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角色体验系统[娱乐圈](40)

作者: 寻光小筑 阅读记录

曾秀梅在两个人的状态最好的那天,拍了他们的结婚戏。

婚礼上的镜头不用多说,大场面群像是她已经拍得得心应手的。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拍好陈敏笙和华雅君的洞房镜头。

在这组画面里,编剧朱孟在剧本里并没有过多发挥,他本来想的就是看演员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导演的意思。

好,就拍。不好,甭丢那个人了。

曾秀梅不是一个喜欢拍吻戏的导演,她在排戏时很严肃的告诉了演员自己的要求。

也不知道谁规定的,现在的偶像剧里,表达两个人物之间爱意美好居然只能靠亲吻了。是,亲一下,观众是能够通过画面体会到角色人物的情感,除此之外更细腻的,属于角色本身的反应呢?

样板戏没什么不好,可全是样板戏的市场,未免太欺负观众了。

做一部剧,主创用了多少心意,演员有多少真心,是能看得出来的。

曾秀梅觉得,角色和观众一样,是需要被尊重的。

她和两个演员之间排戏,修改,磨了半天,开拍。

整组镜头,拍得曾秀梅浑身舒坦。

刚才排练的时候,剧本里有个陈敏笙拉着华雅君到床边的动作,有个副导演一开始提议想让余寻光抱着方正蓉去,但是余寻光拒绝了。

他说:“陈敏笙与华雅君之间最难得的就是那份尊重。公主抱拍出来好看,但是这个动作背后代表的意义上未免有弱化女方的嫌疑,尤其今天还是新婚之夜。”

人好好的不能自己走吗?非要在这个时候展示你的男子气概。

曾秀梅觉得余寻光的理解非常有道理,于是便按着他的意思拍。

结果出来的效果果然更好。

能够遇到这么好的演员,达成她想要的所有的拍摄效果,她真是个幸福的导演。

感情戏拍着,余寻光和方正蓉之间的尴尬氛围也在逐渐消失。到两个星期后,在方正蓉拍学琴镜头的时候,她的一干动作都是余寻光在旁“指导”的。

为了拍好戏,大家都很努力。

连蔡亚禾的“混子”态度都有所改变。

万事开头难。当剧组演员之间磨合好了,主演一个个有的毛病改掉了,大家齐心协力把劲儿往一处使的时候,时间也飞速过去了。

一眨眼,要在京市拍摄的戏份快结束了。

京市最后几场戏,是大轰炸和战争戏。

先是芹风身亡的戏。

这场戏先是大场面枪炮戏,需要好多个群演,光在调度问题上就要比平常多操一半的心;后来的剧情里又是一堆群像文戏,曾秀梅想尝试一镜到底,从演员走位到画面构图都得她费心思设计,由于不确定效果,途中换了几种拍法,拍了好几个版本的镜头。

同时,她还要全程盯着演员合适的表现情绪。

高强度的工作最磨人。把整组镜头磨完,她头发都白了好几根。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拍出了不错的戏。

只是剧组里的几位主要演员的心情都被剧情影响而变得低沉。

饰演芹风的宋式玉性格活泼,看着大家不开心,她心里也难受。脸上的血浆还没抹干净呢,就开始讲笑话逗起大家来。

要是地方再大点,她指不定能现场来个小品。

宋式玉杀青离组后,下一个就轮到饰演临风的陈科。

陈科最后一场演的,是裴临风听到父亲就义后的哭戏。

陈科的那一幕戏演得特有爆发力,舞台剧演员的功夫被他自己掏了个彻彻底底,演出来的效果是导演都连说了三声“好”的程度。

陈科自己也没料到,他后来跟余寻光聊天时说,那属于他超常发挥了。

这场之后是属于余寻光的戏。剧里,陈敏笙不仅无法救下裴临风,又亲眼看见往日的美好家园变成如今的满目疮痍……整场戏需要的情绪太多,太重。余寻光为了更好的理解,那段时间重读了那段历史。等到上镜,入戏,家国情怀一上来,再加上和角色的情感的共鸣,拍摄结束后差点过度呼吸。

好在剧组有准备氧气。

曾秀梅一直在旁边陪着他,看着他一张小脸恢复血色,等着他缓过劲儿来,严肃的告诫他,“小余,慧极伤身。有时候,你也不要傻乎乎的使太多功夫。”

演员太聪明了,不好。

曾秀梅可不想这么好的一个苗子,被拖累得早早离开人世,这类例子在影视圈可不少见。

余寻光当时由于缺氧,脑瓜子嗡嗡的,曾秀梅的善意他并没有接收到。

他被陈敏笙的情绪裹挟着,卷入到了一场场海浪中。

他甘之如饴沉湎其中。

曾秀梅算是一个特别体谅演员的导演。正巧,碰上剧组要往沪市的影视基地转移,她索性给演员们放了两天假,用于休息。

主要是为了照顾余寻光。

她还特意给余寻光以前学校里的班主任打了个电话。

常老师的电话是晚上打进余寻光的手机的。

那会儿余寻光正坐在桌前,拿着笔对着张白纸发愣。

老师的声音从另一头传来,让余寻光恍然自己是一位在教堂对神父进行忏悔的信徒。

“我听说你最近跟着曾秀梅在拍民国戏,有没有什么心得?”

余寻光揉搓着纸张的边角,“我写了几篇小传,您要看吗?”

“可以呀,拍照发过来。”

于是照做。

常老师对余寻光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采取的鼓励式教育。

现在也一样。

“你对人物的分析已经很深刻了。”

“但我觉得还有不够的地方。”

上一篇: 好一朵菟丝花 下一篇: 陆教授的恋爱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