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月季[花滑](174)
“谢谢传说的恩赐。”
机场人很多,邵女士薅走叶绍瑶,打断她们姐妹叙情:“传说,现在该担心你自己了。”
“我当然担心过。”叶绍瑶回答。
那么长的飞行时间,书可不是白看的。
数据显示,除了市里的头部学校,自己去普通高中是十拿九稳的事情,担心的结果就是没必要担心。
她说:“说不定我可以当您学生呢。”
邵女士已经确认在下学年任教新高一的英语课程,那所公立学校的录取分数和她的成绩相当,实现这个猜想并不难。
“那得看我们三中有没有这能能力进入你的备选范围。”邵女士说。
兜里的手机震动,又有一通电话打进来。
邵女士挥掉叶绍瑶蠢蠢欲动的手,直接接听:“您好。”
“您好,这里是岸北市体育运动学校。”
叶绍瑶凑在耳旁听,听筒里模糊粗糙的声音自报家门,首先介绍了本校的历史。
“我现在不方便详谈,可以直接进入正题吗?”
“岸北市的中考成绩已经发布,相信您已经收到了。我们了解到叶绍瑶同学在中考获得优异的成绩,想直接录取她为我校10级学生。”
直接录取。
早听说中考放榜之后,会有一些学校的招生办公室会首先给顶尖的学生打电话,以抢夺优质生源。
但叶绍瑶还是目瞪口呆,她居然也享受到了这个待遇。
不过她有些难以启齿:“你们……是高中吗?”
她在这里土生土长十五年,听过的学校没有一百也有五十,偏偏没听过这一所。
“是高中,是国家重点培养、岸北市唯一一所直属的体育中学,校龄有三十九年。”
话题又绕回最初的简介。
招生办的人还在滔滔不绝,对学校开设的运动专业和普修课给予了高度评价,颇有王婆卖瓜的骄傲。
叶绍瑶还真就听进去了。
因为手机那头的人说,学校里有一个速滑馆,一个短道速滑馆,共三个冰场,另有一个季节性室外冰场会在每年十一月开放。
好富裕的冰雪资源!
她还想再问更多,手机却毫无防备被邵女士夺走,挂断键按下,吵吵嚷嚷的话筒立马没了声。
“我还没听完。”
“你再听就真会动心。”
“动心又怎么了嘛。”
难得有学校主动找上门,动动心这种不费力气的事,又怎么了嘛。
邵女士打开浏览器,输入这所学校的词条,头一条就是它的百科。
[岸北市体育运动学校,创立于1971年,位于H省岸北市,是国家重点培养、岸北市直属的体育中学。]
屏幕往下滑动,方正的小字一个个蹦出来。
[……是一所职业高级中学。]
高级中学,高中。
职业高级,职高。
“你要是去这学校,我和你爸能气住院。”
……
志愿填好的那一天,叶绍瑶背着大包小包坐上去往首都的列车,眼睛困得睁不开。
从那一晚守夜开始,就没有一天睡好过。
有时是看志愿书看到深夜,有时候是和叶先生一起盯着填报的网页。
倒不是志愿有多难填。
但谁能告诉她,为什么考个高中都得列六个备选方案!她从市三中填到三十三中,最后索性放飞自我,输入了“岸北市实验中学”。
凑数用的,单纯为了满足自己微不足言的虚荣心。
或许在几年十几年后,她可以向同床炫耀,自己是差几步就可以走进实中校园的人。
文理意向那一栏,叶绍瑶征求了浸淫高中教育多年的妈妈,确定体育特长生这条道路,她几乎只有文科一个选项。
“我物理和化学考得可比历史好。”她嘀咕,想成为史无前例的从理科班走出的体育生。
“你点。”
邵女士把鼠标递到她手里,贴心将箭头拖到“理科”那一块。
“我不点。”十五岁的小姑娘有些叛逆。
让她选文?她就不。威胁她点击理科?她也不。
提交上去的志愿单,最后清一水选择了文科,她才不会承认,这是妈妈威逼的结果。
“注意力集中。”穆百川缺席了这次测试赛,双人滑的冯教练翻身做老大,严肃地对即将上场的每一位选手警告。
背景已经在介绍裁判席,音乐之宏伟,声音之气魄,都在昭示——这不单是一场青年选手之间的较量。
场馆横幅上写着“第一届全国花样滑冰俱乐部挑战赛”的字样,这是决定本赛季国际赛名额分配的测试赛,也是确定赛季积分的首场争夺战。
这是新赛季的开始。
第81章 你们的3A搞批发?
这次的比赛规则和国际赛接轨。
什么意思呢?
叶绍瑶看着胸前的挂牌,意思就是说,她暂时不能凭双十的考级证书参加成年组的选拔。
她要去的是青年组的国际赛事,只能委身青年组的选拔。
因为有名额争夺,现役的运动员几乎来了十之八九。成年组名单出来的最早,里面耳熟能详的人不多,说过话的女单更只有那么几个。
这么一看,青年组才是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
上午是成年组专场,今早比了女单和双人滑,几近中午,最后一组选手才完成比赛。
叶绍瑶在后场遇见了久违的容翡和张晨旭:“你们已经比完了?”
青年组双人滑不是在明天吗。
“好妹妹,”容翡气出了方言,“您猜猜我几岁?”
说完,没留给叶绍瑶说话的气口,她直接揭晓答案:“姐姐我今年十八岁啦,意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