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体验系统[娱乐圈](39)
她也是说给旁边的余寻光听。
“演员重视观众的评价,是好事。但是完全跟着评价演戏,那算什么?他们真能比你还知道好坏?我劝你以后不要妄图复刻什么神级镜头。粉丝的吹捧都是说得好听,值几个钱?你不要忘记自己是个演员,你服务的对象是全体观众不是个别粉丝。演员的本职工作是演戏,演戏演戏,别人已经知道你在演了,再刻意,叫观众怎么代入?”
方正蓉的例子,太典型了。
曾秀梅认为这事儿不是哪一方的责任,再这么下去,早晚有一天方正蓉会完全忘记演戏的本质。
能用的女演员又少了一个,多可惜啊。
曾秀梅看向余寻光,他的脸上泛着还未被资本和市场污染的单纯。
也不知道他的灵气能维持几年。
“小余,别看我之前老夸你,你也不能沾沾自喜。”
曾秀梅特怕余寻光飘。
“有灵气的新人不少见,夸张点可以说比比皆是。全国上下一年毕业那么多艺考生,未必真的没有会演戏的?做咱们这行,最难能可贵的是保持初心。”
余寻光知道这是来自前辈的肺腑之言,他接受住好意,“我知道您的意思,曾导。”
曾秀梅给了二人消化的时间,又好声好气的对方正蓉说:“小方,别急,好好演,你得沉下心来演。演员只有靠[演],才有以后。”
方正蓉如何不明白曾秀梅话里的意思?
现在女演员市场里竞争激烈,大家都是演同一类目的剧目出身,可替代性太强。如果能够开拓市场……不说开拓市场,就说把影视界发展这几年丢掉的那些剧捡回来,生存环境也不一样呀。
叶兴瑜能拒《风雅颂》的本子,方正蓉却不能不当回事。各人有个人的位置和看法,像她,根本不觉得演小白花有什么不好。
演只会谈恋爱的小白花才不好呢。
华雅君可不是片面刻板的小白花。她前期是端庄持重的[大家闺秀],婚后是温柔贤惠的[贤妻良母]。
这在现在的市场上多少见啊。
一个好的角色,可以说是演员的“养老保险”也不为过。
方正蓉有自己的野心,接《风雅颂》,她就是有赌的成分。
眼看着她快要30了,还要去演小姑娘谈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幼稚恋爱……她不想丢那个人。
想明白了,她又念起余寻光的好处来了。
有这么个适配性强,脾气好又不摆架子,还肯配合的男演员跟她搭戏,还能一起挨骂,她还要求什么?
和合拍的同事一起跟进项目,不要太舒服。
第19章 聪明的演员
曾秀梅也是懂松弛有度的,刚批评完两个主演,心知不能让气氛紧绷着,便提到:“我们拍几个有意思的镜头。”
她让剧务去拿小提琴。
“小余,你说你学过琴的,是吧?”
曾秀梅打算拍几个陈敏笙拉琴的小片段,反正剧本里要求的地点也是在书房,不用做其他调度。
余寻光明白曾秀梅的意思,并不怯场,“有曲目要求吗?”
“计划是在后期配上主题曲的小提琴版,但现在调子还没弄出来,你随便演奏点什么就行。”
余寻光拿到琴后,先试了下音准。
来送琴的副导演看他姿势怪专业的,笑着提示:“余老师,这把琴六十三万呢。”
余寻光那一瞬间的瞳仁都放大了,手指不由自主的摩挲了一下琴身。
金子,贴贴。
已经重整好情绪的方正蓉也一脸震惊的给到情绪价值:“难怪音质那么好听。这么贵的琴,哪来的?”
曾秀梅解释:“找配乐老师借的,咱们还付了押金呢。”
好琴难遇。余寻光又拉了一下,听着琴音,心里也是快乐欣喜,手腕和手指发力,来了一段《新年好》。
这种耳熟能详,又喜庆的音乐最能带动别人的情绪。由于这一段不需要录音,导演也没喊开拍,现场的工作人员都暂时停下工作,吃瓜群众一样的喊着“好”!
余寻光没忍住,第一次在《风雅颂》的剧组露出他相当开朗的笑容。
那牙齿,白花花的。混在人堆里的小陈赶紧拍了给易崇看。
崇哥,你看小余多开心啊。
在掌声中,余寻光又来了一段《好日子》。
一小段结束,有人扯着嗓子大喊,“民俗音乐很好,但余老师能不能来段古典的?”
余寻光点了点头,动作没停,直接流畅的切换到《沉思曲》。
方正蓉鼓着掌,不明觉厉,因为她听到有人在说:“哇,这个揉弦……搓进我脑子里了。”
“有点水平的。”
“琴也挺可以的啊。”
“我从来没有拉过这种高价位的琴。”
别说了,他也没有。哪怕他现在兜里,也没有六十万啊。
余寻光想着,心开始痛,手部发力带着脑袋身子晃歪,《流浪者之歌》就此奏响。
这段悲怆的小调大家都耳熟能详,片场里顿时响起快活的笑声。
方正蓉远远瞧着,她第一次开始正视这位搭档的灵魂。
一个发着光的,有思想,有趣味性的灵魂。
自从曾秀梅把人提点明白之后,方正蓉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余寻光和她对戏的时候,陈敏笙和华雅君婚后的戏,也越拍越好。
陈敏笙有着独一份开明,他提倡平等,是彻彻底底的女性自由主义者。不论婚前婚后,他都在鼓励并帮助华雅君独立,自信,帮助她重新塑造以前被封建杀死的那份自己的人格。
这样好的人,怎能叫人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