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同人)[聊斋]开局继承一座道观(53)
【鱼竿:渔具。特级高碳纤维材料,质量轻、强度高、耐高温,是捕鱼钓鱼、居家旅行必备工具。一年四季都是钓鱼的好时光! 】
……一些没什么用的东西。
都怪钓鱼佬。
【您获得了全套夏装道袍! 】
【全套夏装道袍:衣物。轻薄面料织就,耐脏耐洗,穿着能起到纳凉和防蚊虫效果。考虑到您的道观有三位在籍道士,提供三人以上全套衣物。 】
原来全套是这个意思!元黎莫名惊喜,满含期待地拆开下一份。
【您获得了道观山门! 】
元黎摸不着头脑。
【道观山门:检测到您的道观已初具规模,为您提供了新的山门。 】
什么意思?元黎观察到简介下方有个一键切换的按钮。
她轻轻一点。
金斗山不算高,尤其是道观在半山腰处,不提海拔高度,从山脚爬到道观山门,左不过三四百米的距离。
登山几百米,像元黎这样疏于运动者,中途可能要休息两回。对专业的乃至业余登山者来说,真只是洒洒水而已。
元黎慢慢散步上来,已经走完了三分之二的路程。
元天霸在道观门口挂了两盏灯笼,隔着树丛看不真切,只有胡珍珍做饭的炊烟,隐约从里面透出来。
元黎领取了新的道观山门。
山门其一般寺院道宫外墙的门头。譬如兴善寺这样的大庙,就有一道颇高颇壮观的门楼,正中间即空门,两侧设偏门。信众进香,避开空门,由两侧出入。
再譬如其他名山古刹,依山势而建的,在山脚下立一座斗拱,昭示此处是谁家地界。
无论雕梁画栋,还是古朴简素,山门自有约定的规制。
然而金斗观是没有门的。
哪怕她搭了扇小柴扉,哄着元天霸那是我们观的山门,来访的客人们也从未拆穿。但元黎知道,他们没有真正的山门。
白日里正还悄声和她说过,待下山去问下附近石匠修门头的价钱,好教她心中有数。
元黎心中估算着,这件事情还颇遥远。只能先把观里紧迫的人和事都整理好了,外部形象工程才能慢慢跟上。
元黎拾级而上。
路两旁亮起了灯。
灯很矮,只有一尺多高。不知道哪里来的石柱,把桐油制的灯火嵌在内部,一个接一个地埋藏在路边的草丛里,透出星星点点的亮光。
她听见道观的人发出了惊呼。
不远处出现了一座琉璃瓦的门楼。
第31章
门楼和路灯的影响直到第二日还不曾消弭。
当夜道观几人就结伴下山,非要去看个究竟。元黎则歇在屋子里吃饭,对一堆人摆手,去吧都去吧,反正激动过后,她是再走不动了。
元天霸和阿誉为首的一群人,大呼小叫下山,又沿着两侧的灯柱跑上来,兴冲冲给她更新情报。
“山脚下还有石坊一座,六尺多高。”阿誉近来学了点基础算学,对测距挺敏感。元黎暗自换算,两米多高,堪堪能走过一个姚明。
“额枋写了金斗山三字,还刻了副楹联,但我不识得这样多字!”他理由很是充分,“等我再学会,就能认了。”
元黎赞他:“颇有道理。”
阿誉挺起胸膛。
胡氏夫妇和胡珍珍第二波回来,续上了这一话茬。
“上书一副楹联,'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说话人似是回味无穷,发出啧啧两声。
元黎自然而然接到,“无劳别修道,即此是玄关。”
她说完,看着胡之琼等激动的神色,促狭一笑,“我抄的,就这一首。”
“能得见这样的佳作,自当录下来。”胡之琼招呼着自己的语文师傅燕赤霞,两人真就取了一个本子记下,继续追问,“可知是何人所作?”
“……一位姓白的居士。”
元黎指点他俩写上白乐天的大名,深刻自省:她再也不卖弄了。
阿誉又一日上蹿下跳,识字班集体去石坊搞公开课期间,元黎在田间地头收了西瓜、油菜、豆角等一篮子果蔬。接着伙同阿白一道下山,把遗留在匠人家的塑像搬运回来。最后在水潭边试了试鱼竿,成功地空军而返。
观鱼的白毛狐狸扎进水里,几息之后,叼上来一尾大青鱼。元黎拎着鱼叹了又叹,这体形,去山脚下少说能买上十个八个钱。
除此之外,她还从商城里刷出十连安神香。
【安神香:特殊技法制成,根据使用时间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夜间焚烧有助于达到更好的睡眠,白日点燃有助于产生美好的梦境。祝您晚安! 】
熏白日梦的香丸!
好一个又神奇,又鸡肋的商品。
元黎把它们全部取出来。
香丸呈暗褐色,不晓得用了什么材料,对日光一照,像包裹着金粉般熠熠生辉。
单份有九枚,装在一个花里胡哨的锦缎盒子里。每份颜色还不一样,十盒正好凑成一套。
是夜睡前,元黎在房中点了半枚丸子。兴许她睡眠质量原就不错,一觉起来,除了房间香香的,其他什么也没感觉到。
这怎么卖,信众难道是冤大头吗?目前资产颇丰的元黎大气地想,要不走礼吧。
-
赴宴前夕,罗道卿来访了。
罗道卿挑了个合适的上山时机。山路修好以后,虽不至于脚下生风如履平地,至少不像他预期的筋疲力竭。
他在山脚下随手捡了根枝条作手杖,一路登了数百层台阶。上来后发现,还好自己早有准备,路上现在一根闲枝也无,还得他现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