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400)+番外
萧崇出身贵族,吃树皮和枝叶让他愕然。
贺知章叹道:“莫说是战争物资匮乏之时,就是饥荒年岁时,百姓也是这样过来的。”
“若是吃完了树皮依旧没有找到粮食呢?会有人帮助他们吗?”
有人开口问。
没人知道他问的是百姓的粮尽,还是睢阳士兵们的粮尽。
贺知章顿了半晌。
“若是吃完了……那就是吃完了。”
话至一半,贺知章多了几分难言的晦涩。
他闭口不再说话了。
但众人皆知,贺公怜悯,不愿将残酷的事实说出。饥荒年岁,米价比金贵,那些饿肚子的百姓不会等到救助的粮食。
睢阳城里的那些将士们,大约也不会等来转机。
【尽管自从两军开战,张巡就带领睢阳的士兵屡屡获得胜利,但是这样的胜利是用沉重代价换来的。】
【我们刚刚说过,尹子奇失去一只眼睛后,从各地调来兵力,将损失的兵力补齐,使得交战半年之后,燕军能用的兵力不降反增。】
【但睢阳没有任何兵力的补给,在交战之初,睢阳有的也仅是不到七千的兵力。而这半年来的屡战屡胜,是用睢阳五千的兵力换来的,此时睢阳仅仅剩下一千六百名战士。】
【一千六百名将士,每人每天仅仅能分得一拳头的米饭,这一拳的米饭,不是为了让他们填饱肚子的,而是为了让吊着他们一口气的。】
【睢阳城内的士兵,就是以这样的状态去迎接尹子奇的愤怒一击的。】
天幕上,是睢阳城内之景。
而大殿前所有衣食无忧,不知何为饥荒的贵族与官员,被天幕包裹着,也恍然进入了这个几乎丧失活力的城内。
将士们随处躺在街边。
他们身上是破损的铠甲,铠甲上满是血污与泥沙。尽管这血污抬抬手便可擦到,但是无人伸手去擦。
他们闭目躺着,节省着身上仅存的每一丝力气。
阳光顺着树干缝隙斑驳着落在将士们的脸上。
树干是光秃秃的,上面的叶子已被吃干净,整座城中,除了黄沙,几乎再无绿植。
偶有将士睁开眼睛,一双眼睛除了木然,别无其他情绪。
没有人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能走到尽头,他们日复一日做的,就是听到战鼓后拿起身边的武器,登城楼迎战。
这仗要打到何时,这仗究竟能不能打胜,没人敢想。
突然,战鼓擂响。
这些倒地的士兵无条件服从军令,他们拿起身边的武器重新站了起来,将干裂嘴唇上的血迹抿掉。
战鼓一声比一声响亮,他们眼中也一点点恢复着光彩。
战鼓就是军令。
战鼓响起,就意味着他们要站起来战斗,要为守住这座城池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们守的不仅是小小的睢阳,他们更是在守住后面的整个江淮。
他们不仅仅是为睢阳而战,他们是为收复长安而战。
长安,长安,那是大唐的心脏。
为了大唐,他们无一人后退。
所有人无力气去想其他的事情,他们满脑海有的仅仅只是一个字。
战!
【在尹子奇的领导下,燕军不断加大战争的投入力度。既然普通交锋是没有用的,那就用更先进的设备。】
【尹子奇早早就命工匠制作了云梯,这云梯是能够承载两百个士兵的巨大移动梯子,能承载精兵移动到城墙。这样就减少了燕军攀爬的过程。】
【张巡深知,在这种时候,不能和燕军硬碰硬,只能智取。】
【张巡很快想到了对策,他让将士们在城墙上掏了很多拳头大小的洞口。在燕军的云梯靠近城墙的时候,在木棍顶端绑上铁钩,将木棍从这些洞口伸出,将云梯牢牢控制住。燕军进退两难。】
【控制住云梯之后,再从其余洞口伸出另一批木棍。这批木顶端绑着的是带火的铁笼,唐军用火点燃木制云梯,云梯从中间烧断之后,上面的燕军身上带火,自顾不暇,纷纷掉了下来。】
萧崇内心五味陈杂。
他现在知道为何张巡能带着区区不到七千的士兵抵抗对面十几万的士兵了。
“若守城的将领不是张巡,而是其他人,那睢阳之战,绝无可能坚持如此之久。”
这是极高的评价。
睢阳之战的将领,满天下除了张巡一人,再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在天幕刚讲睢阳之战兵力悬殊之时,就笃定必打不过三个回合的宇文融也不说话了。
战争实在是太过惨烈。
他天幕带着便览睢阳城内之景,他看到士兵骨瘦到脱相却仍旧把武器拿的极稳,他看到战鼓一响满城将士重新站起奔赴战场,他还满城植被皆无,看不到一点绿意。
他们吃不饱饭,他们浑身是伤,他们不知去了战场是否还有回来的机会。
但他们的依旧随着战鼓奔赴战场,义无反顾。
这是一场必败之战,但能坚持七个月,已然够了。
够了的。
宇文融别过头去,不忍再看满身是伤,面黄肌瘦的将士冲锋陷阵。
【尹子奇一计不成,还有一计。既然云梯无用,那就用钩车将城墙上所有的遮阴棚顶都掀翻,棚子砸下,必能砸伤唐军。】
【但张巡也有针对勾车的办法。他让人用吊臂勾住钩车的铁钩,把钩车的钩子套出,拉上来变成自己的物资。没有钩子的钩车就变成了无用之物,尹子奇这一计也落空了。】
【没了云梯和钩车,尹子奇还有木马车。木马车做成了木马的形状,里面装着的是燕军。张巡明白了木马的构造之后,便用铜水浇灌木马,于是尹子奇的第三计也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