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月季[花滑](246)
叶绍瑶递了小瓶给她:“晕车药。”
这声音像蒙了两层布似的,吓得连金荞麦都忘了自己还晕着车。
“你才是该吃药的那个。”
“吃了。”
亏他们有先见之明,昨天回酒店的路上就找药房买好了药,还蹭了一杯免费的姜茶。
但今早也没好转,一量体温,居然还发了低烧。
金荞麦彻底清醒,学生在外地出事,自己得负首要责任,二话不说,立马问了一遍来龙去脉。
季林越将昨晚的经过讲得明白,活像信口拈来一篇记叙文。
“什么雪中漫步,你们还整挺浪漫。”
病人骂不得,金荞麦只能拿季林越开刀。
唠叨了十来分钟,晕车劲彻底过去,她精神抖擞,闷一口药,再训十分钟。
“她是你的搭档,从组队开始,你们就是一体的,”她还在气头上,说话重了两分,“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对方,更要考虑后果。别做那些无意义的事。”
但转念一想,搭档之间的感情也固然重要,金荞麦语结,给自己的语篇留白。
车厢再次陷入沉寂。
有人在这会儿睡了过去,有人还在心里纠结较劲。
“我说的话有些重了,你俩散个步好像也没做错什么。”
浪漫的氛围和如山倒的流感都是大雪造就的,没人预料到昨晚有大雪降临。
“教练,我们以后会注意的。”叶绍瑶趴在桌板上养神,说话瓮里瓮气,受了委屈似的。
“撒娇没用,”金荞麦打断,“等你病好了,练体能就够你喝两壶。”
第115章 “你说这样可以汲取力量,我也试试。”
周五下午,三中的学生难得休息,高中部三个年级在学校礼堂统一举行家长会,听校长和心理学专家聊了两个小时。
耳朵虽然受累,但这些话题都是老生常谈,不需要过脑子。
曾云开问:“芍药,你爸呢?”
“我不知道。”
礼堂人多眼杂,学生只能靠边站,叶绍瑶连她爸的后脑勺都没找到,以往的叶先生总会东张西望,比她更早发现自己。
下午三点,教室成为家长会的分会场,里里外外都挤满了人。
“我舅姥爷从乡下捎了一筐草莓给我,我下周给你分点。”曾云开搂着叶绍瑶,颇为同情。
在礼堂还看不出,教室只剩下那一张空位,怎么看都太惹眼。
叶绍瑶解释:“我爸的车在路上和别人发生擦刮,在交警大队呢。”这是她刚得到的消息。
也不是什么大事,但雪天路滑,对方变道出了问题,一头撞上叶先生的右后车门。
偏偏对方还嘴硬,反口指认叶先生超速,要求责任共享,但该路段的监控失灵,只能向交警大队说理。
曾云开表示懂的。
“没关系,大概又是每位老师说说成绩问题。”
她比家长更有参会经验,脸一板,气势一下就上来:“不是我说你们,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试卷,一班的平均分怎么就能比咱们高二十分。”
这时候,一定会有男生欠揍地接腔:“咱们班在篮球赛也能比他们高二十分。”
班主任啐一口,要骂一句“没正形的东西”。
这回,成绩倒不是会议的重点。
班主任惯例在讲事前握住陈年茶缸,抿两口,吐一回茶沫子。
“咱们11届的高考成绩普遍不理想,本科线在全市中游徘徊。我校领导前后商议了许多次,经过慎重地考量,决定参考实验中学的教学模式,在周六为学生提供有偿补课服务。”
一枚鱼雷在船体旁炸开,霎时掀起几米高的巨浪。
八十来号人各说各的,都逃不开一个中心思想,三中的改革越来越变|态了。
“当然,我们会充分尊重家长和孩子们的意见,周六补课采取自愿原则。”
他抱起桌上的意向单,拜托班长下发。
虽说尊重学生的意愿,但大家都挤在教室后面,没人敢迈上前和家长谈判,说他不想补课,别这么选。
曾云开咬着嘴唇干着急:“就我妈的德性,还会再列一栏‘星期天’呢。”
意向单是当场填写的,为了能统一报给教务处,也当场就上交了。
全班四十个人,班主任花时间数了两遍,始终只能数到三十九。
“还有谁的家长没交?”
叶绍瑶意料之内地举手,她已经等这句话许久,早问不就省事了。
班主任了然,从抽屉抽出崭新的一份:“赶快给你妈送过去。”
在众目睽睽下,叶绍瑶走上去,调转脚步出了教室。
“邵老师居然是你妈妈。”
曾云开回想八辈子也难接受刚才的惊讶。
不只是她,在今天之前,全班都对这则重磅消息一无所知。
她扣着手腕自首,说:“我以前没眼力见,对邵老师出言不逊,您大人有大量,原谅我呗。”
邵老师的教学能力没话讲,但课后作业也是一等一得多,学生们从来只能忍气吞声收下厚厚一沓英语题,在私下“友好”交流。
谁会在考试结束当天布置作业!
这话叶绍瑶不好接,她也抱怨过好多次,甚至因为是关系户,还大胆和妈妈面谈过。
那他们的分数怎么办,你也能负责?这是邵女士的原话。
“你跟着我干嘛?”
家长会后,孩子们跟着爸爸妈妈放学回家,叶绍瑶是一个人惯了的,走出校门,才发觉曾云开一直跟着。
已经在公交站台站定,曾云开才问:“你又要去练冰?”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