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月季[花滑](292)
希望的灯火一直忽明忽暗,叶绍瑶觉得自己在坐过山车。
岸北的游乐园有近乎垂直的过山车轨道,她小时总是幻想自己坐在机器上的惊险场景,现在和那时候一样心神不宁。
“那冬管中心的意思是……”他们的计划还是一如既往的告吹?
梁东亭的语气平和了许久,终于有了抑扬顿挫:“金主任和我说了很多好话,我们彻聊了一个下午。”
很难想象,两个几近退休的男人能约上一顿下午茶,在京郊偏僻无人的咖啡馆,一面欣赏雪后初霁,一面发着花滑窘境的牢骚。
最后的话题引到那封信上。
金承奥让梁东亭设身处地想想运动员的感受。
那些在国内不被关照的运动员,他们得不到良好的训练资源,自然而然也拿不到令人满意的成绩。
只靠头部运动员的风险太大了。
比如被寄予厚望的容翡/张晨旭,体坛报纸日日为他们的冲金预热,最后的结果却大跌眼睛。
金承奥反思:“我想,我们可以扩大培养范围,从资源倾斜于头部运动员,发展到尽量让腰部运动员也能分一杯羹。”
这就是他们描绘集体外训的蓝图的开端。
“你想知道我们几个单位商讨的结果吗?”梁东亭抛出一个问题。
叶绍瑶点头,当然想,他们今天来到这里,渴求的就是一个结果。
关键时候,男人吹了吹浮在水面上的茶叶,浅酌一口,发出叹谓。
“你们曾经拿到过数枚单人滑的奖牌,甚至金牌,尤其季林越,还拿到过世青赛的铜牌。”
他仍然不疾不徐,细数叶绍瑶和季林越的滑冰史:“转项后,你们拿到了华夏杯的铜牌,四大洲第六名。虽然大赛经验不足,但你们只用了短短两年,追上、甚至超越几代前辈创下的历史成绩。”
的确,还从来没有华夏运动员能够在家门口守住一枚冰舞的奖牌。
即使这场比赛已经逐渐湮没在浩繁的世界花滑史中,它也能永远被华夏的冰舞人奉为瑰宝。
这枚铜牌的含金量比含铜量要高得多。
所以就在前天,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华夏花样滑冰协会、国家队以及东北几省的体育局代表齐聚首都,多方就华夏花滑未来的发展问题做出报告。
擘画的蓝图是他们振兴花滑的第一步,除此之外,对于叶绍瑶/季林越的训练申请,也做出积极了的讨论。
几家单位愿意承担他们在蒙特利尔滑冰学校70%的滑冰费用。
转折来得太突然,叶绍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
这是他俩和梁主任周旋几个小时,听到的第一个好消息。
不过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好消息。
梁东亭随后说,冬管中心还要负责盘活大大小小几十个冰雪项目,实在给不了太多。
没关系,他们不是不知餍足的销金兽,这已经超出他们的预期。
尤其是国家队代表在会议上提出,他们能给叶/季提供一名随行的营养师。
营养师,手里的饭菜不仅有营养,最重要的是好吃。
叶绍瑶混迹国家队许久,除了指导教练,就和营养师熟。
她在暗中和季林越鼓掌庆贺,他们还有条件远离歹毒的西餐,什么蜜桃拌火腿,牛油果抹吐司,她真是一次也不想再见到。
“我们可以月初出发吗?”
小姑娘高兴得过了头,已经开始畅想国外的训练生活。
“不可以,”梁东亭把她的兴奋劲压下来,“体育总局还在给你们处理签证问题,应该会和那批短训队员的签证一起下来。”
加国的签证虽然好拿,但效率很低,他们的情况特殊,还需要提前联系滑冰学校出示相关证明,如此下来,起码得等上一个月。
签证拿到手里时,首都已经是盛春。*
三月末的风里还夹杂着一丝冬末的冷气,但终究不是浸入骨髓的寒冷,叶绍瑶和季林越抽空去了一次故宫,这是他们提前蹲了预约才终于抢到的门票。
在刚刚结束的世锦赛上,他们侥幸跻身自由舞的角逐,并将自己的最终名次定格在第十八位。
就在去年,华夏主动舍弃了世锦赛的冰舞名额,在这场仅次于冬奥会的重要赛事开了一面天窗。
今年,终于有人愿意拿着名额拼一把,挺身站出来,告诉世界,华夏冰舞并不是后继无人。
那场比赛汇聚了一众世界顶尖选手,世界第一第三的加国冰舞组合,世界第二的M国组合。
每对选手都是他们的大前辈,每对选手都荣膺了更多的荣誉。
他们能和这些选手同台竞技,是他们的幸运。
这更坚定了叶绍瑶外训的信心。
“签证终于到手了,我们下周就走吧。”她说。
虽然身在故宫,穆教练口中高高窄窄的红墙却丝毫困不住她想振翅翱翔的心。
“好,我回去就查航班。”季林越也同样没有游览的心情。
瑞秋格林已经和他们通信几回,一直问着到达蒙特利尔的时间。
前几天的世锦赛,他们还见了一面,格林毫不留情地说,如果再不接受外训,叶/季就得一直沉在世界三流。
叶绍瑶终于能回答这个问题。
“四月,康乃馨在蒙特利尔遍地盛开的时候,你从花丛中抬头,就会看到我们。”
漂亮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却是一堆虚有华丽的辞藻。
“什么意思?”格林问她。
“我们终于成为IAM的一员。”
第138章 等明年出山,手握世锦赛,脚踩四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