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小娇媳:我带空间养糙汉(447)+番外

作者: 云茯苓 阅读记录

“现在场里有幼儿园了?”

姜沁记得以前场里只有小学,那时候没到小学年纪的孩子,都跟着家里大人在地里跑。

“是啊,现在有了。去年咱们总场办的,说是要提高孩子们的教育水平,从娃娃抓起,让大家都把三岁以后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小丫年龄一到,我就把她送了过去。

姜沁笑道:“也是,小丫比阳阳和暖暖大一点,正好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

那时候何春萍、吴丹还有姜沁,前后脚怀孕生孩子,这几个孩子年龄相差都不大。

想到这里,又想到吴丹的遭遇。

本来以为她考上大学,就能开始新生活,哪想到罗家人会把事情做这么绝。

一顿饭吃完,姜沁给三个孩子各包了一个红包,何春萍和张建军拦着不让给,姜沁硬塞给了孩子们。

“这是给孩子的,又不是给你们,我们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必须得收着。”

姜沁道。

最后两人无法,只得让三个孩子收下了。

这趟过来,他们还给何春萍一家带了不少京市特产,弄得张建军和何春萍很不好意思。

两口子留他们在家里住,但是还有小陈和小丁在,张建军便去借了两张折叠床,让他们在客厅里对付一下。

小陈和小丁倒不在意,干他们这行的风餐露宿是常事,能有张床睡觉已经很不错了。

这天晚上,姜沁跟何春萍住在一个屋,张婷和小丫跟她们一起睡。

付绍铎则去跟张建军、张鹏一个屋。

第395章 探访总场

姜沁跟何春萍两个躺在床上,谁都睡不着觉,两个人就一直聊天。

从当年的事,聊到姜沁去京市的事。

很多不能讲的,姜沁就一语带过,能讲的,她都详细说给何春萍听。

尤其重点说了一下京市的景点和美食。

“春萍姐,你们两口子啥时候有时间,带着孩子来京市,我带你们好好玩一趟,尝尝京市当地小吃。”

以前在信里,姜沁就说过这件事。

但信里毕竟没法说的太详细,现在听姜沁当面描绘着京市的风貌,何春萍不由动了心。

京市是首都,说不向往是不可能的。

只是想一想,就觉得离得太遥远了,坐火车都要好久。

最后何春萍说会考虑,要是什么时候打算去了,提前和姜沁说。

聊完这个,姜沁又提起张鹏学习的事。

张鹏今年已经十三岁了,在读初中二年级,眼看着就要升入初三。

提起即将面临中考,何春萍语气里隐隐带着担心。

“从今年开始黑省初中都改成三年制了,本来该今年中考,又可以多学一年,明年再考高中。可小鹏成绩也就那样吧,努努力能考上高中,要是发挥不好,那就够呛,我还是挺担心的。”

初中改革姜沁是知道的,上回吃饭时于凤佳提起过。

全国范围内,把二年制初中改成三年制初中。

“能多学一年总归是好的,高中还是要考的,现在国家那么重视文化教育,以后学历是很重要的。”

姜沁又给何春萍说了一些目前的教育改革形势,以及等她回京市给寄过来一些复习资料。

何春萍跟张建军两口子文化水平不高,张鹏到了初中他们完全辅导不了,数理化什么的,看着就觉得眼花。

姜沁愿意给寄资料过来,何春萍高兴得不行,这次没和她客气。

两人一直聊到后半夜才睡着。

旅途劳累加上睡得晚,本来姜沁该多睡会儿的。

然而她心里有事,一大早自己就起来了。

起来后有些迷糊,不过洗了把脸就清醒过来了。

何春萍起的更早,她早上要给孩子们做早饭,张鹏和张婷还得带饭。

张婷上学时间是七点半,张鹏更早,不到七点就要去学校上早自习。

从恢复高考开始,学校的教学方式完全改变了,学习强度和深度都在迅速加深。

孩子们上学早,何春萍就要起的更早。

她五点半就起了床,姜沁都怀疑昨晚她到底有没有睡觉。

姜沁起来时,付绍铎已经起来了。

看到她挂着两个大黑眼圈,付绍铎走过来担心地说:“要不今天别去了,休息一天吧。”

有那么一瞬间,姜沁是真的想休息一天,好好睡上一觉。

不过最后她还是摇了摇头。

“考察养殖场比较重要,贺杨山那边还在等我的信儿,耽搁了不好。”

“行吧。争取今天早点回来,晚上好好睡一觉。”

“嗯。”

姜沁答应一声,朝付绍铎肩头靠了过去,不过只轻轻靠了一下,就离开了。

屋里那么多人在,她也不好和付绍铎亲热的太明显,被人看到就不好了。

做完吃饭的时候,张建军给付绍铎说了一下周围农场目前的情况。

如今总场那边的养殖场扩大规模,除了养鸡场外,又增添了养鸭场。

附近几个农场的也是一样的。

现在大家伙生活条件好了,也有钱买肉了,鸡肉鸭肉都很受欢迎,

主要也是因为便宜,还好买。

付绍铎和姜沁一商量,两人定下来考察的路线。

第一站自然先去总场的养鸭场。

他们两个想好了,总场这边好说,想合作直接找到刘场长就行。

至于其他农场,姜沁当年带着队伍下去演出的时候,也都认识那些农场的领导。

有认识人,办起事来就方便多了。

总场那边,部队牌照的吉普一开进来,就惊动了好些人。

当姜沁和付绍铎从吉普车上下来时,整个东安农场都被掀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