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399)+番外
韩休带着痛心道。
宇文融摇摇头:“不是这样。”
他瞥了李林甫一眼:“就是没有安史之乱,待杨国忠坐上宰相的位置,这些人才也并不会于朝廷实现他们的抱负。”
于是,所有人都想起了奸相杨国忠。
宇文融伸出胳膊,给了李林甫一杵子,并意有所指地看着他。
李林甫往左侧一步走,躲开宇文融的胳膊肘子:说奸相杨国忠的事呢,不要扯上我。
宇文融不管,厚脸皮也跟着李林甫一步走:你难道不知道杨国忠那排斥异己都是跟谁学的吗?
李林甫烦宇文融烦的要死。
一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可算是被他揪住了,天幕尚且都忘记这件事不再背刺他了,但宇文融根本不会忘记!
李林甫奓了两根毛,他看着宇文融用眼神表示:我已经悔改了!
宇文融看着李林甫,意思很明显:不信,就是不信!
而此时,大殿的话题中心,杨国忠本人已经快没了半条命。
长时间在马背上颠簸,他已经快把自己的胆汁都吐出来了。
近了,近了,离长安更近了!
再坚持坚持,马上就能到长安了,荣华富贵近在眼前啊!
【南霁云出身穷苦之家,但骑马射箭好像是上天赐给他与生俱来的天赋,传说他通晓七十二路枪法,百步之内能做到箭无虚发。后来,他因家庭实在穷苦,不得已只能外出谋生,就这样,他几经辗转到了张巡麾下。】
【张巡是个有识人之能的领导者,他给了南霁云充分的施展拳脚的机会。南霁云也不负张巡所给的机会,在一次又一次作战之中锤炼自己,终成为张巡坚实的左膀右臂。】
【在睢阳之战中,南霁云注定要留下独属于他那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断往尹子奇那里跑去的燕军将士们暴露了尹子奇的位置,张巡和南霁云站在城楼相视一笑,找到了。】
【夕阳余晖之下,南霁云拉弓搭弦的身影被拉的很长。他箭指尹子奇最脆弱的地方,左眼。】
【随着一声痛苦的哀嚎,尹子奇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南霁云翻身上马,拿着长枪就冲出去了,趁着尹子奇失去左眼,彻底斩杀尹子奇!】
【但尹子奇周围还是有太多的亲卫兵,他们看着南霁云骑马过来的时候,纷纷围住尹子奇,将尹子奇护送回营。】
【就这样,尹子奇永远失去了他的左眼。】
李隆基仔细听着南霁云的过往经历。
家境贫寒,辗转之后投入张巡的麾下,接着就参加了睢阳之战。
那是不是说明,如今南霁云没有进到中央,没受到重用,并不是他李隆基的过错?
李隆基拍了拍自己的胸口,吞吞口水,放下心来。
“快找,派人快找南霁云,不会发生睢阳之战,南霁云不会死,他得有更大的舞台施展身手。”
李隆基挥手吩咐道。
“南霁云真猛啊……”
众人如是感叹着。
萧崇却叹了口气。
韩休被萧崇这声叹息弄的摸不着头脑,他侧头问萧崇为何叹气。
萧崇担忧道:“如果不能彻底斩杀尹子奇,失去一眼睛的痛苦便会让尹子奇彻底反扑,届时睢阳,恐怕支撑不住那样的压力啊。”
【尹子奇失去了他的左眼,于是双方短暂休战。这好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尹子奇的仇恨在就在这样的平静之下不断酝酿,然后日积月累,逐渐加深。】
【在养眼睛的同时,尹子奇从后方接二连三调来的兵力多达数万,不仅弥补了这前七个月的所有损耗,更是增添了更多的有生力量。同时,损耗兵马粮草等全部补齐。】
【可此时睢阳城迎来最大的困难,城中的粮草已经所剩无几了。】
【根据史书记载,在年初的时候,睢阳城的粮食共有六万石,足够城中百姓将士吃整整一年。但在此之前,濮阳和济阴两地先后来借粮,在当时节度使的逼迫之下,睢阳太守许远只能将这辛苦攒来的粮食借出一半。】
【此时,睢阳所剩的粮食仅有三万石。而济阴太守拿到粮食不久后,就彻底投降,许远借出去的粮食彻底打了水漂。】
[我气死!既然要投降就不要来借粮食啊?]
[想想后面睢阳的百姓士兵没有一口粮食吃我就心痛。]
[许远这时候借别人粮食,等到他没有粮食的时候,就没有人借他了。]
大殿前的所有人都闻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没人借粮吗……”
有人迷茫问着。
“都是大唐的城池,为何不借呢?”
李林甫叹了口气,却并未多说什么话。
能问出这样问题的大抵在朝中任职不久。
那些太守,有的要自己吃粮,有的担心粮食不够。战争年月,一点粮食价值千金,说是借粮,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借出去的粮食有去无回啊。
在颜太守死守城池的时候,也同样面临这样的情况。
城中无粮可吃,多番向外求助借粮借兵,无人理睬,那是眼红颜太守的战功。
这回,也大抵如此吧。
【我们可以算一下,六万石的粮食能坚持一年,那三万石的粮食就只能坚持半年,而那时候已经到了七月份了,也就是说,早在一个月前,城中就应当是一粒米都没有的状态。】
【而在七月,城中已然有少量余量,和说明为了省下粮食,城中众人节衣缩食,已经很久没吃饱过饭了。】
【他们按照严格的分配制度,每个将士每天只能领到二两米饭,这二两米饭根本无法满足一个成年男性的一天需求量。因此士兵们开始吃纸张,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