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月季[花滑](173)
今天是七月十七日,距离她中考结束正好一个月。
俄国与华夏有五个小时的时差,现在首都正是上午九点,陆续放榜的时间。
“没考好?”
“还没看。”
手机窄窄的屏幕方框限制了显示的内容。
[【岸北市教育局】考生叶绍瑶,考号11063285977。成绩单如下——]
教育局还怪会制造悬念,刚好卡在占格又毫无作用的破折号上。
“我以为语文成绩是110。”
考完那天,她就把反复背诵的考生号忘得一干二净,一串数字跳出来,难免不会往成绩上想。
激动的情绪给早了。
“你来点。”邵女士把手机交给她,就像把成绩也交由她全权做主。
这是神圣的一刻。
叶绍瑶接过手机闭眼冥想。
虽然110分够呛,但她昨天早上吃了一根油条和两枚鸡蛋,语文应该能够拿到一百分。
那顿早餐花了111卢布,数学能考111分也说不定。
吃了那顿饭,她现在涨到了42公斤,英语考84分她也谢天谢地。
其他几门副科的分数还没有归属,但叶绍瑶暂时想不到其他细枝末节可以匹配。
再不济,还有昨晚那场流星雨保佑她。
五颗流星,起码能保她五百分。
叶绍瑶吹一口气,将所有的运气渡给自己的食指:“我点了。”
[中考总557分,语文117分(满150分),数学99分(满150分),英语80分(满150分),理综116分(满150分),文综85分(满100分),体育60分(满60分)。祝您学业有成。]*
短信一行行往下,她始终不敢大出一气,生怕到手的成绩会随着鼻息间微弱的风飘走,抓也抓不回来。
邵女士在旁边抱臂,对她的神态作出分析:“表情很凝重,英语没及格?”
“及格了,”叶绍瑶难以置信,“我没来得及写完的阅读题,居然全对。”
刚中考完那一阵,小姑娘虽然面上平平,但偶尔会在茶余饭后可惜几句“要是再多十分钟就好了”。
当时邵女士和叶先生没在意,后来一问,才知道她为了保作文的分数,放掉了同样分值的阅读题。
邵女士还训她不聪明。
作文撑死也拿不到满分,但阅读题太过客观,对即对错即错。
叶绍瑶还找补:“我虽然没读题,但填了答题卡。”只是正确率全凭运气。
然后她运气爆棚地拿下了几乎所有正确选项。
“那岂不是有高中收留咱了。”邵女士挑眉。
叶绍瑶给自己鼓掌祝贺:“有书读就好,恭喜叶绍瑶同学即将成为一名高中生!”
自从她打算将天平逐渐倾向花滑,就没再用文化成绩把自己逼太紧,有书读就是她给自己定的学习基调。
“哎,这分尴尬的……比普高线高了九十来分,但比重高线也差得远。”
现在每年的考生数稳步增长,各校又没有扩招的打算,分数线是一回事,各校的招生分数一年比一年高。
557分就卡在中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那我也很棒。”她给自己鼓劲。
这几年因伤病和赛程频繁请假,往往是旧的知识还没补上,新的作业已经塞进书包。就这还能两头兼顾三点一线,她也时常佩服自己是个铁人。
“嗯,”看着极易满足的闺女,邵女士替她捋了捋睡乱的头发,“我们等会就启程回家。”
她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在这个暑假完成。
按照那一套流程,首先得在市里各个学校奔走相问,经审慎思考后填写升学志愿,等待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作为运动员,叶绍瑶还得比其他孩子更忙。
她要抽空参加国家花滑协会举办的测试赛,给自己奔另一条好前程。
压力突然将她从帐篷外的美景抽离,叶绍瑶觉得自己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小房间,有些年纪的老书桌上摆着一沓报考指南,侧边柜搁着永远擦拭干净的冰鞋。
这只是一个平凡的清晨,太阳一*如往常升起,她也在为新一天的生活努力。
好吧,旅程是会结束的,她得收拾好自己的行囊。
黑掉的屏幕显示有一通未接来电。
聂心知道叶绍瑶正在国外逍遥,打了邵女士的手机号:“邵姨,请问芍药在吗?”
“我在。”当时的叶绍瑶正在等车,顺手点开系统默认的推箱子。
“我刚刚被我姥爷骂了俩小时,说我不争气。”那边的人带着哭腔,隐隐约约有啜泣。
“你别哭……”叶绍瑶立马安抚她,“算了,想哭就哭吧。”
聂心哭嚎:“不就考差了嘛,他凭什么说我整个人生都完了。”
两个女孩煲了半个小时电话粥,直到那头显示即将欠费,聂心才不得不长话短说。
她从小学成绩就一般,后来初中开设了物理和化学,她的劣势更加明显,理综满打满算才六十分,将其他科目的优势挥霍得一干二净。
“所以你只过了普高线三十分?”
“是二十九分,我刚刚四舍五入了,”聂心的话语里带着鼻音,“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怎么办?叶绍瑶在飞机上也没机会补觉,翻着邵女士随身携带的一册《岸北市中招统招生录取分数线(2004-2009)》,里面有岸北各所学校的公开招生信息,应该能找到合适的去处。
“附近县上的公立高中都可以去,你别着急。”刚下飞机,叶绍瑶就迫不及待给聂心回去电话。
聂心像是一直守在电话边,接得很快:“芍药,你是天使!”
“姐们儿只是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