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351)+番外
【这个观点被金庸提出,且在他牛津大学博士论文里的论述。】
[国家大事面前还在猜忌儿子呢。]
[他的猜忌放错地方,要是这个猜忌给安禄山,根本就不会闹出那么多的事了。]
[害,他父子俩争权害苦百姓了。]
【李琬死了,战争还在继续。李隆基高高坐在皇宫里,他当然不知道自己成立的天武军究竟是怎样的不堪一击。但高仙芝和封常清慢慢把军队的底给摸透了,这些兵,说白了就是由流氓无赖组建起来的,没什么战斗能力,和安禄山的军队一撞就碎了。要是给他们时间,他们可以把这批军队训练起来,但谁都没想到,安禄山进攻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时间不等人啊。】
【安禄山为什么打的那么快呢?因为与他是河北道采访处置使,河北重要官员都是他的人。“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他的军队过河北恍若过无人之境。】
[李隆基给他的权利太大了。]
[看的我都沉默了。]
[第一次深入了解细节,之前只知道大概。]
沉默的不仅仅是后人,还有大唐的文武百官。
地方官有开门迎接的,有四处逃窜的,就是没有英勇抗敌的。
原来那时的大唐,已悲哀至如此模样了吗?
【在长安,李隆基干的不仅仅是布置战局的事情。他把两批军队派出去之后,磨刀霍霍冲着安禄山的儿子去了。就在短短几个月前,李隆基为表对安禄山的信任,以及和安禄山的友好关系,将荣义郡主嫁给了他的儿子。本以为留着安禄山的儿子能当个人质,没想到他爹直接起兵谋反。】
【于是李隆基杀了安禄山的儿子,与之一并死去的,还有那个被李隆基一手包办婚姻,无辜的荣义郡主。】
[荣义郡主错在哪了?]
[嫁给安禄山的儿子是错误?]
[那如果嫁给安禄山的儿子是错误,给她包办婚姻的李隆基没有错吗?]
[杀了杀了,都杀了,连李隆基一起杀了吧。]
[记住这个点,以后要考的。]
李隆基在心里做检讨。
但检讨归检讨,天幕为什么说,要把这个点给记住啊?
杀郡主他承认,是有些鲁莽了,但安禄山的儿子他不该死吗?
【过了河北战区,安禄山来到河南战区。】
【河南节度使张介然是新上任的,他来河南没几天,安禄山就打过来了。弃城吗?不能弃啊,若是弃了,那不就是弃大唐于不顾了吗?他心中害怕,但仍抱着负隅顽抗的心思。】
【张介然害怕,满城的士兵都害怕,但张介然仍旧是哆嗦着给全城士兵都发了武器,压住颤抖的声音,给全城的士兵打鸡血,做动员,鼓舞士气。】
【就在所有人抱着必死决心,准备与安禄山一战的时候,城门开了。】
【陈留郡的太守向安禄山投降,背叛了张介然。他不仅背叛了张介然,他还在城墙上贴了一张告示。这告示没有别的内容,只是将安禄山儿子的死讯写了出来。】
【这给了安禄山屠城的借口。安禄山放声恸哭,高喊我儿无罪,李隆基为什么要杀他?他打着为儿子报仇的旗号,肆虐滥杀。刚上任的太守张介然,以及满城士兵无一声生还。】
天幕上,是一座死城。
这城像是被血洗过一般,血水从泥地里溢出来,数不尽的实体如破布般散乱在路上。
这里,是他们的出生地,这里,亦是他们的埋骨地。
城墙之上,微不起眼的告示随风卷起了边角。
这告示毫不起眼,不堪一击。
然而就是这如砂砾草芥般的告示,送了一城人的性命。
或许不起眼的不仅是告示,还有李隆基那道刺死的诏书。
在那诏书下达的时候,没有一人知道,这一人之命,需要用满城大唐百姓来换。
死一般的寂静。
寂静的不仅是天幕,不仅是这座被屠空了的城,还有在看天幕的文武百官。
丢的,是大唐的城池,死的,是大唐的子民。
他们的子民没有逃跑之心,哪怕他们孱弱,不堪一击,可他们依旧用颤抖的手拿起武器。
他们或被吓破了胆,但他们没有丢了保家卫国之心。
可他们甚至没能和安禄山的士兵们对上,就被俘虏了。
一城的人,被一个小小的太守给卖了。
他们不是战死沙场,是被俘而死。
他们没有背弃大唐,是大唐,背弃了他们。
【陈留之后,是荥阳。荥阳破了。】
【荥阳之后,是武牢。武牢有封常清啊,他是大唐的常胜将军,大唐双壁驻守武牢难道还会出问题吗?】
【封常清还是那个将军,可他带的兵却不是自己的兵。那六万士兵,是地痞流亡组成的残次军,无身体素质,无作战纪律,无必胜信念。以这六万士兵抵御安禄山的铁骑无异于以卵击石。】
【战败,武牢破。】
【封常清退至葵园之后,整装军队,带着不足六万的残次兵继续战。】
【又是战败,葵园破。】
【洛阳上东门,继续战,然而再战再败,上东门破。】
【封常清深知两军兵力悬殊,可他除了再战,别无他法。因为他的背后,就是洛阳。】
【于洛阳驿站,封常清继续集结兵力,再战!】
【可六万军队尚且不敌安禄山的铁骑,消耗巨大的残次兵又如何能抵,】
【驿站沦陷,于是封常清退至宣仁门,这是洛阳皇城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