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今天也在帮皇姐登基(26)

作者: 浅色海 阅读记录

燕辞忧哼了一声,大度地不计较,对方反而得寸进尺,又戳几下。

不得不拍案而起了:“你要干什么?”

“我很喜欢,只是忽然有一问,必须要向殿下求解。”盛攸淮定定地看着燕辞忧,在她眼前晃晃扇子:“殿下一直记得?”

“记得什么?”她的态度有些严肃,燕辞忧坐下了。

“那日说的话,”盛攸淮扬起一个笑容,换了轻松的语气,循循善诱道,“殿下怎么一直记得?而且还想着要送给我,而不是主上。”

烛火摇曳,灯下看人更添三分,照得面前人更是眉眼清俊。燕辞忧后知后觉感到心跳加速,看着盛攸淮吐出最后一句话,声音轻而缓,仿佛带着热意:“写字的时候想着……刻花纹的时候也想着?”

想着什么,盛攸淮吗?燕辞忧看着她的脸,说不出一句话。

而且还说一直,这才多久?她是为了大义,为了日后方便传播和覆盖好不好?这些话堵在嗓子里,脸却莫名发热起来,结结巴巴道:“这……我刚来印象深刻,而、而且我跟皇姐接触不多,你也会告诉她……”

本来有理的,似乎也被搅成了没理。燕辞忧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辩解,刚因为盛攸淮戳她脸而积蓄的气势也消失了。

明明是盛攸淮要向她求解,却变成了她等待对方的宣判。

“原来如此,”盛攸淮笑意盈盈,声音温柔,“那殿下真是个如清风明月般,举世无双的人。”

燕辞忧的心跳结结实实乱了一拍。

太奇怪了,说出这种话,简直像是,不,这完全就是——

“这捧杀可还满意?”盛攸淮啪一声打开扇子,坏笑道。

气氛凝滞一刹那,燕辞忧忽然松口气,又好像觉得失落。但盛攸淮如此说,她也接了下去:“可太满意了,盛将军能说会道,实在佩服。”

“那就好,”盛攸淮笑道,“对了,朋友之间不必提职位,殿下可以直呼我名。”

朋友之间……燕辞忧抿唇,朋友之间吗?

她并非不通情爱,刚才多少察觉到自己的心动,就算盛攸淮说这是朋友间的玩笑,她也无法对自己掩饰真实感受。

在红烛燃尽前的余热里,燕辞忧向外望去,遥远的天边已经出现了一线白,月亮仅有薄薄一片,挂在天边,等待沉没。

面前的人放下了扇子,含笑等着她的答案。

燕辞忧定定神,温声道:“攸淮。”

盛攸淮点头,看着很高兴:“殿下日后都如此唤我就好。”

燕辞忧的心跳又乱了。

作者有话说:

两个人想表达的就是,我喜欢你你喜欢我但我们是朋友(诶)

第十三章

日头渐渐落了,早春依然多风,徐慕打了个寒颤,忙裹紧外衣,跟着面前的女子走进晋王府。

晋王府的朱门与高墙,以及身边有条不紊的侍从,都让她感到心悸。徐慕想晋王府并不如世人所言,是堆金砌玉的黄金屋;反而如山水画般,大气威严地矗立着,夕阳西斜,墙的影子将她笼罩,却无法压抑那股逐渐充盈身心的狂喜。

她赌对了。

她与妹妹们合谋杀死‘那个人’,假借晋王威名要求来京觐见,不指望能够世袭牠的官职,只希望能够为自己挣一条青云路。

晋王的权势比她想象中还要强大,接下来就是展示她的才华和能力,让晋王赐她官职。徐慕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厅中温暖,坐于主位的女子应该就是晋王,穿着便服,表情很严肃,让徐慕有些发怵;下首的青年一席月白衣袍,眉眼柔和,看见徐慕来了,还对她笑了笑。

徐慕不敢再看,低头跪下,方才带她来的女子忙拉她起来:“不必跪下。”

晋王亦点头:“半跪即可。”

徐慕感觉自己的脸一下红了,身体动弹不得,僵硬地被侍从压着半跪下去,磕磕绊绊道:“晋、晋王殿下安。”

她又说错话了。此前预想过很多遍,到嘴边还是错了,徐慕感觉自己的勇气被抽了个干净,下面要说的话也乱成一团,想不分明。

“看起来很好嘛,妹妹要向您贺喜了。”

陌生的声音,徐慕微微抬头,原来是坐在下首的青年。她笑眯眯地看向徐慕,替她解围道,“你比我们想的还有勇气,先坐下吧。”

身边的女子低声道:“这位是端荣郡王。”

徐慕忙道:“端荣郡王安。”她像是溺水的人被救起,大大松口气,但不敢做出大动作,拘谨地坐下。

端荣郡王笑着点点头。

晋王依旧是不苟言笑的模样:“先别说这些。”看徐慕又想站起来,她伸手做了个坐下的手势,“不用站着。你为何来京城?”

徐慕还是要站起来。她咬咬牙,向晋王一拜:“望晋王殿下恕罪,草民犯下滔天大罪,前联合三位妹妹弑父,后借晋王威名胁迫来使带我进京。”她越说越有底气,不过放手一搏罢了,再差也比任人鱼肉强,“我前来面见晋王殿下,只为求一条生路。”

晋王终于露出一丝兴味:“什么生路?”

“燕尚宫创立女学已有四十年,”徐慕深吸口气,朗声道,“当年在殿上舌战群儒时惊世一语,也令天下女子翘首以盼四十年。但话语流传许久,也只有几位京城的世家子女能够入朝为官,更别提四方州县,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她看见两人面容冷肃起来,因为她说对了:“林某得家母教化,自小读的是圣人书,有兼济天下之志,却不能将志向诉与她人,更遑论入仕,仅得闺中美名罢了。看着妹妹们都重走我的老路,日复一日煎心,再听说晋王殿下提拔女官等事,我想明白了,女子一日不登基,女子就一日不能入仕,天下女子也就盼不到燕尚宫口中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