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350)+番外
李世民没看到自己的皇后还好,现在看到了,心里的暴怒拧成水,变成了委屈了。
他和皇后一起,为大唐付诸全部心血,眼见着全都要败在了不成器的曾孙手里。
李世民眼睛有些湿润,快哭了。
阎王吓坏了。
他苍白的脸更苍白了。
这个人间帝王变成鬼也改不掉爱哭的毛病,他哭一回,他们那住宅区就得被淹一回。
要命。
阎王赶紧安慰:“不哭不哭,那个不是你的曾孙,你的曾孙没有嚯嚯你的大唐!”
李世民及时忍住眼泪,对着阎王又恢复了不怒而威的模样:“你说什么?”
阎王把手里不同位面的册子翻的哗哗响:“你看,你的大唐正在改变脉络走向。”
“你在天幕看到的那个,是其他位面。”
在确定李世民看到属于他曾孙那一页的脉络在闪着光变化之后,阎王飞快把本子给合起来。
他嘀嘀咕咕:“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时空管理局出了bug,可别影响我这边的工作……”
嘀咕的阎王完全没有注意,他的背后,悄然站了一个,和面前李世民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你们在说什么?朕的大唐灭了?”
【在这时,事情迎来了转机。大唐帝国双壁之一,封常清出现了。】
【在这样紧要的关头,来京汇报工作的封常清就被当成了救命稻草,李隆基薅住这了这个救命稻草。】
【行军打仗,战无不胜的封常清也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对李隆基说:“今太平积久,故人望风惮贼。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诣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献阙下!”】
【封常清认为,接连失去的几个城池,大多是因为太平日子过的太久,人们对战争产生了恐惧,都忘记怎么打仗了。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朝廷是站在正义的一方,逆贼必不会蹦跶太久。陛下您在京城算着日子就行,我很快就能把安禄山的首级给摘下来。】
安禄山的野性被养了起来,他的欲望越发大了,甚至有些目空一切了。
既定的历史结局每日都在增加他的信心。
区区小将封常清,还妄想摘下他的脑袋?
真是笑话。
【或许有人会说,李隆基他沉迷温柔乡不知道战争的残酷,杨国忠是小混混出身,也不懂带兵打仗,他们盲目乐观也就罢了,怎么封常清这个有着如此丰富作战经验的人也会这样乐观呢?】
【封常清这种乐观不是盲目的。我们要联系他的过去来看这件事。封常清年少的时候就在边关讨生活,后来做官了,也都是跟边疆的人打交道。所以在他固有意识里,这样身手矫健的人比比皆是,现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候,如果朝廷给的钱够多,必定能招揽大批有勇有谋之士。】
【李隆基听到封常清话,十分有信心,他连说了许多的好字,然后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李隆基这个任命也值得说道,这两个头衔,都是安禄山的。李隆基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封常清,如果你能打败安禄山,那安禄山现在有的一切,你封常清都能拥有。若是打不过安禄山,那这范阳、平卢节度使,也就不过是个虚职。】
【封常清接受任命之后,往洛阳去了。】
封常清抬起头,凝视天幕。
临危受命,危险与机遇并存,他会完成自己对皇帝的承诺吗?
张九龄沉声:“封常清,四镇都知兵马使判官,开元二十九年之时,跟着高仙芝一起征讨达奚。”
萧崇跟着道:“是个好将!”
宇文融搭了一嘴:“说是帝国双星呢?评价还挺高。”
李隆基把屁股疼这件事给忘记了,他兴奋地要流出哈喇子:“人才啊,这是朕的人才。”
韩休疑惑:“既是帝国双星,想来还有一星?就是不知这剩下一星是谁了。”
李隆基并不急于知道这人是谁,总归是他的人才,天幕说起了封常清,剩下一人还会远吗?
李隆基持续兴奋着:“人才啊,又多了一个人才,一共两个!”
希望这样的天幕多来一点!
【李隆基刚刚派出去的,应该算是一个先遣部队,他还安排了个主力军。这主力军是由皇子挂帅,与封常清并称帝国双星的高仙芝为副元帅。】
李隆基开怀大笑。
说曹操曹操到,刚刚还说着帝国双星缺了一星,哝,现在这不就来了吗?
【与此同时,李隆基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开始征兵了。各地青年纷纷响应,都往两地赶。李隆基给的钱确实多,所以招募的速度也很快。短短十天的时间,在洛阳招募的新军有六万,在长安招募的就更多了,有整整十一万。】
【安禄山有多少士兵呢?报出来的是二十万,实际上是十五万。李隆基招募到了多少兵呢,长安和洛阳两地加起来,一共是十七万,比安禄山的军队还多出整整两万。这样数字上的优势让李隆基继续保持着他的乐观心态,他还给这批士兵起了个名字,叫天武军。】
李隆基呵呵笑。
他的快乐和天幕之中那李隆基的快乐是并行的。
只是两个人的快乐并不能互通。
【现在很明确了,先遣部队是封常清领队,主力军是高仙芝加皇子。这个皇子也有点说头。按道理来说,这种皇子领军,皇帝派的都是太子。但李隆基偏偏没派李亨,他派的是荣王李琬。】
【李隆基这是在忌惮李亨。】
【在李琬挂帅一个月后,他就死了。史书上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简单说了句“荣王暴卒”。但事实上,后来的史学家们都在怀疑,李琬并非是死于暴毙,而是死在了李亨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