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芍药月季[花滑](160)

作者: 怀蔺 阅读记录

叶绍瑶说:“我经常在赛前听您致辞。”这也不算假话。

一听自己是熟面孔,金承奥问:“你参加过哪些比赛?”

叶绍瑶罗列了大大小小几十场,确实不乏省冬运中心主办或承办的赛事,金承奥岔开腿坐在椅子上,闭着眼睛直念叨,终于想起来:“你前几年是不是受过伤?”

叶绍瑶咬着嘴唇点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证明,自己的伤比人更出名。

“那时候可把我们吓坏了,你这一摔,还惊动了国家花滑协会,说要审慎调查摔倒原因,请了专家核查冰场资质。”

因为是在大赛中出现的意外,上下单位都不敢掉以轻心。

曾经叶绍瑶只听说,那两年,花滑教练在文章中十分重视对运动员伤前预防和伤后恢复的研究。

她没想到,她这只小小的蝴蝶带起了巨大的连锁反应。

说得膝盖生出了异物感,她不自然地挠了挠。

“需要吗?”和她年龄相仿的女生从包里掏出一瓶风油精。

据刚才的短暂交集,她应该就是十岁进入国家跳水队的秦师涵。

“谢谢。”

叶绍瑶没好意思说出拒绝,象征性地抹开一滴,只一滴,她怕整条腿泛着绿光。

早上十点五十分,终于等到太阳收敛锋芒,策划拍摄的师傅找过来:“主任,咱们可以开始了。”

“行,按你们的计划来。”

谢主任已经叼起第二支烟,在烟雾缭绕中下放权力,活像一个置身事外的监工。

体育公园占地面积广大,不仅有仿照首都鸟巢、水立方修建的微缩景观,还有即将投入使用的新体育场馆,不过叶绍瑶跟着拍摄组走了一圈,只有速滑馆和冬季运动搭噶。

公园中心是一大片人工湖,水鸟已经从南方飞了回来,站立在近岸的鹅卵石地上,曲颈整理羽翼。

秦师涵有家长的陪同,一路走一路拍,甚至带了面包喂水鸟,每张照片都笑得冒傻气。

“国家队的规矩严,师涵一直压抑着性子,最近才回省队没两个月,应该是憋坏了。”她的妈妈说。

小孩子天真活泼无伤大雅,没有人去追究这一道和谐的风景。

给所有的运动员找到合适的拍摄场地,队伍里,只有叶绍瑶和另一名滑雪运动员没有找到归宿,偏偏对方是个颇有名气的老运动员,叶绍瑶和他说不上话。

“那就这里吧。”

兜兜转转,策划最终把他俩的拍摄场地定在田径场外。和田径运动员一模一样的地方,只是挑在了建筑另一面,避免场景雷同。

一开始,叶绍瑶被叫去给滑雪运动员当陪衬,一人发一双滑雪板。

滑雪板的长度是按照滑雪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定做的,这名运动员身高近一米八,滑雪板比他还要高出许多。

对于身高矮矮的叶绍瑶来说,站在近两米高的滑雪板之间,自己就像“川”字中间的短竖。

好在摄影师也觉得比例不协调,让她先退出休息。

正合她的心意,叶绍瑶迫不及待放下有身高压制的双板,揩掉手心的汗。

道具告急,轮到叶绍瑶,车上只有一双冰鞋。

冰鞋就冰鞋,叶绍瑶没有异议,跟着道具师向货车靠近。

但是,“叔,这不是花样滑冰的鞋。”

“这就是,我按主任的资料准备的,带刀的冰鞋。”

“这是短道速滑的刀。”

叶绍瑶拎着一双鞋,扶着鞋帮研究冰刀,这样长出鞋底许多的冰鞋,再演变个几十年也不会变成花刀。

“叔……”

叶绍瑶还想说什么,但她把剩下的话化成叹出的气,道具师是个分不清各种冰鞋的老实人,她没有必要和他较真。

叶绍瑶硬着头皮回到拍摄场地。

“动作自然,注意表情。”

摄影师闪了两张照片,叮嘱她亮出冰鞋,展示自己的专业特色。

冰鞋没有上刀套,刀片大剌剌暴露在空气中,叶绍瑶小心翼翼地托着鞋底,拘谨地站得笔直。

“姑娘,你可以摆一些造型,比如比赛的经典动作。”

叶绍瑶不知道现在的自己该算什么运动员,若是展示花滑却拎着短道速滑的冰鞋,多少会显得自己不伦不类。

分明是刚刚回暖的春日,温度并不会让人感到不适,但她背上已经汗涔涔,连鬓边的碎发也是湿乎乎的。

金承奥在场外看不下去,给出点子:“你不是会贝尔曼吗?把鞋放下,给大家亮一个。”

事出突然,叶绍瑶还没来得及耗腿开腰就被赶鸭子上架,后腿搬到脑袋顶,她勉强找到直立点,支撑腿依靠脚掌左旋右旋,方便摄影师找到合适的角度。

叶绍瑶觉得,第一次拍摄体验并不算好。

拍完室外实景后,所有运动员转战室内搭起的摄影棚。

道具还是那么些道具,叶绍瑶一路托着陌生的合作伙伴,开始新一轮的貌合神离。

李重旸还有训练任务,在摄影棚里打头阵,握着一柄羽毛球拍,各种姿势信手拈来。

从天光大亮到暮色四合,斜挂的夕阳从顶窗照进空旷的篮球场,在地板上溅起橙色的碎光。

摄影师也被消磨了耐心:“还有谁没拍?”

叶绍瑶自觉地走上幕布。

拍摄助理做了些功课,指导她坐在什么道具上,又从什么样的角度亮出自己的冰鞋。

调整完毕,助理说:“就是这个角度,现在需要拍你穿冰鞋的镜头。”

穿冰鞋?叶绍瑶犹豫,从小到大花了多少双冰鞋,她还从没穿过这样的。

但既然都是鞋,穿法应该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