲戚之情,尤咄咄逼人:“说什么天赐姻缘,你擅自私奔,无媒茍合,天地难容!”
当裴少俊被逼写婚书时,他撕掉白纸黑字,选择与爱人共同面对官吏诬告,在杖刑下依然死死相护,在这场剧里,裴少俊没有做那薄幸郎,却依然妻离子散。
太后握着言霁的手有一下没一下打着拍子,那张年轻美艳的脸刻意做出慈爱的模样,轻声细语地问道:“皇帝可喜欢这出戏?”
言霁不喜欢看戏,但顾涟漪经常拉着言霁陪她一起听戏,多多少少也能品出点东西,闻言答道:“尚可,但这场戏的结局原并非如此?”
太后温柔地笑着:“是哀家叫他们改了戏。”她悠悠地望着台上因封建的世俗而被拆散的男才女貌,看着一生一死,阴阳两隔,抿嘴笑得端庄,“不被祝福的相爱,本就应该被拆散,原戏演得未免太过畅想,这难道不才是真正的结局吗?”
言霁垂下眼睫,随口附和:“啊对对对。”
顾涟漪:“......”
随着剧台落幕,侯在一旁伺候的宫人看着台上的离散也不由动容,唯独顾涟漪依然挂着淡淡的微笑,在戏子下台叩拜时,还心情颇好地打赏了些银子,看着时间还早,又让他们唱了另一曲。
“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本是对金殿鸳鸯,分飞翼,怎承望!”
这是一首女子为国远嫁出塞的剧情。
袖下的手指不由攥紧,正在此时,顾涟漪回过头看了言霁一眼,微笑着温声关怀道:“皇帝可是身体不适?”
场中静得出其,宫人各个低垂着头大气不敢喘,只有不明内情的戏子依然咿呀唱着曲。
“或是不喜这戏?”顾涟漪依然笑着,吩咐身后的侍卫,“让陛下不喜,把这群戏子拉下去斩了吧。”
上一刻还赏银,下一刻便要摘人头颅。
鼓锣声骤然一顿,戏子们齐刷刷伏跪在地,言霁浅浅呼出一口气,弯起眼睛:“喜欢,朕还想接着听呢。”
台下的戏,可比台上演的精彩多了。
作者有话要说: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自古道,聘则......无媒茍合,天理难容。——《墙头马上》华文漪版
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本是对金殿鸳鸯,分飞翼,怎承望!——《昭君出塞》
第55章
同历代一样, 在开战前,前朝会自动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每一派都有各自的道理。太后在这种关键时候故意拉着言霁听戏, 就是为了防止他干预此事, 因每一次纷争,都是皇帝最好掌权的时机。
她大概是唯一一个从始至终都不相信言霁愚笨的人。
这一年来会借着各种因由在关键时候绊住言霁, 朝臣们亦觉得言霁骄纵的脾性是由于太后过于溺爱造成,而言霁从没想过要去改变现状。
是以,看似的和平一直维系了下去。
到言霁真正生辰的那天, 按常理下令大赦天下,朝臣赐勋一转, 大酺三日, 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他提早拒绝了礼部的安排, 不办宴席。意思就是,民间可以为此大聚,宫内就不必大肆操办了。
新帝继位后的第一个生辰, 本该是热闹非凡的, 但这一日的热闹, 仅限在了宫外。
哪怕如此,木槿还是吆喝着宫人们,连夜给承明宫张罗得喜气洋洋, 让言霁一睁眼, 看到的便是满目的红。
木槿穿着司衣房送来的大红嫁衣,旋身一圈, 面色绯红地问:“陛下, 好看吗?”
因为言霁嘱咐过, 司衣房不敢怠慢,这身嫁衣耗时近三月才完成。广绫大袖衫上金丝缀边,正朱红的缎面绣着双花鸟凤纹,外罩霞帔,尾裙长摆逶迤拖地,头戴的凤冠步摇随着转动晃得铛铛作响。
言霁从床上起身,青丝泄在身后,他发自真心地笑了起来:“好看,木槿,你想不想改个名?”
木槿点点头:“只要是陛下赐名,自然愿意。”
说起来,“木槿”也是她进了宫后,宫里的嬷嬷另给她取的,便是为了好叫唤,她原本的名字,连自己都忘记了。
“等你出嫁后,朕封你为舜华夫人。”
“舜华?”
“嗯,舜华。”言霁披着皇袍下床,将木槿头上打乱的步摇整理好,带着几分调侃念了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木槿略嗔怪地看了言霁一眼,同时心里也有些发酸:“陛下,既是同车而行,又为何总想遣走奴婢,如果非得如此,可否让奴婢守到你及冠时?”
曾经她不懂朝堂上的纷争往来,如今跟在言霁身边久了,也知道些情况,这两年,或许是陛下最艰难的时候。当初陛下救她出魔窟,就是以死为报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