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橘子与谬误书[暗恋](54)

作者: 扬州讨饭 阅读记录

她忽然明白他为什么没有发来邀请。她感觉有种奇怪的难受,但一切都顺理成章。

他说:对不起[跪地认错],我以后一定会事先问你的。我之后每周五下午都不会再做安排,电影和海洋馆志愿者都是上个月报名的,不太方便取消。这样可以吗?

她抿唇,头倒在书桌上,发送:也不用这样,你就按自己的需求做吧,我也不会每周五都找你。

……

他这时又发来:你刚才说要校外志愿时数,那活动是固定的吗?

陈怜:不是。怎么了?

王朝和:我有一个常去的养老院志愿活动,要不这周五下午我们一起去吧?那边种着樱花,最近也开得正好。

-

陈怜没想到自己与王朝和第一次的正式约会是在养老院进行的。

原本她已经向乔笙借了化妆品,还准备穿漂亮的裙子去拍照,现在为了做事方便,她套了件白短袖和灰外套,而且一简化就简单到极致,她拒绝化妆……后来临近出门时涂了点防晒,向乔笙借了支唇釉。她把头发低低扎在脑后,显出低调的样子。

养老院要建在郊区的某个小山上,好在这所名校也被大城市挤在郊区与市区的边界线上,他们坐地铁和公交车加起来共花一个半小时,已经算很近了。他们在周五上午各自上完自己的选课,就在教学楼下集合,先一起去外面吃个饭,再去养老院。

陈怜看着窗外,公交车把自己送上山坡。山脚是大片绿油油的菜地,不知道种了什么,远远的山腰上有模糊成一块的粉红色,应该就是樱花。

下午的阳光开始热起来,透过玻璃散入车内,他把自己的红色的棒球帽取下来,盖在她的头发上。这时他说:“欸,你涂口红了?”

陈怜:……

他们刚才可是连饭都吃过了。

没有专门的小包,她就把上课用的书包带过来了,里面只有表单、纸巾等零碎的杂物,还有几张草稿纸和笔袋,以备不时之需。他来的时候两手空空,乘公交车前去地铁口附近的店铺里买了点草莓,下车时就一手拎水果,一手拿过她瘪瘪的书包背在肩上。

王朝和大概来过很多次了,轻车熟路地走过几个岔路口,最后把她带到几幢用米黄色砖块砌起的小屋前,推开玻璃门。前台是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的阿姨,四十几岁,听见响动后抬起头,笑道:“朝朝来了。”

“赵阿姨。”他笑着走过去,陈怜跟着在旁边说了句“阿姨好”。

他把草莓放到柜台上:“上次听说杨婆婆想吃草莓,去水果店看正好有,就带过来啦。”

“她开玩笑的,你还真带了。”

陈怜想如果每次出来都有王朝和在身边的话,她好像就无需“社交独立”了。他们在交谈的时候,她偷偷打量着四周陈设,桌椅沙发都比较旧了,但看上去很整洁。

“这就是你女朋友吧?”赵阿姨说。

“是的。”身边人说着,陈怜连忙转回视线说:“阿姨好,我叫陈怜,我今天过来做志愿。”她从他背后的书包里取出一张表单,

“等我完成今天的工作,能帮我在这里敲个章吗?”

赵阿姨扶着眼睛接过表单,大概也是有过敲章经验的,笑道:“好的,你们先坐吧,我跟你们讲讲今天的活动安排。”

王朝和并没有什么表单需要盖章。陈怜想就冲他那个志愿经历,要是全都记入评估系统,大概能把校外志愿时数刷爆。她这时想起当初在收他在图书馆做志愿时,他还在申请表上提及有去西藏做草方格。

他们就着旁边的木椅坐下了,赵阿姨就坐在旁边的沙发上,讲明过会儿先简单跟别的志愿者一起打扫老人的起居室,然后开文娱活动会,按自己的特长跟老人互动表演等等。

养老院内,一个房间两张床。有夫妻一起住,也有好朋友一起住。“要做就做好”是陈怜的基本作风,即使是清扫。她重新扎了辫子脱掉外套,拿着抹布和小盆去接水了。再次回到房间,她看见王朝和一边扫地一边嘴里笑着跟一个老太太聊天。老太太胖团团一个,头发花白,身穿枣红小袄,正在讲当年她作为优秀村干部,力劝大家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往事。

“不然吃不饱穿不暖……”

他问:“怎么吃不饱,怎么穿不暖?”

老太太慈祥道:“就是饿,没衣服。”

“具体是怎样的呀。”他说,“干旱?粮票?有什么印象很深的事情吗。”

老太太愣一下,大概没遇到过如此刨根问底的聊天。

“小事就行。”他说。

老太太陷入思考。

“哦,小时候。”她说,“下雨天,我一手拉着弟弟,一手抱着老小,还要拿唯一一个番薯,太重了,太饿了……”

“嗯。”

“我就把番薯吃掉了。”

陈怜抬头,见他半垂眼睛,看不清表情:“……这样。”

“她是新来的。”一个声音忽然响起,“你也是?”

陈怜转过身,看见一个戴小帽,穿花格子衬衫的老太太眯眼睛注视她,扶门框站着。她约七十岁,比自己稍矮些,不胖不瘦,但背有些驼。

“是的。”陈怜应声。

昔日的“优秀村干部”坐在床上,抬头见来人说:“哎杨姐,刚才阿姨来找过你,我才知道你不好乱走呀。咱们这个年纪了,身体得注意些。”

杨姐看向床上的新姐妹,淡笑道:“是。”然后瞥见站在一边的王朝和,“最近怎么来的这么勤。”

他笑着说:“给您带草莓了,放在赵阿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