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358)+番外
【再往后,他领兵一举进攻大勃律国,大获全胜,凯旋归来。次年,由御史中丞改摄御史大夫。】
【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人,先后远征大小勃律,纵横边疆,在和吐蕃的战争之中取得全面胜利,一时间,声誉远播。】
[啊啊,家人们我有点激动,这种英雄不被埋没的感觉太棒了。]
[帝国双星啊,说到唐中名将,谁不知道高仙芝和封常清。]
[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像是连在一起,说到一个,就能想起另一个。]
[这样的感情真棒。]
[谁懂啊,这才是我心里的大唐将军啊!]
天幕在夸高仙芝和封常清,这让大殿前的所有人也与有荣焉。
没错,这是他们大唐的将军,这是能代表大唐战绩的将军啊!
封常清从寂寂无名,到被高仙芝赏识,再到随高仙芝征战边疆,接着仕途一路高升。
这单拎出来就是一个让所有人都能代入其中,并为之振奋的事情。
就更不要说天幕还讲了他们大败吐蕃的战绩了。
高仙芝和封常清,是名副其实的大唐双星。
他们两个人纵横疆场,像是在边疆竖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犯大唐者,虽远必诛。
李隆基越听越振奋。
他心里的激动心情没办法排解,只能揣揣手原地走两圈。
“好啊,好啊!这样好的两个将军,这样勇猛的两位壮士,都在我大唐,都在朝为官,都得到了重用!”
此时李隆基完全没有刚刚,听李憕和卢奕事迹的憋屈和遗憾。
李憕和卢奕未得重用,但高仙芝和封常清不同,他们会永远守卫大唐的疆土!
【这两个人的关系和大概事迹讲的差不多了,我们可以继续讲回封常清带着残兵去找高仙芝了。】
【这时的封常清心里仍旧是带着希望的,他寄希望于高仙芝的主力部队中勇猛士兵如云,这样以来,他跟高仙芝联手,必定能延续战无不胜的神话。】
【只是,和高仙芝会面的封常清注定要失望了。高仙芝手底下的兵,跟他带的兵没什么两样,都是地痞流氓,身上没有一点军人的素质。眼见着安禄山大军紧逼城下,他们不可能有时间来操练军队的。】
【所以无可奈何,封常清建议高仙芝,退守潼关。】
【“连日血战,贼锋不可当。且潼关无兵,若贼豕突入关,则长安危矣。陕不可守,不如引兵先据潼关以拒之。”】
【封常清这是在把自己这些天打仗的经验告诉高仙芝。安禄山的军队实在勇猛,只依靠我们的兵力,是绝无胜利之机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潼关没有军队把守,如果我们败了,逆贼破了潼关,入长安如过无人之境。】
【依靠潼关的险要地势,死守潼关,或有一胜之机。】
【高仙芝和封常清搭档了这么多年,他当然明白封常清的意思,因此他很快同意了退守潼关的建议。】
【这时候,若是守住潼关尚有存活之机。可就在这样紧要的关头,出现了一个老鼠屎一样的宦官。】
[又是宦官,累了。]
[李隆基早就忘了开元初年的时候,姚崇嘱咐了什么吧?]
[外戚跟宦官,碰都不要碰,李隆基全不听。]
[唉,那都几十年了,再也没有第二个姚崇在李隆基耳边说那些话了。]
所有人的心因为这句话揪起来。
怎么回事?
这一线机会被一个小小的宦官给坏了?宦官哪有这样大的权利!
张九龄眼里是压不住的怒火。
宦官没有这样大的权利,但皇帝有这样大的权利。
自古宦官祸国皆是因为皇帝轻信谗言。
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这小宦官是怎么变成老鼠屎的时候,张九龄锐利的政治目光已经预见了这事的大概。
他目光直直看向李隆基:陛下又听信谗言了?!
李隆基刚刚还兴奋揣好的手,被张九龄这么一瞪,吓得缩回去了。
欢快的步子也迈不开了。
他手心有些冒汗。
听没听信谗言,这他也不知道。
李隆基把手心的汗,对着屁股偷偷擦了擦,像是这样就能缓解自己的心虚一样。
【这个宦官是李隆基派来跟在高仙芝身边,监军的。】
【这宦官对高仙芝有恩。】
李隆基偷偷呼出一口气。
既然有恩,那就不能害了高仙芝吧?
【在之前,高仙芝打了胜仗,非常兴奋,急不可待写了捷报送到了长安。但越级报告这件事被他的上司发现,上司很不爽,把高仙芝骂的狗血淋头:“你这个高丽狗,仗着自己立了点功,就不把我看在眼里?你算是什么东西?”】
【骂的话很难听,一旁监军的宦官和李隆基汇报:高仙芝打了这么多胜仗,现在生命居然受到威胁,这传出去怕是要寒了众将士的心。】
【李隆基这么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就把高仙芝给提拔上来了。】
【据守潼关之时,李隆基派的也是这个宦官。】
【按道理,这宦官对高仙芝有恩,两个人怎么说都不能闹别扭吧?但事实上,这次的安史之乱,距离这个宦官帮高仙芝开口说话,已经过去整整九年了。】
【小宦官变成了大宦官,本来没什么欲望的小宦官,在李隆基面前越混越好,胃口被养的越来越刁,他根本不认为这次和安禄山打仗是什么大事,小小安禄山,随手灭了。】
【因此他对行军过程中的环境,吃穿,各种抱怨。但这宦官不知道轻重,作为将军的高仙芝知道局势是怎样艰险,他连军事都顾不过来,哪里还有心思管这个宦官对吃喝拉撒满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