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休后世子求着我做他夫郎(90)+番外

作者: 日进斗金 阅读记录

“什么人如此吵闹?”首座上一名三十出头的壮年男子开口问道。

柳如梦立刻遣了身边的丫鬟去问,过了一会儿才十分恭敬的福了福身,对那男子说道:“回大公子,是做茶叶买卖的王家老爷喝醉了,正在下面闹着要吃炸鸡呢。”

“什么鸡?你们百花楼里难道没有?给他做一只不就是了?”下首一位二十出头的青年男子闻言便开口问道。

他是户部尚书钱大人家的第六子,也是家中嫡出,很是受到宠爱。平日里浪荡惯了,一直是百花楼的常客。

那柳如梦便立刻说道:“钱公子您有所不知,王老爷要吃的不是普通的烧鸡,而是戏园仙味卖的炸鸡,味道格外与众不同,整个京城里也找不出第二家。”

她这话一出,便有其他人开口问道:“这外面脚店里的东西,能有什么品相?还不干净。这王老爷也是没吃过好的。”

柳如梦听了便道:“诸位有所不知,这王老爷倒是个老饕,对吃食十分讲究。戏园仙客是一家新开的铺子。里面的东西倒是干净新鲜,都是每日早上从集市里拉回来的,就在你眼前制作。”

“就连他们炸鸡的油,都是一天换两次。换下来的老油都直接卖给了外面的卖油郎,还有其他摆摊开店的,特地多花一文两文的买了这炸鸡的油来做菜,说是味道更鲜。”

经过柳如梦的这一番介绍,雅室里坐着的许多客人便对这叫做戏园仙味的炸鸡有了极大的兴趣。

他们都是京中各家的名门公子,什么好东西没有见过?可这样的炸鸡铺子却是第一次听说,说什么也要尝一尝味道。

“既如此,那便让人去买一些炸鸡过来,我们也可尝尝。”有人说道。

柳如梦听了就有些为难,只得摇了摇头道:“可惜那铺子每日只卖二百只鸡,从不因着生意好多卖一只,所以每天不到下午就打了烊。”

“现在都已经到了戊时,哪里还有卖炸鸡的?如若不是如此,百花楼里早就给王老爷把炸鸡买回来了。”

不过想要吃个炸鸡而已,竟然还吃不到?

雅间的各家公子顿时有些不乐意了,更想要知道这传说中的炸鸡到底是什么味道。

第二日一早,便有包括钱大人家的不少大家氏族里派了家丁过来排队,点了名的要买戏园仙味的炸鸡。

他们这面正排着队,忽然便见到一顶小轿落在跟前,接着便有一个年轻的公公从里面走了下来。

凑近了戏园仙味的柜台看了一眼以后,才让抬轿子的小厮帮着他去排了队。

“这不是大殿下身边的宁公公么?”

“宁公公怎么也来买炸鸡了?难道是大殿下要吃?”

“宫里什么好东西没有?连大殿下都来买这炸鸡吃,可见这炸鸡真是仙味!”

……

那些大家世族的家丁们一眼就认出了宁公公的身份,不禁议论纷纷,回去后又将此事告诉了家里的主人。

一时间,戏园仙味这铺子的名字在整个京城的上流社会间也流行了起来。

好似若是没有吃过这铺子的炸鸡,那便是落了伍。毕竟这可是连皇子都特地派人来买的炸鸡!

第51章

沈宣哪里知道自己的铺子竟在京中的上流社会里名声大造。

反正他卖谁都是二百只鸡,就算是皇子买鸡,也不会多出一文钱。

这日下午,店铺门口一辆马车停下,一个小厮下了车,排到了队伍后面。

又过了一会儿,;另一辆马车也停在了路边。一个小厮跑着下了车,排到了方才那人的身后。

“这位小兄弟,劳烦您和您家主子说一下,今日的炸鸡到您前面这位就已经卖完了。”生财从柜台里走了出来,客客气气的对着最后那位小厮说道。

那小厮听后看了一眼前面的人后说道:“那就让前面的把最后一只炸鸡让给我,我家主子可是薛家侯府的二公子,你们得罪的起么?”

薛家侯府,薛大人官居二品,长子又早早封了世子,在京中的确是有几分的地位。

若是普通人家,怕是听到名号立刻也就让了。然而前面站着的那位小厮不是别家,却是叶家公子叶辰的贴身小厮。

那小厮此时闻言便是噗呲一笑,开口说道:“凡事讲个先来后到,更要讲长幼尊卑。你们薛家二公子见了我们叶公子也要尊称一声表兄,你又算个什么东西?”

叶家与薛家分属不同阵营,本就不太对付。叶辰与薛凤麟又有一层血缘亲属,处处支持薛凤麟,和薛凤鲤的关系自然是十分恶劣。

说起来叶辰比薛凤鲤也只大上一天,却恰好占了个表兄的名义,每次见到对方时都故意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子。

他身边的小厮自是也有样学样,一句话就把薛凤鲤给踩了下去。

薛凤鲤的小厮被气的面红耳赤,连忙回了车里,向薛凤鲤通报此事。

又过了一会儿,便见薛凤鲤啪的一声掀开车帘,面色不善的从马车上下来说道:“这铺子里的炸鸡,剩下的还有多少,我全包了。”

如今时间不过刚过申时,但店铺里的炸鸡已经卖的差不多了。不过十只炸鸡而已,也就刚刚卖到叶家那小厮的面前。

薛凤鲤让贴身小厮拿着银子下去分发,给前面排队的一人一两银子。

那些原本要买炸鸡的,除了个别人家奉命过来的小厮。拿了一两银子,便都乐呵呵的离开了。

这可是白得的一两银子!炸鸡再好,也不是非要今天来吃。

待那些人都走了,薛凤鲤才又指着那叶家的小厮,趾高气扬的对生财说道:“你家最后一只鸡,不要卖给他,我给你十两银子。”

上一篇: 古代幼崽种田日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