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189)

作者: 喵吉 阅读记录

听到老妻熟悉的喊声,李老汉偷偷抹了一把眼角:他这辈子最大的幸事就是娶了一个好妻,生了一群孝顺的儿孙,由其是鱼宝儿,格外聪明,鱼宝儿一定是海神娘娘座前的神童转世,是海神娘娘派到他们家救苦救难的。

他想他这辈子,不用再走阿爹的老路了。

李家大房此时也在准备年货,大儿媳妇儿朱氏正高兴的数着鸡蛋。

“公爹,您说一家给五个对吗?”

李有富蹲在灶棚前劈柴,点头说:“没错,前些日子托老二的福,赚了点小钱,今年宽裕不少。”

朱氏赶紧手脚麻利的往篮子里装鸡蛋,还特意垫上茅草,生怕走道的时候磕碰了。

“大哥在家吗?”

刚到船边,蔡老太太就递了动静。

“在!在!怎么不在?”

李有富的老妻走了有几年了,家里的活一般都是儿媳妇儿朱氏在操办。

几人出来迎接走亲戚的李老汉夫妇。

接过李老汉手里的篮子时,沉甸甸的,李有富还被坠了一个趔趄。

他心里惊讶,老二这是送的什么,这咋这么沉。

朱氏给两人冲了糖水,往年是买不起的,今年倒是秤了几两过年招待客人。

李有富的大儿子李福厚赶紧给两人拿了小马扎坐着。

李有富盯着李老汉看了一会,说:“老二,大哥瞅你咋还胖了不少?”

海边人常年吃鱼,缺少油水,蛋白质有余脂肪不足,体型都比较干瘦,一旦胖了,多半不是好事,很可能是生病浮肿了。

李老汉摆摆手,笑着说:“大哥莫担心,我是真胖了,没生病。”

蔡老太太说:“他啊,前些日子不是跟我回陆地上了嘛,在那头隔三差五就能吃上猪肉,大米饭管够不胖才怪。”

“是吗?陆地上人家日子就是好过不少。”李有富在心里感慨,二弟是个有福的,当年他们兄弟仨里,他身为老大最能干,老三最聪明,老二性子闷,又生在中间,父母的关爱相对少了不少。

没想到,阴差阳错下,二弟还娶上了陆地上的姑娘,二弟妹的嫁妆可是他们兔窝子村头一份的了。

买船置办家私,还有一套银头面,这嫁妆加起来少说有十两八两的。

如今还能靠着娘家那头做买卖,他真替二弟高兴啊。

“二弟二弟妹是个有后福的,以后日子啊差不了。”

李老汉谦虚的说:“都靠你二弟妹撑着。”

蔡老太太看了一眼站在一旁,有些害羞的李延庆。

“庆小子今年也十五了吧,明年该交鱼课(鱼税)了。”

提到自己的大孙子,李有富笑着说:“可不是嘛,等开春买了船,就该成家立业了。”

李有富家并不富裕,所以,当年没攒够钱给儿子买船,没分成家,一直在一起过日子。

攒了两代了,如今到了大孙子这辈儿总算是够买一条小乌篷船了。

几人聊了一会,李老汉夫妇说还要去三弟和九哥家,提上大房的回礼就离开了。

等两人走远了,朱氏掀开盖篮子的盖子,忍不住惊呼一声。

“公爹,相公,你们看。”

两人看了一眼篮子里又是猪肉又是白米细面的,打开蔡老太太用芦苇席子包着的长条东西。

“是细麻布,整整一匹!”

细麻布要十四文一尺,一匹布是四十尺左右,半两银子呢。

李有富摸着细麻布的手都在颤抖,他想了想说:“裁下来八尺细麻布,再捡上十个鸡蛋,白面细面各装上一斤,让大庆去范家坨子给老王家送去。”

范家坨子是兔岛东南面的一个大岛,向南差不多正对着渔歌码头。

朱氏看了看公爹和相公,见他们面露喜色,心里有些膈应起老王家,终是忍不住说道:“阿爹,相公,这还没成亲呢,送那么多东西恐怕不合适吧。”

“哎!”李有富重重的叹了口气,说:“老王家三闺女是个好的,长的俊,手脚麻利又孝顺,虽说他们爹娘势力了一些,咱娶的是他们家闺女,又不是王婆子。

他家三闺女要不是因为有些口痴,怎么也轮不到咱家大庆,年前她两个嫁到镇子上的姐姐,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想给妹妹说个陆地上的人家,咱家要是再不表现一下,这婚事怕是要黄。

大庆不小了,咱家条件又不好,退了亲即使是男方,到底名声有损,再找就不知道哪天能找到合适的了。”

第142章 木蜻蜓高高飞

老两口又回家拎上给三房的年礼,李老汉拎着重一些的篮子,蔡老太太抱着用芦苇席子包裹的布,两人一前一后的走着,雪地上留下一串重叠的脚印,从后边看,还挺有身高萌的。

“十一叔,十一婶,走亲戚呢!”迎面走来王大刚一家,一家人都穿着新衣服,红红更是穿了一套红色的棉衣裤,扎着红头绳,看着就很喜庆。

“你们这是上哪儿?”

“跟您一样,走亲戚,待会还要去您那儿呢。”

王大刚跟李老大和李老二关系不错,是一起玩到大的好兄弟,之前王家因为李家得了珍珠和赚了一些钱,过年自然要走动了。

蔡老太太笑着说:“行,你们先走别家,要是待会我们没回来,老大和老二都在家呢,你们过去呗,我跟你十一叔先去三房那坐坐。”

“好来!您二老慢走,我们待会就去找大生哥和浩哥俩聊天。”

双方错开,一冬天都在船上猫冬省粮的岛民,难得过年的时候会出来走动走动。

这次,三房的气氛融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