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月季[花滑](229)
在小睡之前,她的身边明明还是一位大腹便便的欧美男人。
“和乘客沟通换个座位,不是什么难事。”
一如既往带着优生的理所当然。
叶绍瑶接过还带着余温的食物,多少有些罪恶感,鸡肉卷多香,周围睡倒的一片不得做饿梦。
更晚些时候,连小电视也结束一天的工作,机械摩擦的声音短暂响起,随后是更深的寂静。
叶绍瑶看了眼季林越的手表,深夜十一点半,等醒过来,他们应该还在这片海洋上,虽然已经飞了很久很久。
女孩挪了挪身位,她面向舷窗,最后看了眼清一色的星空和云海,拉下了遮光板。
季林越问:“要睡了吗?”
“嗯。”叶绍瑶将头抵在靠背上,机顶明明是温和的光,此刻却有些扎眼睛。
她别过眼,将后脑勺彻彻底底留给旁边的人。
“那你戴上吧。”季林越又递给她一块黑漆漆的东西。
“什么?”
“眼罩。”
叶绍瑶欣然接过:“谢谢。”
她的双眼被黑暗笼住,眨眨眼,睫毛与布料摩擦的声音在耳边无限放大。
这是感官最敏感的时候,她听见了季林越浅浅的呼吸声。
“我送给你的小鱼手链,你居然还戴着。”
困意很快袭来,叶绍瑶自己都无法判断,是否说出了一句毫无语病的话。
木头小鱼与手表的腕带碰撞出声。他说:“对。”
“我也带着。”她同样抬起手腕。
不知道抬了多少度,但她想,季林越应该是看到了,因为两只小鱼在空中碰撞,这是它们相见的隆重仪式。
虽然已经过了很多年,但离开水世界的小鱼们依然在彼此陪伴着。
他们并没有因为久别而隔阂,真好。
第107章 “真是抱歉,我又得变卦了。”
波卡洛夫的私人冰场不对外开放,体育馆自外面的园区就拉上好高一层网,铁皮墙罩着,隐蔽性极强。
偌大一个场馆,只修了孤零零一座冰场,但场子足够大,叶绍瑶比划比划,感觉能和学校四百米一圈的操场比个高低。
这个冰场不会承办任何赛事,只供Boca组的教练教学使用。
省队在规定时间集合时,冰场已有M国的本土运动员到场,个个原地拔起高级三连三跳跃,像上紧发条的八音盒。
叶绍瑶打着哈欠,她才晨跑了五公里,现在正是犯困的时候。
“这么巧,你居然来这里训练了。”刚从舞蹈室出来,希尔维娅一眼便望见老熟人。
“Silvia,”叶绍瑶的眼睛亮起来,“你不是在全球到处飞吗?”
她曾说,自己没有固定的教练,也没有固定的俱乐部,只要哪里有举办大师训练营,她都会去蹭蹭课。
就这样东学一会儿西学一会儿,希尔维娅的进步比谁都快。
“我现在固定下来了,因为波卡教练收留了我。”
与其说波卡洛夫手里盛产冠军,不如说那些运动员本身就是最优秀的十分之一,没有一些真金白银的成绩,还不够进组的资格。
希尔维娅鼓着两腮,偏着头问:“你们是来魔鬼训练?”
“魔鬼?”叶绍瑶问,“为什么这么说?”
“波卡他……”希尔维娅挑着眉毛做怪相,“你知道的,那些天才总会有缺陷。”
天才当然指的是那名教练,他正从更衣室缓缓走来,踩着刀刃如履平地。
“你们就是来自华夏的学生?”冰场有些冷,他穿上手里的套头衫。
因为不谙双人滑和冰舞,省队很快被教练分流,隔壁教练是一名有些年纪的女士,烫了复古的玛丽莲梦露小卷,口红一擦,还以为得来一段即兴节目。
“未来半个月,我就是你们的教练,希望你们能够听我指挥,好吗?”
年纪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波卡教练的五官比青年时期更加和善,但他说话铿锵响亮,语速起飞,看起来并不是好惹的主。
“现在,你们绕着这座建筑跑十圈。”在简短的介绍后,他随即发布了第一项训练任务。
多少圈?一定是她的耳朵出问题了,叶绍瑶恍惚,她怎么听到了“ten”。
冰场这是这里的一隅,实际上,将各种功能室囊括在内,还有其他有用没用的装饰,建筑的周长比鸟巢还要大上许多。
跑十圈,和明码标价的十公里有什么区别。
叶绍瑶举手有话要说:“教练,我刚才已经完成了体能训练。”
“我没看见。”波卡洛夫吹着胡子,一句“please”拉得老长。
就当是新教练的下马威,叶绍瑶跟在队伍最后,认命踏上旅程。
7月的萨克拉门托并不在雨季,空气中似乎没有一点水分,她在早前刚喷了两泵鼻炎喷雾,这会的鼻腔又干得发疼。
翻一翻今天的老黄历,适宜运动,她闻着远处港口传来的海水咸腥,不自禁打了一个喷嚏。
没跑几圈,她就落后了,季林越有良心,也掉在队伍最后,和她两臂宽的距离。
算下来,叶绍瑶已经跑了十公里,超负荷了。
“芍药,等会太阳晒在头顶上,就更难完成任务了。”遥遥领先的队友提醒。
迈一步也能抽走她最后一丝力气,叶绍瑶停下来,双手支着膝盖:“我偷懒吧。”
“恐怕不行,”季林越也埋下身,“门口有高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能实时监控成员数量。”
氧气似乎供不上大脑,叶绍瑶只觉得这玩意应该是一门高科技。
有这先进的技术,不用在医疗军工,来监督她跑几圈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