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360)+番外
这话一出,众人沉默。
李隆基当即下旨,召回边令诚。
李瑛在自己院子里摇头叹道:“宦官和外戚,要不得。”
李倩少年音清朗:“阿耶说的是,儿子熟读经史,自然会将这个道理铭记于心。”
李倩明白,父亲说这话不是在感叹,是在提醒他。
李瑛又准备开口,李倩提前预知了他的话:“保持政治清明,不听信小人之言,也很重要。亲贤臣,远小人,儿子省的。”
李瑛摸了摸下巴:“对。”
他看到身侧的儿子目光灼灼看着天幕,有些感慨。
想当初,他就一点点大,被自己带在身边,还不到腰。
现在已经快同自己差不多高了。
【在不知道自己死讯之前,封常清曾多次派人去朝廷,和李隆基汇报战争情况。可是被派出去的兵没有一次能看到李隆基,李隆基不见他们。】
【可洛阳沦陷实在是件大事,这事非报不可。无奈,封常清准备亲自前去长安,将战况仔仔细细告诉皇帝。他想告诉皇帝,双方之间兵力悬殊,他想告诉皇帝,安禄山并不是他们想的那般无能,他想告诉皇帝,现在据守潼关,还能有机会反败为胜。】
【但李隆基已经不想听他说话了。封常清没等来一个跟皇帝见面的机会,他等来的,是赐死自己的圣旨。】
【这样一下杀死两个将军的大事,李隆基他不担心冤枉好人吗?事实上,只要再派人去查探清楚情况,事实真相就能浮现水面,李隆基就会知道谁是谁非,或许这两个将军也能免于死罪。】
【在此前,李隆基无数次回避安禄山的问题,他逃避的不是安禄山,他逃避的是盛世不再的事实。但安禄山起兵谋反,大唐军队节节败退这件事,像是利刃一般,割碎了盛世的虚假面纱。】
【什么是盛世啊,那是他李隆基一手缔造,站在泰山顶端,上告苍天神灵,得到全天下认可的盛世。只有尧鼓舜木、至圣至明的皇帝,才能开创这样的盛世。】
【李隆基遍观历史长河,只觉得这是他一个人独有的殊荣。他怎能容忍有人打碎他盛世的美梦呢?现在,安禄山高举清君侧的旗号,行倒施逆行之举,利刃直指长安。】
【李隆基的春秋大梦,随着那一个又一个沦陷的城池,声声而碎。】
【逆贼谋反,城池沦陷,这是谁之过?天下人都知道,这是皇帝李隆基之过。但李隆基并不这样认为。他没错!错的是退而不战、动摇军心、中饱私囊的那两个将军!如果军心不动摇,如果朝廷的粮食赏赐能如数到士兵的手里,怎么会打败仗呢?】
【战争已起,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开元之年写就的锦绣华章被战火烧的难以入目。那层遮羞的,蒙蔽自己的锦布到底是被扯下来了。现实让让李隆基羞愤难堪,总有人在乱世顶这个罪名。】
【现在大唐的将军,之后,就是大唐的贵妃。】
[为李隆基顶罪的人还挺多,后面还得有一个哥舒翰吧。]
[这段历史真的看的我心痛。]
[封常清在死之前都在想着,要去把战局告诉李隆基啊。]
[所有人都不想放弃大唐,但是李隆基,只想维护他的面子。]
[维护面子的行为在现在看来就像是一叶障目。]
[自欺欺人罢了,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难吗?]
[别说李隆基,就是现在的普通人,都有很多没有承认错误的胆量。]
“尧鼓舜木、至圣至明的皇帝,才能开创这样的盛世。”
“他逃避的是盛世不再的事实。”
“战争已起,生灵涂炭,哀鸿遍野。”
“总有人在乱世顶这个罪名。”
天幕的话一字一句砸进李隆基的耳中,振聋发聩。
他开始想,若就是此刻,他面临着兵临城下,乱世已起的局面,他会将一切过错都揽在自己身上吗?
是自己亲小人远贤臣,是自己奢靡享乐,步步放权,任用奸相,是自己一手给大唐招来了灾祸,是他这个皇帝做的失职。
他会承认这种被天下人乃至后世千万人,戳着脊梁骨怒骂的罪名吗?
李隆基恍惚看着天幕,慢慢明白了天幕里的帝王是为何如此急不可耐杀掉了两个将军。
他不能,他不能接受这样的骂名。
大唐双星,以这样浓墨重彩的开篇开启他们的人生,原来却是以这样荒唐的理由草率收场吗?
无论是谗言还是顶罪,他们的死,跟他都分不开关系。
李隆基肩膀垂了下来,带着颓然。
天幕巨大,将他网罗其中,他能清晰感知到,两个人的命运和他小小的一个决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决定了他们的生死。
大唐双星,靠自己的本事赚得功名,却因为他永远陨落在此,陨落在那个,没能守成的潼关。
李隆基心里是说不出的凄凉。
“是朕错了。”
他以为自己的脊梁能担起家国天下,却不曾想,连自己的错误都担不起。
【去往长安的封常清,和拿着诏书,从长安回潼关的边令诚。一个凄凉,一个得意。边令诚坐在高头大马上,洋洋得意对着封常清宣读诏书。贬封常清为庶人,回潼关在高仙芝的麾下,戴罪立功。】
【戴罪立功是假,将封常清跟高仙芝二人斩于潼关是真。】
天幕忽闪,画面变换,几乎立体的画面将所有人网罗其中,此时,所有人就站在潼关,就站在城内,就站在封常清和边令诚的身边。
一身甲胄的封常清要来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