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在身,穿到古代成团宠/别慌,我会扎针!(193)+番外
但论起知识面,接受过知识大爆炸的她要认第二,就无人敢说第一。
从幼儿园的十万个为什么开始,至少二十年苦读,天文地理勉强算得上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就是说社会阅历,顾沐云也不怕。
看过数不清的正剧、野剧和土狗短剧,她现在强得可怕。
在牟老郎中他们心里,不光是佩服顾沐云的头脑聪明,还佩服尚医局的教学。
话说着说着,又从各种八卦闲聊说回医术。
一个老头摸着胡须感叹:“听说尚医局的医案医书堆了几座院子,没想到还是这样的全面。
我们这些人若有生之年能听到大医讲学,就死而无憾了。”
尚医局从社会招生培训郎中,至少需要秀才功名才有资格报名。
顾沐云这种医家子女,算是拼爹成功走了捷径,才能从小在医局里混。
现在顾沐云不光是针灸理论清楚,经络腧穴学烂熟于心,更让几人羡慕的是还知晓人体解剖。
对这一点,顾沐云不用解释,因为尚医局有解剖资料的医书。
顾廷柏那里就有一张人体解剖图。
绘图虽然粗浅,只有五脏器官和一些骨骼框架,但也是不可多得的。
被顾廷柏放在一本书里夹着,已经放得墨迹都淡了。
有这张纸,也让顾沐云对这个时代医术发展的程度有一个了解,至少不会在这些郎中们面前说些神经、心室心房什么太过超前的词语。
在老郎中里面,有一个郎中是疮科的,他皱眉道:“顾姑娘,你刚才说割疮不出血这很好办,只要刀快手快就行,可还是难逃术后高热,尚医局会怎么办?”
他给人割恶疮,当时好好的,可几天后人就发烧,药物救治也会死十之一二。
顾沐云知道疮科为外科的一部分,而且恶疮死亡率也高。
历史上好几个名人就死于背痈,在现代就是急性化脓性感染,不算什么大病。
割肉容易,只要胆大就行,但得消毒啊,这可是关键。
顾沐云没说细菌感染,只说尚医局是把所有刀具蒸煮过,就连要接触伤口的布料都会蒸。
她没有说煮,因为水煮温度是100度,而普通水蒸气的温度能达到320度,加压就是500多度,对消毒杀菌很有效果。
牟老郎中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平时大家割疮都只用清水洗一下刀具,能煮已经是很讲究的了。
遇到游方郎中,在田间地头用袖子擦擦也是行的。
现在听到连布料也要隔水用大瓮蒸,自然大开眼界,纷纷说这趟来得值,回去就试一下。
就在一群人说得热闹时,牟老郎中的女儿牟巧玲走过来:“爹、叔伯们,马上开席,请大家上座了。”
第166章 怎么回事
家宴开席,众人纷纷起身,欢笑声中牟老郎中领着大家向客堂去。
顾沐云是晚辈,故意落下几步走在后面。
赵平靠过来:“顾师妹,你刚才说的那解剖图可让我一观?不是临摹,只看一眼。”
他对各种治法很感兴趣,还在杏林堂自己设有冷房,给高热不退的病人使用,当初金水就靠那间冷房控制体温。
对医学上顾沐云不藏私,这解剖图虽然珍贵,仅是在关口镇这样的小地方难寻。
府城里的尚医局有资料备放,但要医局内部人员可以查阅,为了使用方便顾廷柏就描了一个小图放在家里。
只可惜本来尚医局的解剖图就不够细致标准,顾廷柏的图更是走样,胆囊位置都跑到腋下去了。
对寻常人来说,这种东西跟那人体经络模型一样诡异,看见得吓到受不了,他都是放在医书夹层中。
现在赵平想看,自己可以照样子描一个送给杏林堂,这样牟老郎中也可以给所有徒弟看。
“嗯,行,只是家父遗物不方便给外人看,等过些时间,我抽空描一幅给你。”顾沐云点头答应。
赵平一下笑起来,转眼又有些结巴:“多谢师妹,哦,对、对了,我前些天给你准备了一个……”
就在这时,跟在两人身后肖郎中突然拉了一把赵平:“哎呀,你们还在磨磨蹭蹭的干啥,快走快走,没看牟大小姐正等着呢!”
此时牟老郎中他们已经走进屋里,严风舟跑前跑后帮忙端椅子,挪凳子。
只有赵平和顾沐云因为说话落在门外,被肖郎中一催,不得不停下聊天,继续往屋里走。
牟巧玲正给几个老郎中倒着茶酒,回头就看见赵平跟一个陌生少年走在一起,旁边还有肖永福。
她笑吟吟过来:“小平儿,今天怎么不跟在你师父身边。”
赵平是牟老郎中的爱徒,以前随时跟在身边。
面对热情的牟大小姐,赵平有些别扭道:“师父要跟老友聊天,我留着不方便。”
牟巧玲点头:“你一向是最贴心懂事的。”
她又瞥了肖郎中一眼:“你今天又是顶值?”
肖永福是带艺拜师,刚入杏林堂时,悄悄对还没有出嫁的牟大小姐表过情,示过爱。
可牟大小姐已经定亲,哪里看得起瘦瘦小小的肖永福。
有这个原因在,两人关系有点微妙,不过无人知晓。
在曾经的“心上人”面前,肖郎中很是严肃,点头道:“反正我家远,不用回去过年,就顶了二师兄的值。”
他家不在关口镇,以前医术差医死过人,被人打断一条腿。
现在除每年送些银钱回去给父母养老,基本上跟老家那边不来往。
好在跟着牟老郎中后医术大有长进,在关口镇口碑好,再加上勤快,什么时候他都是留下守医馆的,在杏林堂人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