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201)

作者: 喵吉 阅读记录

“以后你们赶海的东西都送我们这吧,我们都收了。”李鱼儿豪气的说。

“那太好了,既然你们生意这么好,我们明天就去赶海,也就一个时辰的时间。”

李鱼儿喜欢有话说在前头,凡事提前说清楚。

“我们收海货的价格没弄潮楼那么高,但也不会亏待你们,除了鱼,其他海货冬天给你两文钱一斤,成吗?

鱼值钱的,你们还卖给弄潮楼,杂鱼年后弄潮楼估计就不太会收了,你把他们卖给我,还是两文钱一斤。

等开海了,价格会降,但绝对不会低于市面价。你看成吗?”

闹闹说:“成,怎么不成,你这是给我们整个长期赚钱的买卖,谢谢鱼宝儿,二郎哥。”

李二郎学着李老三的样子,拍拍闹闹的肩膀说:“客气什么,大家都是好兄弟,在家靠父母,出门靠兄弟。”

闹闹感动的说:“对,咱们是好兄弟,好朋友。那你们以后还赶海吗?”

李鱼儿说:“赶,怎么不赶,赶海多有趣,守着大海不赶海还多无聊。不过得看我们忙不忙,只要不忙就约你们赶海。”

闹闹高兴的说:“那你们要赶海,记得约我们。”

李二郎说:“约什么约,我们现在在岛里,出来通知你们多费事,我们算一下潮汐,只要想去,直接就去老鳖湾,就那么点地方,咱们到时候直接老鳖湾见。”

闹闹挠挠头,说:“也对,等你们家搬来村里就好了。”

李二郎突然想起二蛋的话,就问闹闹:“你知道三个毛失踪的事吗?”

说起这事,闹闹脸色不太好看了,说:“有人昨天傍晚,好像看到麻五偷偷潜回村子了,麻五出现没多久,孙婆子说三个毛失踪的时间就是麻五出现后,大家都猜测三个毛是被麻五骗走了。”

李二郎想起舅爷说的蔡家退婚一事,就问:“那孙婆子没闹?”

“怎么没闹,去麻五养父母,就是他实际上的大伯家闹了好几回了,沈叔也不是好欺负的,最后族长和我爹都出面了,孙婆子才不敢闹。

我爹派人把附近都翻遍了,也没有他们的踪影。

倒是有村民提供线索,三个毛好像跟什么人背着褡裢出了村。

于是,我爹让他们年后直接去县衙报案。”

等李鱼儿兄妹走了,闹闹就去通知彪子和二蛋了,他们本来还愁年后海货估计就没那么好卖了,这不,李鱼儿他们就送买卖来了。

兄妹俩一路往回赶,李二郎心里有些不安说:“你说麻五把三个毛骗去哪里了?”

李鱼儿其实心里早有一种猜测,“我估计是矿山。”

“矿山!?”李二郎有些不敢相信,“麻五胆子真大,把同村的半大小子骗去矿山,那是拐卖人口,被官府抓到了要杀头的。”

李鱼儿目光冷酷,说:“你觉得他们凭什么这么明目张胆的掳人?第一次是码头招供骗人。

第二次是当街抓乞丐。第三次是去各个村让人牙子买穷苦人家的半大小子。”

想到一种可能,李二郎手心里全是冷汗。

第152章 坐船回姥姥家

大年初二是出嫁女子回门的日子,因为年前蔡老太太已经回门了,所以就不再回去了,留下家里坐镇,让儿媳妇儿们回门。

今年日子好过不少,蔡老太太也没有苛待儿媳妇儿的习惯,每人都给准备不少年礼。

两斤猪肉,五斤黑面,三尺红布,还有一棵白松。

这些在当下已经是厚礼了,再多,人心就难测了。

李老二腿伤还没有好利索,不能陪范氏回门,李二郎就担负起主要的责任,海牛太小,胎里又有些弱,因此范氏没有带他回去。

范氏娘家在范家坨子,在兔岛南面的海岛。如今兔窝子村的船已经上坞了,只能先走冰道出岛,到码头,再由码头坐船进范家坨子。

码头港深水阔,海浪大,冰雪封不住海。但码头没有海滩,也不退潮,因此不能赶海。

过年走亲戚的多,码头会有专门拉客的船,价格不算便宜,但坐的人也不少。

太阳刚升起没多久,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就来了不少临时下海拉客的船,大大小小,停靠在码头上。

岸边有不少客人,还有人挑担子卖朝食,熙熙攘攘的,还挺热闹。

拉客的掮客在人群里不停穿梭,推销着自家的船,努力吹捧自家多大,多抗风浪,船老大掌船的技术如何如何好,好借此揽客。

“几位这是去哪?北上还是南下?近道还是远道?”一个拉客的掮客主动上前打招呼。

范氏拐着筐,说:“我们去范家坨子。”

“那正好,我手里正有去范家坨子的船,一个大人五个铜板,小孩三个铜板。”

确实贵,在码头扛大包的扛夫一天才十文钱,这进一趟岛就要五个铜板,来回一天一个大人就要十个铜板。

范氏也没讲价,这时候的掮客基本价格都是互相通好气的,没必要再浪费口水了。

过年走亲戚一年就一次,范氏只能忍痛交了船资,领着李二郎和李鱼儿上了船。

在原主的记忆里,姥姥姥爷都是慈爱的人,大舅大舅母也很和善,于是,李鱼儿和李二郎就又给年礼添了两斤白面,一斤糖,一盏没卖出去的普通油灯,那油灯有个贝壳掉了一块,是瑕疵品,但不影响使用。

虽然今天风和日丽,但干冷干冷的,不大不小的乌篷船里坐了十几个人,虽然不至于拥挤,但也不方便说话,一路上,除了几个孩子都没人说话。

天冷,除了掌船的伙计和船老大外,没有人坐在外边看风景,李鱼儿想出去,但被范氏拉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