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术在身,穿到古代成团宠/别慌,我会扎针!(150)+番外

作者: 橘香袭人 阅读记录

若是遇到牟老郎中就把自己的思考说出来,或许牟老郎中就真的只想考药方。

顾沐云这样安慰自己,可合上眼,始终感觉自己像是忽略了什么东西,它一遍遍在眼前,脑海里滑不溜手的窜过。

在恍恍惚惚里,顾沐云终于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顾沐云又去杏林堂看望金水。

在杏林堂调养了几天,金水缓过劲来,虽然还没有力气,但终于可以开口说话。

再见到顾沐云,金水开口就是:“小姑,我也想学医!”

他从阎王殿里走一圈,心里终于想明白了,还是得学手艺才行,酒楼大厨做不成,就跟小姑学治病。

他除第一天昏昏沉沉什么都不知道,但随着清醒时间越来越多,他也听到不少话。

自己这命是小姑救回来的,顾家族老还逼上门来要想息事宁人,若不是小姑拜师杏林堂,西院又被拿捏住了。

以前他想着学厨,只要认真学上两年,自己就可以在镇上风风光光的开一个酒楼,别人见面得喊一声顾东家,让西院也能长脸撑面子。

现在他想学医,可以管人生死,别人更加尊重。

对金水这想法,顾沐云有些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人总是得一步步找到自己认知,向最熟悉的高点前行。

“好,等你伤好,我就教你学医!”

旁边,一直照顾金水的二堂嫂没有说话,只点点头,她也认同儿子的选择。

这一次,顾沐云还是没有遇到赵平,心里不由嘀咕起,说是金水的主治医生,可一连几天都不见人,连病情都没法沟通。

看过金水,出门就碰上急匆匆过来的严风舟。

一见到顾沐云,严风舟脸就笑出几道深深褶子,表情有些夸张道:“哎呀,可算是遇到神针小师妹了。”

“师兄,你今天怎么来得这样早?”顾沐云看看天。

冬季天亮得迟,现在天还是还是雾蒙蒙的。

之前杏林堂的医徒杂工都说过,郎中们都是辰时正才来,也就是上午八点。

严风舟脱下自己的长衣,顺手交给迎过来的杂工,然后对顾沐云道:“这两天师傅师弟都忙,小师妹有什么事就跟我说是一样的。”

他打理杏林堂多年,为人处世一道在徒弟中最好的。

这几天顾家闹得厉害,他自然也是知道的,现在这个小师妹来了自然也该问一声。

顾沐云突然灵机一动道:“大师兄,师傅他老人家最擅长用什么药?”

严风舟想都没有想就答道:“当然是乌药和附子!”

顾沐云心里豁然开朗,一下就抓住琢磨几天的那一点疑问。

牟老郎中给的小册子上乌药、附子的剂量有些超纲了,在现代属于要被请去喝茶的程度。

第129章 火神派

发现牟老郎中重用附子,顾沐云心里瞬间思绪翻涌。

附子,重用附子!难道这是火神派?

在学院系统学中医,自然要对中医历史进行详细了解,而且在外面也跟民间医生学过,更清楚中医内部复杂。

中医历史悠久,派系林立,什么经方、局方派,河间派等等非常复杂。

现代根据治法,把这些门派分为八派,也得到大多数人认可。

一是伤寒派,两千年前河南和湖北比现在冷得多,疾病以寒为主。

活跃在此地的张仲景以温药治疗了当时很多寒性疾病,提出“用药当以温药和之”的重要理论,著作为《伤寒杂病论》,(古名为《金匮玉函经》),后世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第二是脾胃派,也称为补土派,祖师李东垣以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万病皆因脾虚。

第三为滋阴派,祖师朱丹溪以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确立“滋阴降火”的治疗法则。

第四派为寒凉派,祖师刘完素根据《内经》理论,重视针灸,擅长使用穴位,形成以清热泻火为基础的针灸学术。

第五派为张景岳主导的温补派,他的理念是“阴常不足、阳本无余”,认为人的阳气很宝贵,不能轻易用寒凉药损伤真阳,以温补为主,极力推崇八味丸,也就是金匮肾气丸。

第六派是温病派,以叶天士为代表,著有《温病条辨》,《瘟疫论》用药多为寒凉清灵为特点,比如菊花、桑叶、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少用麻黄、附子、大黄等猛药。

这些门派在一种病上就有不同治法,就比如说在“阳”了高热时,一部分人选择用寒凉的清温胶囊退烧,一部分人选择用伤寒派的温热药发汗……取舍自选。

第七个门派就是火神派,其实也脱胎于伤寒派,主张补阳为主,所以该流派又叫温阳派或者扶阳派。

代表人物为郑钦安,现在山西的李可老先生也属于这一派。该派的特点就是用大量附子、干姜、肉桂和麻黄。

第八派就是攻邪派,该派用黄帝内经里的吐法,下法、汗法治病,对怪病重病有奇效,就是过程痛苦。

顾沐云学习针灸,自然对传统医学有了研究,

现代对火神派的用药一直争议很大,因为主药附子、乌药在现代药典里属于剧毒,用量极度控制,最多十克,牟老郎中的用量已经是以两起步。

其实用火神派来划分牟老郎中是不正确的,因为伤寒派从两千年前就一直用附子。

而火神派真正的创始人是清末伤寒派郑寿全,字钦安,原籍安徽,祖宦游来川,随家居于四川邛崃固驿镇,24岁在成都坐诊。

他医术上乘,临证善用姜、桂、附等大辛大热之药,量大而准,治愈很多大症重症,被人称为“郑火神”,名誉云、贵、川数省。

上一篇: 好一朵菟丝花 下一篇: 沉曦如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