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143)+番外
【贺知章的官途到这里就结束了吗?没有,到这里,离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差的还是很远。】
[贺知章是真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谁能想到他能走到这个地步呢?]
[他是为数不多能得到好结局的文人。]
[可以说他这一生除了冷板凳坐的有点多,其他时候都挺顺遂。]
[感觉跟他的大智慧是分不开的。]
众人捂着胸口,感觉自己快不行了。
天幕说什么?
官途还没有结束,离他的高光时刻差很远。
开玩笑的吧,真的一辈子都没有坎坷啊?
还要往上升啊?
还有这个天幕说的很远究竟是多远?
天幕一句简简单单的很远,却是他们拍马都赶不上的距离啊。
【在这之后,贺知章官升正三品,给太子当老师,加授银章青绶,称银青光禄大夫。后来加授秘书监,对标我们现代,就是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在这个时候,他满身的荣誉,再也不是那个刚考中状元就坐冷板凳的他了。他有的仅仅是一身的荣誉吗?不,他有的还有皇帝的恩宠。】
【我们之前说过,李隆基在725年,也就是开元十三年冯禅泰山。而贺知章也在同行的行列。在关于冯禅泰山的商议中,贺知章的一番话深得李隆基的心。】
这下轮到李隆基激动地涨红了脸了。
冯禅泰山,那是盛世顶峰之时该做的事情啊。
现在天幕直白将冯禅泰山的时间告诉他了,就在两年之后。
看来两年之后天下即将迎来大治,他李隆基冯禅泰山这举动也会被记到历史上,后人一定能看到,天幕会说吗?天幕一定会说吧!
李隆基已经开始激动地搓搓手了。
他好期待这次的天幕能延伸讲一些关于冯禅泰山的事情。
但他更希望能有一个单独的天幕,来讲他的丰功伟绩。
【在唐高宗时期也有过泰山祭天,当时的唐高宗带着武皇后,韦氏一同在泰山脚下祭天。但我们知道,李隆基一向讨厌女性干政,这点在他和太平公主斗法的时候就能看出来。】
【张说也是一心忠于李唐皇室,他虽然为奉太平公主的命令给上官婉儿编撰诗集,但从政治角度出发,他是和李隆基站在一边的。他也不喜欢女性干政,所以他说:“高宗带妇人参加泰山祭天,陛下祭天可千万不能学,不能按照高宗的祭祀流程来。”】
【这话李隆基认同吗,他认同,但是不按照旧时流程按部就班祭祀,总要有个公之于众的理由吧?张说的说法太直白了,没格局,显得他没有肚量,太小家子气了,所以他虽然那不想按照高宗时期的祭祀流程,却也不想用这个借口。】
[我说李隆基你不要太离谱了,你把婉儿墓给毁了的时候可没想过面子不面子的。]
[好不要脸啊?他还知道得要面子呢?]
[李隆基才最没格局和肚量了。]
[难道他觉得弃城而逃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最离谱的难道不是他们君臣都以为武则天能走到皇帝的位置上,是因为沾了老李家的光去祭天了吗?]
[承认女性也不输男性那么困难吗?承认武则天她确实有能力那么困难吗?]
[祭天要真有用,大家都泰山底下拜拜好了,轮班儿当皇帝。]
李隆基手也不搓了。
什么天幕讲讲泰山封禅,什么单独出个天幕讲丰功伟绩。
去他的单独一个天幕!
快住嘴吧!
他的脸彻底成了猪肝色。
这回是气的。
轮班儿当皇帝,快听听这是人说的话吗?
愚民!这群愚民!
对泰山没有敬畏之心,对皇帝也没有一点敬畏之心!
第52章 (视频) 李隆基:我又要挨骂了
【李隆基想在泰山封禅, 但是又不愿意按照高宗时期的礼制来。既然张说给出的理由不能让他满意,总会出现一个人给出一个让他满意的借口。这个人就是贺知章。】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贺知章说:“陛下享君位于山, 群臣祭祀位于山下,诚足以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他认为君臣祭祀的对象不同, 所以君王应该站在山上, 群臣应该站在山下。这个理由就比张说给的那个要合理多了, 传出去也不会落一个没度量的名声。】
[他在那个时候有没有这个名声我不知道, 反正现在我是知道他没啥肚量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哈哈哈哈哈哈]
[讲道理,藏着掖着的事肯定会被发现。]
[我要是李隆基, 我肯定不……不不不, 我不当李隆基,会被骂的,我心理素质不行,不知道李隆基心理素质好不好。]
李隆基的心情实在是算不上美妙。
后人对泰山难道没有敬畏之心?此前那么多功绩满身的帝王在那里封禅祭祀, 后人难道没有皇帝吗?
他们的皇帝会允许他们发表这样的言论吗?
贺知章正打算拿笔把天幕所说的全都记下来。
若天幕所说皆为属实,那两年之后陛下就会有到泰山封禅的念头, 那个时候他需要说出这番话来。
哦, 不对。
贺知章又停下了笔杆子。
或许被天幕这样背刺, 陛下再找这样的借口应当欲盖弥彰了吧?毕竟现在整个长安, 甚至是各地方都知道了这件事。
知道了未来的陛下或许是想藏着掖着的这件事。
想象一下若是自己站在陛下的位置上, 死死隐瞒的小心思被那么多人知道, 贺知章觉得老脸丢尽。
贺知章抬眸看了看高位上的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