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月季[花滑](62)
某个飘着大雪的周末午后,俱乐部开了个简短的年终总结会,统一给这些孩子们表彰。
“恭喜叶绍瑶小朋友,通过启蒙级步法和一级自由滑的等级测试。”
她走上冰场搭的简易小木台,望眼欲穿的证书终于被她抱在怀里,台下的大小学员都在鼓掌祝贺,有一个模糊的念头在心里萌芽——
她想让这个小木台再高一些,鼓掌的观众再多一些,手里的荣誉再沉一些。
接下来是各大小赛事的表彰,季林越在岸北市第六届冰雪运动会花样滑冰少儿组取得第四名的佳绩,这是俱乐部在本次赛事少儿组获得的最好成绩。
“原来第四名也有证书呀。”
回家路上,叶绍瑶翻来覆去地看着证书,怎么都爱不释手。雪短暂地停了,太阳从厚云中探头,她把两张证书高高举起,挡住刺眼的阳光:“我们都是有证书的人啦!”
一阵风扑面,带起一丝雪意,季林越任她把证书夺走,双手扣紧棉帽:“我奥数也拿到过证书。”
“你那是优秀奖。”
温女士给她科普过,凡进入复赛的选手都有奖状和证书,除了一二三等奖,其他都是优秀奖。
“这可是第四名呢!”
还是用带闪粉的金色笔写的,亮晃晃的第四名。
第27章 高兴吗?拿崴脚换的。
撕掉二〇〇三年最后一页日历,叶绍瑶从发夹到棉鞋都换上新的,所谓新一年,新气象。
不过寒假放得早,外面已经是天寒地冻,她还没有机会穿去给左邻右舍炫耀。
新年第一个周末,雪后初霁,人行道是早上刚用盐化开的,残雪堆在街边的绿化带里,隔三五里就有一个硕大的雪人。
这样的路况并不好,马路上只有零星几辆车,公交车更是开得小心谨慎,她坐在温暖的车厢里,估摸这时候快要迟到了。
不过情况没有那么糟,同样迟到的大有人在。
教练几次三番翻开袖口看时间,嘴里一直说再等等。
自由练习时间,叶绍瑶和同伴在角落练习旋转,她前不久刚掌握反直立旋转,但还没有克服高速旋转带来的眩晕感。
浅转了十来圈,她的面色有些泛白。
“要不我去问问教练吧。”她迫切地想要收获成效,打算向穆百川寻求帮助。
同伴悄声说:“我猜穆教练一定会很严肃地告诉你,练多了就不晕了。”
是这么个理,叶绍瑶也以为然,只能咽下问题闷头苦练。
“其实我有诀窍的。”
叶绍瑶眼睛一亮:“什么?”
“你在转的时候,把头偏向旋转的方向,眼睛盯着前方,”同伴用慢动作辅以解说,“这样就会好受很多。”
叶绍瑶懵懂地照做,发现效果并不好。
“你的脑袋怎么转着转着就正过来了呢!”同伴不解,试图通过模仿她的动作找到问题。
“可能……是风吹的吧。”
高速旋转时,她觉得自己被裹进风里,耳边的碎发放肆地在脸上起舞,挠得她鼻子痒痒,眼睛痒痒,忍不住偏头闭眼躲开。但只要闭上眼睛,眩晕感就会成倍地袭来,有时连重心都会瞬间歪掉。
她又尝试了几次,顾上了偏头就顾不上收紧,有时两头都捉襟见肘,旋转动作直接垮掉。
她刚学会的反直立旋转就这么撒手没了。
“琴琴姐姐,现在我可能连进入旋转也不会了。”
……
2003/2004赛季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落户岸北,这是这座城市为数不多能够承办的国家级赛事,市体育局早前下发文件,要举全市之力兴办全锦赛。
如今全锦开赛在即,各大室内外冰场都张贴起赛事LOGO,不可谓不重视。
“距离全锦赛还有两周时间,现在主办方在招募冰童,我鼓励大家都去试一试。”穆百川在下课前告知学员,“虽然上不了赛场,但可以近距离感受运动员比赛的激情。”
冰童?冰童是干什么的?叶绍瑶向琴琴姐姐投去眼神询问。
“冰童就是给选手捡礼物的。”向琴琴给她解释。
“捡礼物?在哪里捡?什么礼物?”
向琴琴有些不可思议:“你不知道抛物礼*吗?”
叶绍瑶似乎是明白了,拍着大腿状作茅塞顿开:“原来是说抛物礼呀!”
听说成为冰童可以看到很多国内一线花滑选手,这是她开眼界的好机会。
“姓名?”
“叶绍瑶。”
“年龄?”
“快九岁了。”
“有国家花样滑冰等级测试证书吗?”
“有,我已经考过一级了呢。”
工作人员的表情不是很乐观:“按理来说,国家级赛事的冰童要求步法或自由滑通过两级……不过有去年哈市全锦赛的前车之鉴,我先把你的名字报上去,能不能选上就看运气了。”
叶绍瑶谢谢记录员姐姐的心软,欢呼着和小伙伴抱在一起:“琴琴姐姐,我们可以一起去全锦赛啦!”
向琴琴和她是滑冰课上的同学,因为年纪相仿,教练经常把她俩分到一组做组合训练。
相比之叶绍瑶断断续续学习的两年,向琴琴从小就长在冰上,虽然天赋不高,但也算小有成绩。两个小朋友刚认识几个月,叶绍瑶从她那学到了很多小技巧,在课上总是形影不离。
叶绍瑶在朋友面前活泼明朗,向琴琴则要内敛冷静许多。
她想浇灭叶绍瑶的冲动,让她别高兴得忘了形:“要是报名的人数很多,还会有选拔赛等着你的。”
选拔赛而已,叶绍瑶无所畏惧,这些天她一直在练习二级步法,相信自己一定不比其他报名的小朋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