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月季[花滑](406)
振动引起季林越的注意,手机没有解锁,消息框落在屏幕上方。
叶绍瑶意犹未尽地放下单反,不情愿地处理人际关系。
[救急,快来治好我的选择困难症。]
气泡后附了几张表格截图。
一看备注,原来是容翡不解风情。
叶绍瑶回复一个问号。
拜托,她们在一架飞机上,就坐前后排,有什么电子传信的必要。
“这是什么?我看不懂。”叶绍瑶从座椅的缝隙递话。
“论文选题,”容翡凑近说,“我突然文思泉涌,对每个方向都有构思。”
叶绍瑶点开图片,指尖上下滑动。
她俩的选择困难属于互相传染,现在好了,换两个人纠结。
不过看在容翡难得求学若渴的份上,她不负所望,点兵点将点出个拗口的选题。
“你是故意还是不小心的?这个是运动训练学老师定的方向,她是张晨旭的二姑。”
张晨旭正戴着耳机哼歌,到此处戛然而止。
人生处处是巧合。
叶绍瑶问:“你们都开始定导师和论文了?”
“你们还没选吗?”
她愣怔。
难怪最近觉得自己跟喝了孟婆汤似的,这是完全忘了把班级群从免打扰里捞出来——
辅导员让她和季林越近期关注班级动向。
本以为只是日常的三令五申,原来是该为毕业做打算。
好在没有耽误时候。
翻完几百条消息,大多是学委发布的作业安排,关于毕业论文的内容只有两点。
一,四月十日会发布表格,统一填写指导老师;
二,论文选题可自拟,也可以参考学院给出的研究方向,确定选题前需于导师沟通。
四月十号,正好是他们坐船回东北的日子。
附件有很多,关于2022届毕业生实习的,关于运动康复专业论文方向的,关于学院教授及讲师名单的。
叶绍瑶扫了两眼。
实习的事宜他们不需要劳心,这赛季的奖牌已经足够抵那一张实习证明。
论文主题可以和导师讨论。
至于导师……
她私下没和任何老师有过交流,感情基础约等于零,选谁都是一样的。
那就让出先手。
……
落地首都,船票是在两天后。
容翡诚邀叶绍瑶和季林越暂住自己家,左右只是一个休息的地方。
但叶绍瑶闲不住,清点行李时,对着冰鞋发了好一会儿呆。
一周没上冰,甚是想念。
容翡不知道什么叫愁绪,倒是在床上瘫了个舒服。
她也刚从长达三十个小时的航班上遭罪回来,练就两眼一闭就入睡的神功。
被叫醒时,容翡还有些烦躁。
手机显示首都时间早晨八点,距离他们回国才不过十个小时。
“你的时差就调好了?”
叶绍瑶点头。
航班上能使用网络的时间有限,和父母报备后,她就在飞机上不分昼夜地睡了一天。
现在从头到脚都是精神,连训练服都换好了。
容翡又把矛头指向季林越:“你也是,就这么纵容她?”
哎,听不到答案的话,她就多余问。
他俩明摆着互相助纣为虐。
“算了,你们去吧。”
容翡重新拉上被子,她困得实在睁不开眼。
四月开春的首都,枝干还是光秃秃的,但转角出了小区,大街上的行道树已经盛满绿色。
风和记忆中的一样大,太阳还没出来,整个人都是凉飕飕的。
门口就是公交车站,公车刚好减速进站,早高峰过了,车上只有买菜回家的寥寥路人。
车门打开,叶绍瑶却脑子一抽,转身把车抛在脑后,兀自跑起来。
“不坐车?”季林越问。
“这里到俱乐部刚好五公里。”
风大起来,扬了些沙,叶绍瑶隔着口罩说:“此时不热身,更待何时?”
……
冯蒹葭刚随队出征世锦回国,今天还在休整中,代班的是丈夫李葳蕤。
不过今天正是工作日,冰上没有散客,中间只有个子高高矮矮的小孩子们。
“李教练早。”
看来是刚生过气,李葳蕤严肃地回了问候。
“你们今天怎么有空来冰场?”
“好久没练了,心里总想着。”
免不得要说起刚结束的世锦赛,李葳蕤缓过心情:“我在视频电话里看到你们的节目,没想到华夏居然能在冰舞滑出这样的成绩。不过我们看着你俩一路走来,也不奇怪。”
对方不住地夸,叶绍瑶笑着不住点头。
俱乐部里的长辈们,她打从接触花样滑冰就认识。
虽然后来身在国外,这些年也不常见面,但在心里的分量,比半个父母还重要。
“你们的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
一个晃神,好大顶帽子扣下来。
叶绍瑶摆手说:“您要这样讲,我就不敢怠慢训练了。”
陆地的体能和基本功都过了一遍,身体活动开,干回老本行,上冰当助教去。
当然,今天的小叶教练也有助教。
“季林越,你先带着他们蹬两圈冰,我看看基础滑行。”
刚才被耽误的上课时间,现在得一一补回来。
有不苟言笑的李葳蕤坐镇,季林越带头公事公办,叶绍瑶抱着胳膊从旁监督,再哭闹的孩子都得跟在队伍后滑两步。
委屈感在膨胀,吊车尾的呜咽声大起来。
小男生一把鼻涕一把泪,嘴里咕噜好久才说完一句话:“爸爸,我不想滑冰,我会努力学习的。”
看来是个因成绩不佳被家长打包送来走体育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