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在帮皇姐登基(5)
燕锦宁立刻像雏鸟般贴上来:“我今天就睡在这边吧。”
“随你。”燕辞忧打了个哈欠。
大殓,出殡,下葬。
文武百官列于皇帝与亲王身后,沉默地低着头,不时传来低低的哭声。
燕辞忧感觉这百日似一场幻梦,直到将母亲的棺椁送入寝陵,才觉得冬日的风当真是刺骨寒冷,连泪水都能吹干,吹的人从里到外都是冷的。
她很久没有再哭了,也许是事务一日较一日繁多,淹没在其中能短暂地忘记痛苦;也许是因为她心里知道,无论再如何恸哭,母亲也听不见了。
她深埋在山石之下,灵魂归于太初神的怀抱中;她则留在人间,继续支撑着。
巫立于寝陵碑前,吟诵着艰涩难懂的古诗歌,烧起槐树枝,再将子母河的水撒在碑上,祈愿着它们为死者引路,直到她顺利地走向终末。
风雪中细烟袅袅升上天空,弥散在刺眼的白日下,碑上鲜红的刻字和密密麻麻的颂文辨不分明,却能感受到死亡接近的刺痛,燕辞忧仿佛感受到忘川河边的冷风,借着母亲的死亡窥见奈何桥的景象,陌生的恐惧感让她的五脏六腑都在身体中绞成一团,她几乎要忍不住呛咳起来。
忽然,她的指尖传来一丝暖意,燕辞忧愕然抬头,竟是燕弦春挪了一小步,微微倾身,将她们的袖子碰到一起。在宽大的朝服袖子和狐裘的遮掩下,燕弦春用手心拢住了她的指尖。
燕弦春轻瞥了她一眼,因隔着风雪而看不清神色。
但她仍然被这一眼拉回人间。燕弦春的掌心温热,她动了动指尖,还是没有抽出手。
燃烧所产生的烟雾传来奇怪的气味,巫唱到哀歌的第二章节,为死者的姐妹与女儿祈祷,她的声音低沉婉转,晦涩的音节从口中缓缓吐出,听起来却像母亲哄孩子睡觉的摇篮曲。
母亲啊,你仍然在看着你的女儿们吗?
燕辞忧微微闭上眼。
她们就那样站着,直到最后的仪式结束。
作者有话说:
可以看到皇姐是一款很好的皇帝(小辞:哪里好了?)
下章穿越哦!
第三章
如果知道会死,燕辞忧一定不会冲上去给皇姐挡刀。
不,如果知道会有刺客,她今天一定不会带燕锦宁来官署。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燕辞忧的魂魄从身体里飘出来,看着围着她尸体的众人。燕锦宁愣愣地抱着她,燕弦春双眼含泪,唐择枝还有几个下属在一旁哭泣,这情景让燕辞忧悲伤又欣慰。
欣慰的是到底还是有人为她哭,她这周王做的也不坏。
悲伤的是她死的太快了,而且听上去也有些窝囊;况且,在她捂着流血不止的伤口躺在地上的时候,除了一旁慌乱的燕锦宁,燕弦春震惊、心虚还有愧疚的模样实在是太过明显了。
燕辞忧飘到椅子上盘起腿,心想这件事不会是皇姐的圈套吧?
越想越有可能,借刺客之名铲除挡路的人,燕辞忧仅凭这几年争夺皇位所修炼出来的直觉,都知道肯定是中书令想出来的损招。
她真是受了无妄之灾,昨晚就应该听侍从劝告早点休息,今早也应该多吃两口饭,但凡她的脑子还有一点没昏,就不会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站在燕弦春面前,以表忠心。
现在不仅死了,还死的很窝囊。
只希望她这一剑能保燕锦宁后半辈子顺遂无忧,别掺和进乱七八糟的政事里。
燕锦宁晃着她的尸体,哽咽着喊姐姐。燕辞忧心痛难当,但看见自己的尸体像破布一样倒在燕锦宁怀里,就觉得又怪异又好笑。幸好燕弦春制止了她的行为,说着安慰的话把燕锦宁搂进怀里。
好过分。燕辞忧麻木地想,我还没到地府呢,皇姐你就堂而皇之地拉拢我妹妹。
“真是姐妹情深啊。”不知是谁在她耳边说道。
什么姐妹情深,怎么好意思说出这种话的。
不对。
燕辞忧吓了一跳,转头看去,旁边只有一个上下漂浮的白色光团,在她看过来时立刻变成红色,发出了奇怪的声音:“你好你好!”
真的是“一团”,它看上去很有重量。
鬼差长这样啊。燕辞忧愣愣地想。
燕辞忧下意识开口:“鬼差大人……”
“不不不,我不是鬼差。”那光团重新变成白色,冲到她手边,扯开一道光缠住她的手腕,“事不宜迟,我们先走吧!”
诶不是,她罪过很大吗?阎王这么急着见她……不是不是,这光团说她不是鬼差,会说话应该能算人吧,看着也不像鬼魂。
幸好鬼不会头疼。这是燕辞忧陷入黑暗前最后的想法。
眼睛一闭一睁,眼前景色换了模样。
燕辞忧下意识动动手脚,没有缺胳膊少腿,手指和掌心都有厚茧,手背上一道明显的疤痕——是她的身体没错。
难道她死而复生了?燕辞忧心中大喜,她就知道多年来对太初神的虔诚信仰是没错的,难怪那光团说自己不是鬼差,她说不定是太初神座下使者,幻化为光团形状出现,前来救燕辞忧。
不过这床看上去不像她王府的,也不是阿娘和皇姐喜好的风格,粗略看过,屋子格外简陋,入眼的东西都灰扑扑的。她这是在哪?难道是形状别致的棺椁?
她穿的衣服也不一样。燕辞忧猛然起身,手心一疼,似乎被什么东西扎到了。
原来是一枚成色极好的玉佩,从中间摔碎了,燕辞忧刚才正好按在断面上。
玉佩与简陋的房间格格不入。还待再想,一位身着戎装的英气女子掀开门帘,看见她略有诧异,不过很快笑道:“公主可算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