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芍药月季[花滑](117)

作者: 怀蔺 阅读记录

“不会,我一直会在这里,”向琴琴连忙否认,“只是不打算走专业了。”

这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决定。

在叶绍瑶受伤的这两年,向琴琴也没有参加多少比赛,她最好的名次还是在少年组时期创下的,现在成绩一直没有起色。

“成绩是一步步滑出来的,你别放弃呀。”叶绍瑶劝她。

向琴琴反驳:“不是放弃,我现在上了高中,已经不止一次在学习和滑冰之间纠结。”

她只是认为高考比滑冰更有前途,所以暂时放下了滑冰而已。

“我周末还是会来冰场的。我从刚会走路就开始学花样滑冰,不可能这么轻易放弃。”

对呀,其实花滑也可以只是一种兴趣,即使出不了成绩,即使无法突破以前的自己。

作为因滑冰而结缘的朋友,叶绍瑶肯定了她的选择。

“那你一定要好好学习。”

虽然向琴琴向她保证一定会继续滑冰,但接下来的寒假,叶绍瑶也只是偶尔两次看见她匆匆热身、匆匆上冰,又匆匆离开的背影。

“上高中会特别忙吗?”

叶绍瑶不知道高中生活是怎样的,她向邵女士取取经。

毕竟在半年之后,她也将步入传说中的高中生活。

成为高中英语教师的邵女士给女儿指了指眼底的乌青:“你猜猜呢。”

自从她调任,很少再有朝八晚六的生活,除了星期五放学早,她每天都要留守学校看管晚间自习课。

如今家里的晚饭几乎都是叶先生做的,当然,他已经在磨练中逐渐精进了厨艺。

“会连滑冰的时间也没有?”叶绍瑶还是不相信。

这点邵女士很肯定:“没有。”

叶绍瑶很纠结。

她很想快快长大,看一看十八岁的自己会在女单项目创造如何一番成绩,又觉得长大很苦恼,身边能够坚持学习滑冰的哥哥姐姐太少太少。

“妈妈,我想一直滑下去,不因为学习或别的什么原因放弃。”

邵女士默了两秒,说:“你还在接受义务教育,别想有的没的问题。”

……

在启程参加花样滑冰全国锦标赛的前一天,实验小学01届一班的同学们约在岸北的老城区看灯会。

说是一场与许久不见的老同学的相聚,但叶绍瑶首先见到的是下午才分别的聂心。

绕过公园标志性的大花坛,才看见孜美函和别的同学。

“瑶瑶,好久不见!”两小时不见如隔三秋,聂心上来就是一个熊抱。

顾及到有同学在,叶绍瑶迅速扒拉她,她俩之间有些太热情了。

但她扫眼看过去,因为年关将近,到场赴约的人并不多。

“我昨天才逛过这个灯会,里面的老虎灯可逼真了。”

庚寅虎年,一路上的垃圾箱都戴上了虎头帽,大家对男生的描述并不质疑。

但有些事物,只有亲眼见证才会得到最真切的感受。

老虎灯足有六层楼高,长得乖乖巧巧,还会摇着尾巴,偶尔露出一对獠牙。

聂心问:“这真是手工扎的吗?”

孜美函冷得不愿伸手,只是用下巴冲红纸扬了扬:“是,还能看见浆糊呢。”

“好高级。”

正说着,老虎冲他们低了低身体,慵懒地伏在地上。

除了五彩斑斓的花灯,灯会也不乏热心市民贡献的冰雕,有以老虎为首的十二生肖,有西方的断臂维纳斯,还有一些矮矮的,却奇形怪状的东西。

“这是什么?”叶绍瑶没见过,站在冰雕旁边模仿它的造型。

“是海宝*,”孟壮壮对这个很熟悉,“我的美术老师参加过它的亮相发布会。”

她假装听明白了,便没再理他,扭头和聂心说:“你看它的这一撮,是不是和孜美函的刘海很像。”

孜美函抱着手:“你也有刘海。”

“我的是齐头帘儿,才不像我。”

公园并不大,沿着开出的行道一直走,很快就能溜达一圈。

“今年的灯会也没什么新奇的。”大家有些扫兴。

嗅着空气里的一丝烧烤味,一群孩子很快转移了阵地。

过了大年二十三,街头巷尾都设了兜售爆竹的营业点,有一顶帐篷混入其中,烧烤架沿街摆放。

“影响市容。”

男生们说它占道,却又巴巴坐在烤架前等着菜单。

女生们不太感兴趣,躲进旁边的餐厅取暖,买了几杯饮料聊天。

因为许久不见,说话都有些拘谨。

她们从最普通的话题开头:“你们有想去的高中吗?我想去实验中学的高中部,但分数根本够不上。”

“实验中学的分数线也不是很高吧。”孜美函质疑。

那女生撇下嘴角:“是你成绩太好了,何况你还有各种比赛的奖杯,很吃香的。”

孜美函在小学就是学习委员,又一直平衡着舞蹈和学业,两者都不落下风。

“你还在学舞蹈?”聂心随口一问。

“我从小就想当舞蹈家。”

原来还有很多人没有放弃小时候的梦想。叶绍瑶想,她也没有。

“诶,野芍药,你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

不知道怎么的,话题就和梦想挂上了钩。

是什么?她有些记不清了,但应该和滑冰有些关系。

“是当运动员吧。”她回答。

“是当华夏女单的未来,”孜美函说,“我都记得。”

叶绍瑶有些意外,原以为小时候只会用头顶看人的孜美函,竟然也会留意同学有什么爱好和梦想。

聂心也觉得不可思议:“我以为你整天只会学习、跳舞和瞧不起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