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惹清冷长公主后(79)
沈知书这么想着,轻声道:“殿下不知,我也不知。”
“……”姜虞像是被噎了一下,蓦地从沈知书怀里抬起头,“将军该说点什么来宽慰一下我。”
“其实你们姊妹间的恩怨,我说什么也不作数。”沈知书想了一想,道,“那我便说,在我看来,殿下一点错也无。”
姜虞已然止住了哭,闷闷摇摇头:“……将军未免太偏袒些。”
“真的。”沈知书道,“殿下何罪之有?殿下说君子论迹不论心,然皇上喊着殿下的名字自爱,便不是‘迹’了?殿下自此同皇上生疏,人之常情,据我看,是殿下对自己太严些。纵是二十余年的养育之恩,又非殿下要求,是她一厢情愿。”
姜虞在沈知书怀里安静地立着,沈知书从上往下看去,便能瞧见她湿润的眼睫与瘦白的脸。
脸上泪痕未干,在烛光里泛着水泽。
姜虞的背太瘦太薄,和此前自己身边的所有人都不一样,似乎只消轻轻一碰,就能碎在晚风里。
沈知书沉默片刻,松开一只手,从袖子里掏出另一块帕子,摁到了姜虞脸上。
姜虞眨眨眼,睫毛隔着帕子在掌心剐蹭,被另一事夺去了注意力:“将军怎有两块帕子。”
“我说知你会哭,特意带的,你信不信?”沈知书轻笑,“可怜见的,哭花脸了,珠粉也斑驳了。”
“今儿未抹粉。”
“殿下素颜倒与上妆时无异。”沈知书道。
姜虞将脸上的帕子拽下来,忽然仰起脸,问:“将军觉着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沈知书想了一想:“我形容不太好。你侍子说你是好人,我便说你是良善之人。”
“……”姜虞道,“将军若是想逗我开心,不必用这种不好好回答的方式。”
“怎么不算好好回答?”沈知书挑眉问,“你不觉你是良善之人?”
姜虞静了会儿,道:“令在意自己之人悲伤,算不得良善。”
“殿下若是这么说,天底下便没有良善之人了。”沈知书叹了口气,“我问你,你若将来有一天死时,你孩子会不会悲伤?她在不在意你?”
“这便是歪理。我向来说不过将军。”
“不是歪理,是实话。”沈知书道,“殿下对自己的要求也颇高些。我倒好奇皇上同殿下说了什么,以致殿下如此难受?”
“她……”姜虞轻了下去,“大约是,她向来不舍得我受到伤害,不论是以何种形式。”
“是故她说,倘或我太痛苦……她愿意放手,不再主动寻我。她又说,不用我讲,其实她也知晓我们只能是姊妹。她还说,她藏了七八年,如今不用藏,倒是孑然一身轻。她最后道,她只希望我好好的,我只需考虑自己的感受,无需在意她。”
“将军,风有些大,我被迷了眼,看不清脚下的路。”
姜虞说着,带出了些许鼻音。
受苦受难时不曾哭,然冷不丁感受到那跨越二十一年的汹涌澎湃的感情之时,泪水却无论如何也止不住。
在哭什么呢?是在哭自己未将此事处理好么?是在哭自己令在意自己之人难过了么?还是在哭消散在此时此刻的、无疾而终一段旅程呢?
她的肩膀在微风里轻轻震颤,像是停在枝头的白羽鸟。
沈知书一声不吭地看着,忽然将她的帽檐掀起来,一把把她的脑袋裹住了。
“莫哭,看不清便看不清罢。”她沉声道,“有我呢,我帮你看。”
-
府北。
盥室。
大帝姬最狼狈,却洗得最快,三两下从浴池里钻出来,头发湿漉漉贴在头皮上。
“殿下,外头冷,当心着了风。”侍子在旁忙道,“殿下先莫出盥室,奴婢帮殿下头发烤干了,横竖离放饭还有半个时辰,到时再出去不迟。”
大帝姬于是令人搬了张椅子进来,一屁股坐下,问:“外头怎么样了?老二小七洗完了么?”
“尚未。”侍子低眉顺眼地回道。
“母皇呢?可是还在花厅?方才小厨房的动静她可有留意?”
“大约不曾,皇上她……”侍子道,“她离府了,说是不留下来吃晚饭,要回去批折子。”
“母皇实乃天底下最勤勉之人!”大帝姬长叹一口气,“怨不得她在前朝年仅十四便当上了太子。可惜我都十七了,母皇也并未有立太子之意,大约我更勤恳些,方能入母皇之眼……”
侍子在一旁胆战心惊,却又不敢高声,只得低低地提醒道:“殿下慎言!此刻非在王府,当心隔墙有耳!”
大帝姬混不在意地摆摆手:“嗐,这点子心思有什么可藏的?大家伙儿都门儿清,无人说破罢了。你便说老二,看上去性子淡泊罢,然分明都已出宫自立门户了,却也时常进宫,美其名曰找小七,实则去御书房与母皇谈论治政,这点子心思瞒得过谁?听闻前一阵子因去得太勤,论政时又呆呆的说不上来,还被母皇骂了一通,责令她在家好好待着,少入宫瞎转悠。”
侍子不敢接茬,一声不吭地替大帝姬擦着头发。
偏大帝姬一个人讲只觉不尽兴,还非得拉着侍子给出点评论:“你说是罢?”
侍子“诶诶”地应着,正要顺着说点什么,忽见帘子被掀开,一声温润的嗓音传了进来。
“皇姐眼光独到,说得极是。”二帝姬一脚迈进盥室,鼓着掌,温声道,“所以莫若皇姐说说,这‘有什么可藏的心思’是什么心思?”
第49章 “可有开心一些么?”
大帝姬眯了一下眼,答非所问:“二妹头发倒干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