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后来,初中分了不同的学校,她跟韩凌凌的关系也就淡了下来,彼此之间便没了往来。
韩家是什么人家,那是住在史家胡同那一块的人,那边儿从明清时期开始,住的都是朝中权贵,清朝末年那里的房子是某个汉臣大学士的私宅,民国时期也住着北平的名人,解放后这些人跑了,留下的房子收归国有,拆分了以后,又分给了一些人居住。
分到韩家手里的,就是一个两进的四合院。
徐梦小时候不懂事,觉得韩家又大又漂亮,跟个公园似的,最喜欢去那里玩,好在韩家的人都和气。
后来懂事了,去的次数就少了。
两家差着一道看不见的鸿沟,就好像她还在向往着有辆自行车,而韩凌凌已经开着摩托,满大街的乱蹿了。
韩凌凌问:“你带着西瓜去火车站做什么?”
徐梦:“我在那边做点小生意。”
韩凌凌“哦”了一声,觉得徐梦充满了活力,突然就笑了起来:“真好,我小时候可想勤工俭学了,可惜的很家里连收拾桌子这样的活都看不上我干,但下学期就高三了,不影响你学习吧?”眼神中带着善意的好奇。
徐梦:“哦,可现在暑假啊……”等开学了她自然要去上学的。
她顿时就明白了,韩凌凌这是生怕她中途辍学,探她的话来着。
印象中,韩凌凌一直都是这样体贴的人,就算她家的条件不如对方,但在韩凌凌这里,很少听到她用轻视或者高高在上的语气讲话,于是她又回忆起了小时候相处的一些片段,多年未见的尴尬也一扫而空,大大方方的说。
“我跟我妈妈两个人搞了点小生意,想趁着暑假挣点钱,你呢你在哪里读高中?”
韩凌凌弯着眼睛,一直在笑:“我在清大附中,到了高中读的有些吃力,就选了文科,但文科要背书,我也挺难的,这不我小叔刚放了暑假,就被我拖着出来逛大街。”
徐梦于是看了一眼韩季明。
在她的印象中,韩季明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商人,一派成功人士的气场。
很多年以后她曾远远的见过对方一面,都没敢上前打招呼,后来听说徐佳在学校的事业,多亏了韩家人的帮忙,她实在是想不通徐佳是什么时候跟韩家搭上关系的。
她想冲韩季明也笑一笑,但韩季明长得太耀眼。
幸好,火车站到了。
第8章
现在也才中午,两人吃了点干馒头,又喝了点水。
冯燕文第一次觉得,挣钱是一件这么让人愉快的事情。
母女两个分工还是跟之前一样,一个切瓜和吆喝,另外一个负责收钱收垃圾搞后勤,两人一旦忙起来,脑子里头除了赚钱,就没有别的什么了,而且越到后来越忙,两人都不觉得饿,也不觉得口渴,这一天下来出了不少汗,连厕所也是不用上的。
到了中午生意更好了些,大概三点多左右,西瓜就卖完了。
但徐梦不打算再拿瓜。
一是现在正是最热的时候,一来一回消耗体力,第二是她想回去找点工具,卖西瓜总不能都靠肩挑手扛,而且两人要回去算一算帐,看看今天到底赚了多少。
两人匆匆回到了家里,常喜这会儿正好在家,见两人这么快回来,高兴的跑了出来。
“挣到钱了?”
徐梦高兴的点了点头:“我先进屋去算个账。”
“好。”常喜又回去看电视去了。
“梦梦,我都没算过来到底挣了多少钱。”刚开始冯燕文还在心里默念着数数,后来就一点都顾不上了,手里只有活儿,后来觉得听着徐梦跟人聊天,时间竟然过去的飞快。
徐梦麻溜的收起来东西,今天可真是好累。
“妈,先别说钱的事。”
比如说今天没考虑到的一些事,晚上要人解决一下。
冯燕文今天兴奋的很,她还从没有发现,挣钱原来这么容易。
按照正常估计,整个暑假都是京市的旅游旺季,八月底还有一波送孩子来读书的,到时候人更多,这段时间她就在火车站附近卖瓜。
两人趴在简易床板上数钱,毛票子一大堆,好不容易才数清楚,八个瓜的成本价是三十三块六毛,张桂芬给抹掉了一个零头,算了三十三,但两人这一趟却卖了六十一块三毛,赚了接近三十块。
三十块钱,放在现在是什么概念?
普通厂子的职工,一个月也才二百多百,教师跟公务员稳定点儿,福利待遇也好些,加上单位自己有些自营的款项,正常上班的话,加起来三百到五百。
可她俩做生意,一天就赚了小三十啊。
顶两个老师的收入!
从没有想过能这么挣钱,冯燕文的心脏跳的如敲鼓。
徐梦对未来的生活很有信心:“妈,咱们现在有钱了,就不回去了吧,往后靠着自己生活多好?”
冯燕文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如果没有今天这番操作,她肯定不敢答应女儿。
但多年没有自己挣过钱,第一次尝试到做小本生意的滋味,冯燕文算是觉察出来味儿来了,难怪好多人要下海做生意,做生意是真的能来钱!
以前李秀芝鄙视她没工作的时候,她还在想,有什么办法呢,她好歹也是个大学生,但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单位领导看你不顺眼,把你干掉了换上自己家的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那时候人出去了就很难找工作。
但现在再想想,人其实有很多种活法,为什么要把自己圈在那一片小小的天地里。
冯燕文走出去,倒了一杯凉白开给女儿,看着水在杯子里晃动着,心里突然就安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