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月季[花滑](440)
“谨防走火入魔,”容翡及时把人拽住,手背贴上脑门,“友情提醒,今天是除夕。”
冬奥会开幕前,他们在奥运村过了个特殊的年。
因为敏感时期,首都大街的管制比往年更严。
从酒店往外看,街灯还是那么些盏,平时加班加点的写字楼都熄灯了,年味并不浓烈。
只有酒店食堂挂了些大红灯笼,厨师给华夏运动员额外煮了几锅饺子。
刚说容翡由奢入俭,叶绍瑶也没什么胃口,饭后回房洗漱,等季林越敲门进来时,已经给家里打完了电话。
“我们两个小没良心的,又没在家过年。”
邵女士和叶先生还在线,前后脚包了电子红包,叶绍瑶靠在飘窗上,和季林越自省。
似乎从转入冰舞项目开始,他们就没再体验过真正的年。
以前是在国外,华人超市里的《恭喜发财》足够他们品完整个除夕。
后来满城疫病肆虐,人人自危的时候,年味也闭塞在每家每户。
小时候去姥姥家枕着鞭炮声入睡,那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
手机振动,温姨和季叔叔也发来红包。
备注是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安心备赛。
叶绍瑶翻上眼睛忍住泪意,和爸妈通话尚且还能让她当一把安慰学大师,没想到最后被几个红包偷袭。
翻遥控器的手停在春节大联欢,季林越察觉她没出声,递来一包纸巾。
“我们冬奥会后就回家。”他说。
“冬奥会之后还有世锦赛。”
虽然还没想好是否退赛休息,但他们在此前提交了报名申请,是华夏唯一有资格参赛的冰舞组合。
“不过世锦赛之后,就是休赛季了。”叶绍瑶转念想。
熬过最累的日子,她一定要大休特休。
……
2月1日,大年初一。
装饰后的纪念品商店在冬奥村开张。
刚下早场回来,正是酒店人最少的时候,叶绍瑶和季林越在店里逛一圈,遇见同样饭后溜达的Eva和Rowan。
“我突然发现,这应该是熊猫?”Rowan拿起好几只吉祥物对比,“但它的脖子和头一样粗。”
叶绍瑶介绍:“它叫冰墩墩,就是大厅里那只。”
为营造比赛氛围,奥运村迎来一批特别的志愿者,每天穿上皮套,扽上两只大码圆头白鞋,给每个早出晚归的运动员提供情绪价值。
Rowan扫过置物架上的另一只:“这又是什么物种?”
“冬残奥会的吉祥物,原型是灯笼。”
“我以为是糖葫芦。”他轻轻放下。
“你*们好,是运动员吗?”收银台的工作人员问。
Eva开玩笑:“不明显吗?”
能够出现在官方酒店的,也就只有运动员和教练团队了。
“我们有上新运动员特别款。”
工作人员介绍,特别款是限定的,还没在市面上发售,估计也没有发售的计划。
展柜打开,陈放在丝绒布上的每一只冰墩墩,造型都不一样。
燕式动作的冰墩墩,推冰壶的冰墩墩,手执冰球杆的冰墩墩。
工作人员首先找到白黑组合的专属款,吉祥物的身上穿着他们上赛季同款表演服,衣角印着名字。
“这是你们的。”
份量很重,是为外宾们远道而来准备的特别礼物。
“好有创意,”叶绍瑶和季林越讲小话,“但我的不能是自由舞的黑白裙吧。”
她有些期待,又不敢抱太多期待,毕竟黑白色的熊猫搭配黑白色的考斯滕,怪单调的。
“怎么会?”工作人员自信说。
硅胶外壳包裹棉花填充的内胆,在头顶射灯下反着光泽。
再往下,《一步之遥》的表演服缝在它们身上,是最浓烈的红色。
工作人员调整了展示角度,把正面亮出来:“其实还有小巧思,是设计师在定稿后加上的。”
它们的胸口缀了两朵小花,芍药和月季,是他们的专属标志。
“我们的意思是,希望你们像芍药和月季,绽放在冰场上。”
……
赛前最后冲刺阶段,距离冬奥会开幕式仅剩两天。
为了保存体力,花滑运动员们选择削减冰时和训练量,只留有必要的训练环节。
一天一场的官方训练仍然继续,不过来的人少了些,大多在合乐后先行离开。
叶绍瑶的滑行明显开始走样。
季林越扶着她:“没事吧?”
从合乐之后,她就是眉头紧锁的样子。
“脚踝有些不得劲,可能是刚才崴了,”为了不让人担心,她补充说,“问题不大,就闪了一下。”
必须得叶/季提前离场。
见滑了一半没人影,格林教练从另一边迅速赶来:“怎么回事?”
从季林越一直有加重趋势的感冒,到突然消沉下来的叶绍瑶,越到最后关头,越害怕出大乱子。
队医提着医药箱进场时,叶绍瑶已经回到休息室,冰鞋换下,脚搁在季林越的腿上,冰敷的脚踝有些红。
“严重吗?”季林越问。
队医拉下口罩:“冯教联系我的时候,我以为骨折了。”
这话一出,能品出劫后余生的味道。
“所以不太严重吧。”
“有胀痛发热的感觉吗?”队医确认。
叶绍瑶感受了下,点点头。
“脚踝组织有些劳损,应该是集训期间训练量偏多,超出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可以承受的阈值,出现疲劳的状况。”
这话挺唬人,叶绍瑶抓紧撑在身后的手指:“最近也没有多密集的训练。”
“所以我说了,是集训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