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268)+番外

作者: 九沓 阅读记录

他就是只站在那里,就有安定众人心神的力量。

更有百姓自发到宋府门前祭拜,队伍从大门开始,沿着整条街,排成长长一条。

此时有个年轻的小小校书郎经过,他被这沉重的情绪所感染。

这人才二十几岁,刚进入官场没几年,他不是很明白这宰相在圣人心中的重要性,也不是很明白百姓究竟为何自发前来祭拜他。

但这并不妨碍他被这条街肃穆的气氛所打动。

他在众人的口中听到了宋璟是如何心怀大义,直言上谏,听到了他是怎样把百姓放在心里,带头为百姓建造房屋。

年轻的校书郎大为感动。

一心为国,忠心于朝廷之心,理应得如此敬重!

于是他上前两步,跟着众人一起跪地叩首,虔诚拜了三拜。

此时这虔诚祭拜的年轻的校书郎并不知道,以后的他一手创造了“颜体”,他的字对后世影响深远,成千上万,一批又一批学子模仿他的笔记,乃至在几千年后,无数学习毛笔字的后人以他为祖师,用他的字帖启蒙。

他会被列为“楷书四大家”之一,他会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他是后世大名鼎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书法家,颜真卿。

三十三年后,他会亲手为宋璟,篆下碑文。

颜真卿对此一无所知,拜完了宋璟,他继续走上了他自己的路。

宋璟的葬礼并没有持续很久,悲伤会有,但悲伤并不会时时刻刻,永远延续。

没过几个月,百姓们逐渐忘记了这件事,重新投入到自己的生活里。

与宋璟生活从未接轨过的那些人,他们的忘性就更快了。

而身处“最是无情帝王家”的李隆基却总觉得不适应。

宋璟去世了,没有人总是会在下朝的时候在他耳边嘀嘀咕咕了。

没人给他念紧箍咒了。

李隆基内心甚至有几分怅然。

宋璟在的时候,他日日盼着宋璟不要在他耳边像个蚊子一样嗡嗡嗡,宋璟不在了,他反而怀念被念叨至双眼无神的样子。

李隆基这几天批奏折的时候总觉得不舒坦,不对,他不应该坐的这么舒坦。

这时候,应该有人念那些每天都重复的话,他甚至都能把那些话给背下来。

他现在的眼神也不对劲,他应该是瘫在龙椅上两眼发直看向前方的。

头发也不对劲,头发也多了!

李隆基晃晃自己的脑袋,一根头发也没掉。

根本不是这样的,每回宋璟来了又走,他都得愁掉两根头发。

恍惚间,李隆基开始害怕了。

他身边还会有这种一心只向着公理正义的大臣吗?

宋璟走了,还有人这样全心铺在江山社稷上吗?

他要是不小心干了坏事怎么办?谁来提醒他呢?

李隆基想到自己干坏事的后果,惊起一身冷汗。

高力士来通报了,韩休求见。

李隆基从不适应的情绪中抽离出来,整个人都坐的端正了几分。

韩休也是个喜欢上谏的,不能让他看到自己坐姿不正的模样,不然要挨教训。

韩休一如既往揣着自己的双手,给李隆基恭恭敬敬行了一个礼。

李隆基端庄得体:“免礼。”

韩休腼腆笑了笑,然后跟李隆基扯了一堆和国家民生有关的政事。

一问一答,没有很愉快,也没有不愉快。

李隆基难免又想起了宋璟。

不对味啊,不对味,怎么听都不是那个味道。

唉,这世间再无宋璟。

朕的宋爱卿,朕的好爱卿。

在李隆基四十五度仰望天花板的时候,韩休说完了自己的话,然后他将揣着的手松开,往自己袖口摸了摸,像是在掏什么东西。

李隆基注意到了他这个动作,脑袋上冒出了几个问号。

你这是干嘛?

韩休抿唇笑着,示意李隆基先不要着急,马上就要掏出来了。

李隆基来兴致了,好整以暇坐直了,想看看他要掏出什么。

然后李隆基亲眼看到了韩休,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个他极为眼熟的东西。

那薄薄的,被揣到起了毛边,折痕处已经破碎的,看起来随时都要散架的那张纸。

这张纸让李隆基瞬间梦回第一次看天幕的时候。

那种被天幕背刺的羞愤欲绝,到处找地缝的感觉又冒出来了!

这纸,是宋爱卿每回上谏都要带的东西。

宋璟劝他占儿媳有违纲常伦理的话犹在耳畔,现在,这话又多了韩休朗朗声音的叠加。

李隆基惊诧宋璟居然把这张纸留给了韩休,又惊诧韩休居然把宋璟的气质和说话的语气学了十成十。

最后,李隆基双眼呆滞又瘫在了他的龙椅了。

对了,就是这个味道,安心的味道。

此时后宫,王皇后在拧眉想着事情。

赵丽妃看出了王皇后有心事,开口询问。

皇后道:“我为十八郎相看的几家姑娘,他都不是很满意……”

赵丽妃嗤笑:“你是他的母亲,还轮得到他不满意了?不满意憋着,身在皇家哪里有人能做主自己的婚事。”

皇后犹豫:“可我并非他的生母。”

“你养了他那么多年,不是他生母怎么啦?他亲娘可没养他。”赵丽妃白眼要翻上天。

武惠妃想要害皇后的事情她还记得呢。

皇后又仔细考量了半天,然后身子往赵丽妃那里靠了靠,在她耳边说了几句话。

赵丽妃一双满是不屑的狐狸眼瞪圆了。

她再三向王皇后询问:“真的?”

王皇后郑重点头。

上一篇: 好一朵菟丝花 下一篇: 夏夜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