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休后世子求着我做他夫郎(226)+番外

作者: 日进斗金 阅读记录

话说阿塔原本因着沈宣与薛凤麟与钟哥儿同为大晋人,才特地将钟哥儿带了过来,想与他们介绍一番。

没想到两边竟然早就认识,且看钟哥儿面上的神色,明显颇为复杂,并没有遇见了故人的快乐,反而十分的不好……

再说钟哥儿当日被拐子拐到了船上,原本是一路南下,准备卖到青楼里去的。

但钟哥儿年纪大了,长的也只能算是清秀,那拐子一路卖了好几个地方,竟然都没能卖出去。便只得将他扣在船上,奴役他帮着船上干活,只给一口饭吃,将他折磨的又干又瘦。

那贩人的船一路到了彭州以后,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查,便绕路经过了南洋。

此时钟哥儿已经被关了大半年,身子早给折磨的虚空了。

他在船上生了一场大病,那人拐子不愿意给他医治,就将他扔到了南洋岸边,让他自生自灭。

也是钟哥儿运道好,在海滩上躺了半日以后,便遇到了过来运货的阿塔。

阿塔是个心善的,便将他捡了回去,又给他看病医治。

钟哥儿被救了过来,在南洋又无依无靠的,就嫁给了阿塔,虽说日子过的不算富裕,但也还算踏实。

阿塔农闲的时候就去城里接活,他则在家里种上一点儿菜,隔三岔五的割了拿到阿塔发小的饭馆儿来卖,顺便再给阿塔送个饭。

若是没有遇到沈宣,钟哥儿的日子虽过的平淡,但也好过在云水村的时候,也叫他心中还算满意了。

但今日他突然在南洋见到了沈宣,自是也一眼就认出了沈宣身边的薛凤麟。

看着他们两人一身绫罗绸缎,桌子上还摆满了菜。种种往事涌上心头,便一时让钟哥儿难以接受。

钟哥儿被拐的时候,薛凤麟还没回京,他自是不知他的真实身份,还以为他就是个普通的有钱商人。

当年自己最看不上的傻哥儿沈宣,如今竟然过的这般好!都是因为嫁了一个好男人!

他看了看沈宣身边容貌俊美贵气的薛凤麟,又看了看自己身边憨厚老实的阿塔。

若是当时将薛凤麟捡回家的人是自己!现在坐在这里吃饭,一身绫罗的人是不是就是自己了?

只是如今他已经嫁给了老实的阿塔,日子一眼就望到了头。

“钟哥儿,还好你没事,你怎么到了这里的?”沈宣问道。

他虽然在云水村时与钟哥儿关系一般,但听说他失踪的事情,心中还是有些难受的。

更何况钟哥儿的妹妹与他还有一些交集,若是之后再回乐城,倒是可以与钟小妹说说钟哥儿的近况。

“我怎么到了这里又与你何干?”钟哥儿翻了个白眼,冷冷说道:“看我这般落魄,你倒是吃香喝辣,心里一定很得意吧?有什么了不起的?”

钟哥儿说完,便头也不回的冷哼了一声转身离开。沈宣此时才叫住他,站起来道:“你当年无故失踪,难道就不想知道你妹妹的近况么?”

钟哥儿的脚步顿了顿,却是没有回头,反而咬咬牙道:“不想知道,我与钟家早就没有关系了!”

说完以后便大步流星的离开了饭馆。

阿塔怎么会料到钟哥儿竟然会无缘无故的突然对着沈宣和薛凤麟发脾气。他一边连连对沈宣和薛凤麟道歉,一边跟在钟哥儿身后追了出去。

在饭店外面叫住他,不解的问道:“你今日是怎么了?既然与那沈哥儿相熟,为什么突然发这么大的脾气?我瞧着人家对你态度明明挺好的。”

钟哥儿看着阿塔一副老实憨厚的模样,心中却更是生气了,只狠狠的说道:“还不是因为你太没用!同村的阿茫都出来开了饭馆,赚了大钱回去盖了砖房!你却只会做苦力,赚不到几个钱,还要靠我种了菜过来换钱花!”

钟哥儿当初刚被阿塔救回来的时候,心中对他也是很感激的。但后面嫁给他后,慢慢的就开始嫌弃起阿塔没用了。

阿塔是个好人,但却没什么脑筋,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拼命的干活卖力气,才能保证家里的花用。

阿塔被钟哥儿数落了一番,心中难过,对钟哥儿也有些愧疚。觉得自己家中条件不好,人也不能干,没办法带给钟哥儿更好的生活。

“唉,这钱你先拿回去,路上买点想吃的吧。”阿塔把刚才挣到的六十个南洋硬币塞到钟哥儿手中。

钟哥儿看了看手里的钱,收到了袖子里面,却仍然不愿意给阿塔好脸色看。只是对他说道:“方才我送了菜过去还没来得及结账呢,你记得找阿茫要,晚上带回家。”

“还有你不是说帮着沈宣他们做翻译么?那他们可要给你钱的!那姓薛的是生意人,有钱的很,银子你可别少要了!”

说完以后,钟哥儿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留下阿塔一脸为难的回到了饭馆。

他之前早说过了不会要薛凤麟和沈宣的钱,现在怎么可能还要的出口?

更何况刚才钟哥儿那种态度,对方怕是早就生气了,他还不知要怎么道歉才好呢!

第121章

阿塔垂头丧气的回到沈宣与薛凤麟面前,手足无措的不断道歉,只希望他们不要因着方才钟哥儿的那番胡话生气。

“他平日里不是这样的,干活又勤快,除了操办家务,还会下地种了菜拿出来卖。”

见阿塔这般尴尬,沈宣不由得叹了口气道:“没关系,我们也不至于因为这点儿事情就生气。倒是辛苦了你,陪着我们一路翻译,帮了不少忙,我们感谢你还来不及呢。”

说道这里,沈宣从袖袋里摸出一锭银子,递给阿塔说道:“这是你给我们做翻译的报酬,你快拿着吧。”

上一篇: 古代幼崽种田日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