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术在身,穿到古代成团宠/别慌,我会扎针!(185)+番外

作者: 橘香袭人 阅读记录

顾沐云走过去把大门一开,一群人喊着:“顾郎中,我来看我家婶娘!”

“顾家小姨妹早,我找我堂弟!”嬉笑着全部蹭进院来。

一看见坐着的白齐氏,顿时人人惊呼:“哎呀,顾郎中果然是厉害,躺床上大半年的人楞是扎坐起来了!”

“神医!果然是神医!”

这些都是昨天来看热闹的,想到自己昨天光屁股满地爬,白婆子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她又想晕。

可是一晕说不定又要被骑着扎针,白齐氏又不敢晕,只能手抚着胸口呻吟:“顾四丫头,你要想给我治病,不许用针,不许熬药水。”

院里众人顿时哗然,这白婆子还真的是刁难人,郎中一不针二不药,难道用手掐。

顾沐云当然可以用推拿的方法,但这也太便宜白婆子了。

况且一想到昨天白婆子吐的满身都是,再下手摸,顾沐云还有些膈应。

但话已经说到这份上,自己当然要给百婆子治,她立即答道:“不用针不用苦药汤,一样可以给你治病。”

此时,罗郎中也赶过来了,昨天顾沐云扎针太过放荡不羁,他看得很不愉快。

但此时白婆子从瘫痪变成直愣愣坐着,把他也看得直愣愣的,心里顿时生起佩服之心:难道这不羁针法是什么绝技不成,要骑在人身上扎?自己得好好学习。

再听到白婆子说不许扎针不喝药,他就更有兴趣了,马上站出来道:“顾四姑娘,真有法子不吃苦药汤子治病?”

顾沐云点头:“当然可以,其实罗郎中你也是懂的。”

她要用的方法是个郎中就懂,只是有人会想不起来。

果然,罗郎中一脸茫然:“我懂?我怎么不知道呢!”

第159章 伏龙肝、灶心土

在顾沐云的指挥下,院里两个看热闹的人帮忙取药。

药,就在白婆子的灶房里。

那两个帮忙的人端开砂锅,然后就用锄头敲了灶面,接下来一阵稀里哗啦,半边灶台就被拆了。

顾丽云看着被打得稀烂的灶洞瞠目结舌,她想拦住堂妹,可根本拦不住。

白婆子已经又快晕了,这个顾沐云真是来拆家的。

白礼年急道:“四妹,你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砸我家灶台?”

他话里已经带上怒火。

再胡闹也要有个度,自己昨天看在大哥大嫂的面子上已经忍了。

现在马上就是大过年,还遇到“倒灶”这种晦气事,这是要自己明年也不顺吗?

顾沐云不搭理他,只盯着挥舞锄头刨土的罗郎中。

等灶洞一块被烧得黑糊糊的土块露出来,赶紧道:“就是那个!”

罗郎中满脸都是锅烟灰,捧着那团土顿时失望之极:“你要的就是伏龙肝?”

顾沐云笑嘻嘻:“对呀,就是要用伏龙肝。”

此时所有人都围过来,对着罗郎中七嘴八舌的问:“这药能治什么病?”

刚才顾沐云要挖灶,大家还以为是在故意气白婆子的,这时候罗郎中说出药名,才相信是真的找药。

罗郎中虽然是普通郎中,但最基本的常用中药三百多味是会背的,其中就有灶心土。

伏龙肝,又叫灶心土。

在烧木柴或杂草的土灶里,灶心黄土被百草常年烧烤成为中药,有烟熏气,味辛性温,可归脾、胃经,温中和胃、降逆止呕。

主要治疗脾胃虚寒、胃气不降所致呕吐等症状,可以和干姜、半夏、白术等一起服用,能缓解妊娠呕吐;

白婆子之前痰饮储留,胃中寒重,虽然吐了不少,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名医别录》之中就有记载,灶心之土入药能“止吐血,解咳逆,消痈肿毒气”;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之中则说到灶心土入药可“解心痛狂癫,主诸疮”;

《本草便读》里面则记载灶心土“其功专于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

倪海厦也曾说过:“现在能修补胃壁的损伤,把胃修补好的,就是一个灶心土。”

灶心土使用方法也简便,只需要用布包住土块,然后水煎,服用澄清药水就可以了。

白婆子怕喝苦药水,这水就不苦。

而且药出自家,就在眼皮底下采取熬制,还不用担心被下毒。

罗郎中是忘了用这味药,此时捧着灶心土哭笑不得,只能跟周围村民解释:“这药可以止呕。”

哦!

众人心领神会,白婆子被顾家姨妹扎得吐,现在又挖了灶止吐。

神医,神医,治病救人的同时,还不忘折腾人,郎中真是惹不起。

顾沐云见所有人都用奇怪的目光看自己,也觉得无奈:想什么呢,我是在治病救人。

罗郎中都说了,这就是止吐用的。

白礼年面对自家一片狼藉的厨房无话可说。

顾丽云也对自己这个喜怒无常的堂妹感觉害怕,说整人就整人,连招呼都不打一个。

说实话,顾沐云并没有要整顾丽云的意思。

那个还剩一半的灶台可以作证,只要安排得当,足够煮一家人的年夜饭。

而且,灶心土还有治疗精神病的作用。

胃是情绪器官,气郁化火,痰火扰心,吃不好则睡不好,睡不好则精神差,

当一个人情绪不好,往往也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精神分裂患者脾胃都差。

不过灶心黄土需要使用至少30年的黄土,而且还得是那种烧得发红发紫的黄土,普通几年的无效。

白家这灶台打得好,看上去至少三十年,顾沐云准备给白婆子用一些,剩下的自己带走,牟老郎中肯定喜欢,因为跟附子搭配又是理中散寒的好药。

上一篇: 好一朵菟丝花 下一篇: 沉曦如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