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芍药月季[花滑](309)

作者: 怀蔺 阅读记录

枫叶开始变红,柳枝还葱郁着,*顺着风吹来的方向轻轻拂。

“就在这儿,”叶绍瑶跺跺脚,“我小时候被谁推倒过,相机还摔坏了。”

是谁推她来着?她依稀记得是个会画画的小胖子,至于叫什么、长什么样,没有太深的印象。

碎石子路被磨得很平整光滑,应该没有孩子在这里擦掉一块皮了。

“那时候我才刚认识你。”她补充。

季林越点头说记得,那天的偶遇之后,他带一袖子眼泪鼻涕回去,被洗衣服的季先生臭骂了一通。

绑在电线杆上的大喇叭早没有用处,后来立了一盏路灯在旁边,忽闪忽闪,从没完完全全地亮过,但也一直没坏,很适合在月黑风高的夜晚讲学校的神秘传闻。

脚下的影子被切割成错乱的画片,眼前一明一暗,叶绍瑶才意识到他们已经兜了整整一圈。

回头环顾,她纳闷:“怎么感觉公园变小了。”

小时候的野湖特别大,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玩一天。

尤其是野湖结冰的时候,天然的冰场好像没有边际,他们比谁的冰尜转的时间长,雪橇从东岸拉到西岸。

远处传来铁皮响,比路灯更强烈的光束照进来。

“保安?”

规划出来的施工重地,应该不时有保安巡逻。

叶绍瑶拉着季林越回头跑,但夜色就是最好的隐身衣,那束灯光往另一个方向走,丝毫没注意到草丛堆的动静。

“是夜钓的。”季林越抬抬下巴。

穿白马甲的男人背着渔具,在岸边支了小凳,炸鱼窝,抛鱼饵,一气呵成。

暴露位置的灯光自然是关了,湖面的涟漪荡平,只依稀能看见架在半空的竿头。

他也在环视周围的烟火气,抬头数星星。

……

几天没上冰,叶绍瑶把岸北的朋友约了遍。

但他们都踩在人生的重要节点上,不是跑公司面试,就是趁入职前旅游一把。

曾云开跑得最远,在大夏天去了沙特阿拉伯。

聂心是最闲的,踩着拖鞋就赴了约。

她考上了市里的研究生,不过还没开学,天天在家睡大觉。

“你去年还和我说放弃学习。”在奶茶店见面第一秒,叶绍瑶投去质问。

“我当然想过放弃,”聂心点了一杯奶绿,摊手无奈,“但我好像从来没干成一件大事,考研是我距离成功最近的一次。”

她不精于学习,按班主任的话说,就是没有慧根。

高中去了私立学校,大学也不够排面,每一步都应验了这句话。

叶绍瑶偶尔和她联系,听她抱怨拖小组进度的同学,实习单位的奇葩领导,还有给她平时分不及格的老师。

一提到这些,聂心的怨气几乎冲到头顶,但峰回路转,她还要和学习这件事鏖战三年,想想都不可思议。

店员叫号,她主动去拿,语气还有些惊讶:“你就喝柠檬水?”

天啊,自己杯里的麻薯有多香,就能衬出对面的柠檬有多单薄。

叶绍瑶摇了摇手里的一杯,冰块浸得侧壁挂满水珠。

“有碳水和维生素,还不用担心增重,训练必备。”

“太有毅力了,”聂心鼓掌佩服,“你要是能把‘坚持’借给我,何愁体重降不到一百二。”

“你减肥干什么,鼓鼓囊囊多可爱。”叶绍瑶捏了把她的腮帮,对面的女孩撅着嘴傲娇。

“我后天开学,带你去东北影视学院看看新鲜?”

叶绍瑶面露难色:“我是明天的机票。”

路上得浪费一天,她和季林越必须赶周末提前回蒙特利尔。

“那我们春节再续前缘,”一杯奶茶喝到底,最后一粒椰果也被吸进胃里,两个女孩伴着夕阳往回走,“你再在国外待下去,就要变成洋妞了。”

市中心多了许多高楼,立交桥架在各个路口,太阳在水泥的缝隙间生存,渡给他们渡一寸又一寸余晖。

叶绍瑶抬头,眼底是日暮的金色:“等冬奥会结束,保证回来。”

……

如果不算上飞机延误的插曲,回程还算顺利,叶绍瑶在维德太太家蒙头睡了半天,赶上星期一的早训。

学员们不敢在这一天喘大气,格林教练刚休了周末回来,看见他们糟心的训练就烦。

但今天的情况还算好,毕竟有更惹人注目的靶子。

季林越在选拔赛上的托举被秋后算账。

格林和国内通了气,在比赛当天就拿到比赛视频,然后对着录像沉思了好几天。

“是你的腿太长了吗?身上有些重量就容易东倒西歪。”

疑问的语气很强烈,叶绍瑶觉得,这个语调几乎能把所有的不解递出来。

毫不意外,陆训课着重练习腿部力量,叶绍瑶作为监工,得盯着他额外扎三组五分钟的马步。

她的小动作没停过,抱着手机看资讯,偶然刷到一段电影剪辑,又开始骚扰搭档:“我想换一套gala节目,你觉得怎么样?”

表演滑的节目不常用到,他们把老掉牙的《卡门》保留了三四年,耳朵快被磨出抗性,比天天练夜夜练的《歌剧魅影》还腻味。

“你想换什么?”季林越的额头浸出汗珠,脚下和眼前,哪个都不能分心。

叶绍瑶从跳箱盘腿坐起:“你看。”

手机播放着音乐剧电影。*

这部电影一直在叶绍瑶的待看清单里,去年刚在北美上映时,她和季林越打算相约电影院,但比赛打乱他们的观影计划。

后来,华夏将这部电影引进,定档在今年情人节,但种种原因,他们春节也没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