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381)+番外

作者: 九沓 阅读记录

【马燧的话的确是有说服力,他给贾循画的大饼也是相当诱人的。但是贾循这个人,就是太谨慎了,他在背叛安禄山就会死,和不管了为前程赌一把之间来回摇摆不定,怎么都不能做出一个决定来。】

【就在贾循犹豫的时候,贾循或许要投降的消息就传到了安禄山的耳朵里。这下安禄山是彻底气坏了,他能容忍周边的郡投降,但绝对不能容忍自己窝里出现了一个背叛他的人。】

【要知道,范阳那是安禄山的老巢,如果范阳真的到了颜氏兄弟的手里,重新受制于大唐,那他就像是流浪在洛阳的一条狗,屯的物资总有吃够的一天,补给也没有跟上,他面对的就是被前后夹击无处逃窜,连家都不能回的凄惨局面。】

【所以安禄山当即就派人悄悄回了范阳,把贾循秘密杀掉了。】

[我就说,当时就得据守潼关的啊!]

[嗨呀,要是据守潼关长安哪里会沦陷,看看后方战场发展的势头实在是好。]

[真难过,一个决定的错误,影响了整个历史的进程。]

[可能感慨的只有我们吧,毕竟那时候的李隆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举动会带来什么结果。]

[不仅李隆基不知道,朝廷的大臣,为大唐卖命的忠臣,都不知道自己的结局。]

百官齐齐摇头。

不是这样的,他们与后人们同在,他们在在与后人们一起唏嘘。

他们看到皇帝下了错误命令,看到大唐的名将一个接着一个死去,他们的心也十分之痛!

只是……没能端掉安禄山的老巢确实是可惜了。

这并不能怪马燧,他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了。

【马燧没有死在安禄山手里,他听到风声之后逃到深山之中,被一个隐士收留,因而能活下来。】

【马燧他幼年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英雄应立功于世,平定天下,国家有难了,就该骑马征战,而不是当个儒生。”】

【他也确实做到了。后来,马燧成了以后大唐著名的将军,为平藩镇战乱立下了汗马功劳。】

[原来他不仅是嘴皮子利索,他还是个武将啊?]

[真不错,每次看到这种实现小时候抱负的事情,我都忍不住感动。]

[那时候正好是大唐战乱的时候,马燧确实做到了小时候说的话,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站出来了。]

[其实跟着隐士隐居的马燧,完全能继续隐居躲避战乱。]

[乱世出山的人,不仅仅是有家国情怀,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负的,马燧应该也是想建功立业的。]

李隆基彻底兴奋。

马燧,天幕帮他挖到了新的宝贝!

不用等以后再找机会实现抱负了,他现在就能给马燧一个机会!

【安禄山在诛杀贾循之后,没有忘记给他添麻烦的罪魁祸首。他把自己手底下的两张王牌都派出来了,一个是河北的史思明,一个是河南的蔡希德,这两个都是他手下的猛将。史思明从北往南进攻,蔡希德从南往北进攻,两个人的目的地,直指颜杲卿所在的常山。】

【安禄山的意图十分明显了,不杀颜杲卿,誓不罢休!】

看的万分憋屈的安禄山在此刻笑了出来。

他拍了拍自己的“猛将”史思明:“好!”

这样碍着我路的绊脚石,很该被一脚踹开的。

史思明跟着一起笑。

“一员猛将”这个的形容让他非常愉悦。

天幕倏然转变。

是战场。

骑兵开道,走在大军最前列,后面是如乌云般黑压压的士兵。

而军队最前方,是两个骑马的将领,他们一脸阴鸷,嘴角带着骇人的笑容,在一座城池前停下。

后面的士兵紧跟着停下脚步。

城墙上,赫然写着常山。

常山,颜杲卿所在的地方。

此时颜杲卿站在城墙之上,皱眉看着城墙下黑压压的士兵。

史思明高昂的声音传来:“不取颜杲卿首级,誓不罢休!”

后面黑压压的军队举着刀枪,跟着一起喊道:“不取颜杲卿首级,誓不罢休!”

“不取颜杲卿首级,誓不罢休!”

……

跟在颜杲卿身边的人一脸焦急:“颜太守,不如退吧?您是主心骨,您要不能不在。”

颜杲卿摇了摇头,在听到下面气势汹汹的威慑之言后,并无半点退缩之意:“他们是冲着我来的,我退到哪里,他们追到哪里。”

“不能退。”

颜杲卿的目光更坚毅了几分:“死守城门!”

眼见颜杲卿守城的意思相当明确,史思明笑了。

“不知所谓,既然想负隅顽抗,那我便奉陪到底。”

史思明挥了挥手,大批士兵蜂拥而上。

战起。

天幕下,颜季明紧张揪着颜真卿的袖子:“怎么办?我阿爹怎么办,他能打赢吗?我不懂行军打仗,你帮我看看。”

颜真卿默不作声。

从天幕之上的兵力数量来看,此战……必败无疑。

见自己的叔叔不说话,颜季明着急了:“阿爹是不是打不赢?”

颜真卿想了想,道:“也并非是必败,只要能借到兵,还是有一线机会的。”

所有人都在紧张看着天幕,都在等着两军对峙下的最终结果。

天幕又换了画面。

此时的颜杲卿甲胄染血,发髻微乱,嘴唇干涩苍白,脸也瘦了一圈,脸骨尤为突出。

袁履谦送端上来一碗米汤:“太守,吃口饭吧。”

颜杲卿摇了摇头:“我吃过了,给将士们吃吧。”

袁履谦将脸别过去,强忍眼中的泪意。

上一篇: 好一朵菟丝花 下一篇: 夏夜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