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月季[花滑](328)
“你的语文那么好,就说这些?”
“就这些,”叶绍瑶说,“等我完成比赛,再下回分解。”
他们又一次走上通向飞机的廊桥。
曲曲折折,和来时路一样。
“季林越,看看我的镜头。”
她也是有家伙事的。
古董般的老相机很有些年岁,一晃眼,年纪比国家二队的小朋友们还要老。
运行也缓慢,画面和现实像走在两条履带,叶绍瑶尽收眼底,仿佛看见两个世界。
季林越也以为只是简单的照相,僵硬地提起嘴角。
叶绍瑶示意他动一动:“我在拍videoblog,容翡说油管很流行这个。”
视频日志能在网络井喷式爆发,一定有它的原因。
数年后的他们会再翻开相册,音容在畔的年轻身影总比凝结的相片要有生机得多。
“现在是首都时间2018年1月9日八点二十分,天气多云。”她灵活转动镜头,把自己和身边的季林越都框住。
她侧头小声问:“外面有多冷?”
“零下九摄氏度。”
叶绍瑶接话:“现在室外气温零下九摄氏度,但廊桥内四季如春。”
预报员二号应和:“空气湿度百分之三十,好多天没有下雪。”
“那么请问季林越选手,第一次出征奥运会的心情如何?”
“这不应该是赛后采访的话题吗?”
视频中的女生对他的不配合表示谴责,嬉闹间,两人都跌出画面,视频只剩下一段杂乱的画外音。
“我就这个时候采访,你就这个时候说。”
“期待、担心,和无法形容的自豪。”
“比我的问题还简短。”
“剩下的以后再说。”
第154章 该不该理解为,这是热爱生活呢?
距离平昌冬奥会开幕还有一个月。
容翡和张晨旭在附近的冰场包了两周冰,本意是找个清静的地方训练。
但比赛场馆开始赛前最后一次浇冰,连同B馆也不开放,华夏运动员只能陆陆续续过来抱大腿。
卡着八点来到冰场,他们享受了众人的夹道欢迎。
“谢谢容总,谢谢张总!”
彼此熟悉,很快又吵成一片。
“秦森河,你的后内结环四周还没练出来?听说R国那位已经收集三种四周了。”
“栗桐,你的3A不也没练出来。”
“我的2A又高又远,不比你的3A次次存。”
“那你也没有3A。”
男单和女单选手最能打成一片,从互相检查跳跃开始,指导演变成钻牛角尖。
叶绍瑶饶有兴味看着,回想当年十二冬,两人还是生人勿近的模样。
她觉得稀奇,转头问向季林越:“他们什么时候这么熟了?”
季林越头也不抬,只说不知道。
“人家以前是一个省队的,和你们一样,也是青梅竹马。”容翡刚结束一串步法,越过旁人滑过来。
只是秦森河少年时就集齐五种三周跳,看似是和陈束晰同期的运动员。
而栗桐前几年才攻下高级三周,得以进入到女单第一梯队。
她继续说:“不过他们是纯冤家,没你们这么如胶似漆。”
“如胶似漆不是这么用的……”
“你就当作是吧。”
容翡早就看不惯眼前的小年轻,平时训练牵着手搂着腰就算了,连休息也要在一块。
知道他们几个关系不错,网友经常把她和张晨旭调侃成叶/季的对照组。
显得她的搭档兼前男友很不解风情。
冰场在商业圈,平时人来人往,K国也正是放寒假的时候,哪哪都吵吵嚷嚷。
在岸北常驻的冯蒹葭请假赶过来,陪同自己爱徒的第一次冬奥旅程。
叶绍瑶并没有发现现场的异样,直到头顶挨了一记抚摸。
“冯教练,好巧啊。”
视线一路向下,定睛在胸口,胸前挂着教练员通行证。
这真不是个好开头。
“是挺巧,滑协怎么就把通行证寄给我了呢。”冯蒹葭低头看。
通行证上印着五花八门的蓝色图案,右上角有平昌冬奥的LOGO,是他们的专属标志。
“事先声明,我去年邀请过您的。”叶绍瑶举手撇清。
在登记运动员信息时,原则上可以填写一位陪同教练,她在这一栏停留许久。
滑冰学校不缺她的师父,但同样,他们也不缺学生。
和格林教练商量后,叶绍瑶把名额留给了冯蒹葭,想让她重温奥运赛场。
但对方义正言辞拒绝,说二月要带着孩子去旅游。
“教练,您不会真报了旅行团?”
“自驾,”冯蒹葭顺着她的话说,“否则,我现在还被困济州岛。”
实话说,这里的景致哪有比赛吸引人。
K国为迎冬奥,向世界多地放开免签入境,一个小岛都是数十万百万计的旅客。
容翡和张晨旭过来打了个招呼,继续和主教练讨论技术动作。
叶绍瑶还待在这里,贴心地陪伴场上唯一非国家队人员。
“别守着我,小季一直在等你呢,”冯蒹葭见她只傻站着,说,“我来验收你们的训练成果。”
这几年,叶绍瑶和季林越不常回国比赛,为数不多的露面都在国际上,采访内容也稀缺。
自奥运名单公示,有网友收集资料作奥运前瞻,发现两人近两年的比赛视频不过十来个,可以喻之为神秘。
简单的短舞蹈合乐,他们把步法和其他技术动作串了一遍。
“滑速比出去前好多了。”
叶绍瑶点头。
虽然有单人滑的功底在,但刚去格林组时,还是在速度练习上吃了不少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