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术在身,穿到古代成团宠/别慌,我会扎针!(186)+番外

作者: 橘香袭人 阅读记录

灶台已经挖了,药也熬了,白婆子瞪着顾沐云牙关紧咬:自己说了不喝药水!

顾沐云也回盯着她:“你要是不喝,我就用扎针的方式让你张嘴。”

白婆子还是不开口,这是要把死犟进行到底。

顾沐云回头看向白礼年:“三姐夫,要是这碗药水被糟蹋,我还得再挖一个灶洞,你们年夜饭就得用石头垫锅煮。”

从昨天到今天,白礼年已经被自家娘磋磨够了。

以前他只需要哄哄老婆就天下太平,可现在要哄老娘,才感觉千难万难。

“娘,儿子求你喝,你以前装病喝糖水就不说了,现在得喝药!

这药没毒,是罗郎中亲自挖出来,儿子亲手熬好端来的,你要是不喝,我就得再倒一个灶,一家人连饭都没得吃。”

白礼年的耐烦心已经快用尽,语气和脸色渐渐不好起来。

若不是满院有外人在,这装病装疯的事还得从头算。

白婆子默默端起碗,如果是儿媳妇伺候,她少不得还要作一下。

此时被儿子逼着,被村人盯着,她再也作不起来了。

伏龙肝喝下去,就没有再吐。

人群散去,这处院子再次成为村里话题热点。

“你们知道吗?白齐氏的老灶被挖了。”

“哎,这可是霉运啊!”

在民俗里,背时倒灶是倒霉到了极点的意思,非常不好。

村民这样议论,白婆子和白礼年自然也会这样想。

面对挖自家灶台的顾沐云,那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但也找不到理由发泄。

顾沐云知道他们心里不顺,自己既然已经戳破锅,这事就得揽住,小昭姐妹三个的事还没有解决呢。

“三姐,三姐夫,你们是不是想生儿子?”顾沐云对顾丽云和白礼年道,故意没有理白婆子。

一听儿子,三人瞬间就来了精神,当然想啊,做梦都想。

白婆子此时也不恨这个手毒心狠的恶人,连声问:“要孙子要孙子,你拿点药,帮你三姐生一个儿子!”

顾沐云摇头:“我是郎中,不是神仙,更不能送子!”

白婆子满脸的希冀消失,恨声道:“你就想你三姐断后?”

顾丽云和白礼年也满眼失望。

顾沐云用怜悯的眼神看着为生儿子已经疯癫的三人,慢慢道:“你们也是活了几十年的人,怎么就不明白‘种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这个道理。”

这话白婆子和顾丽云不懂,白礼年是上过学堂的,自然懂。

但他不明白顾沐云此时说这话的意思:“你要说就说明白,这跟我生儿子有什么关系?”

【图片】

网图

图为灶心土。

第160章 晕厥

顾沐云也不再绕弯子,直接道:“你们一家人吵吵嚷嚷,对三个女儿也是打打骂骂。

这样不和睦的一家,送子娘娘就是到了门边,也会被你家的恶气冲走。

就好像你们去店里吃饭,老板一家人正忙着干仗装病演戏,店里一团乱,你还能坐下吃饭吗?

财进和气门,人也一样,你们天天吵,从哪里来孩子?”

白婆子大概从来没有这样想过,神情顿时恍惚,还在嘴硬:“我们不吵架时,为什么也生女儿?”

顾沐云冷笑一声:“既然儿子是宝贝疙瘩,送子娘娘肯定先让姐姐们来探路,看你家是不是心疼孩子的人。你们不心疼孩子,自然不送。”

“不会,不会,我们对孩子好,没有冻着饿着!”白礼年解释。

顾沐云白他一眼:“谎话可以骗自己,骗不了神仙,你不是真心喜欢三个姐姐。什么时候你们把三个姐姐当宝,就有儿子上门。”

白婆子眼神发直,颓然瘫在椅子里。

她对顾沐云的话虽然并不全信,但做贼心虚,还是要往这方面想。

她对三个孙女一直不喜,这是硬生生赶走孙子。

顾沐云说得一本正经,心里却在打鼓,这些神神叨叨的话是她编的。

给这些人宣传生男生女一样养不现实。

宣传生男孩是染色体,需要男人负责更不现实。

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己这一个没成亲的姑娘来说也不合适。

人家尚医局不要未婚姑娘进产科是符合时代原因的。

科学不行就神学,总有一款适合你。

若不这样解决,白婆子依然不喜欢小昭姐妹,依然会逼着顾丽云生儿子,依然作天作地的闹腾。

虽然在这个时代有一个儿子很重要,但顾沐云不想涉及别人因果。

她不会插手顾丽云生孩子的事,一切顺天意吧!

以后不管顾丽云是否会再生儿子,只要这一家能给三个女儿足够关心和爱,小昭姐妹能健康长大就够了。

顾沐云的一席话,说得三人神情复杂。

他们不懂生儿知识,但懂饭馆生意。

自己家闹得连亲戚都不来往,过路神仙恐怕更不愿意停脚。

白礼年看着白婆子,蔫蔫的道:“娘,你以前做的鞋袜好,以后多教小昭她们吧!

丽云,吃食上也顾着孩子,养得周正,别让人说我们对孩子不好。”

他口中的别人,多半是说神仙,顾沐云这样想着。

做给神仙看也好,做给外人看也好,至少小昭姐妹能不挨骂了。

顾沐云笑眯眯道:“三姐夫,你识字知道识字的好,也送小昭她们去族学念几天书吧!

以后你有什么事,孩子们能看账本能写契,你忙时还可以打个下手。”

白礼年想都没有想就要拒绝,却听顾沐云继续道:“你看我读书识字,能扎针能看病,能给父母购置山林安排身后事,还能解决家庭矛盾。”

上一篇: 好一朵菟丝花 下一篇: 沉曦如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