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202)

作者: 喵吉 阅读记录

“你要想方便就忍一忍,女儿家的不好被看去了。”范氏附在她耳朵上小声说。

李鱼儿一囧,她就是想出去看风景,算了,在船里老实待着吧。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左右,“吭!”的一声,船身传来一个大力的震动,船到了岸。

岸边比较荒芜,是一个简易的海边栈桥,横着的栈桥类似一个码头,此时停了几艘进出岛的客船,船上有上有下的,给这片荒芜平添了几分人气。

横桥连接着一个竖栈桥,一直通向岛上,栈桥周围是芦苇荡子,如今被冰雪覆盖了大半,不能行船,船只有通过栈桥才能下水。

“大伙下船小心些,千万别掉进水里了。”伙计在栈桥上负责照顾下船的乘客,服务还蛮好的。

顺着栈桥向岛上走,还得翻过一个小土丘才能看到人烟。

三人走了大约一刻钟,终于看到了上岸的船只和人家了。

范氏好几年都没回门了,如今回到生养她的地方,眼里全是思念与兴奋。

“看到没?前边就是你们姥姥家停船的地方了,几年前回来的时候,你们那时候还小,鱼宝儿估计都记不清了。”

李鱼儿说:“确实,好久不来,忘了大半了。”

岛民都住在船上,单从外边看,每家每户的船都没太大区别,得慢慢辨认。

“汪汪汪!”

经过一个灶棚时,旁边传来一阵狗吠声。

一条大黄狗被拴在树桩上,见到几人,从狗窝里蹿了出来,不停地叫着。

又有几只小奶狗摇摇晃晃的从里边出来,学着狗妈妈的样子,呜呜呜的乱叫,好像在助威似的。

李鱼儿的心瞬间就被萌化了,她很喜欢小动物,早就打算养狗了,可惜不知道去哪儿弄狗崽子。

这不就有现成的狗崽子了嘛,她打算花钱买一只回家养。

“大黄!别叫!”

从船上下来一个少年,跟李二郎差不多大。

“小军?”范氏看着眼前的少年,就好像看到了多年前的大哥。

少年眼里有一瞬间的迷茫,很快他就反应过来:“大姑?是你吗?”

范氏三胎的月子做的好,整个人都胖了很多,白了很多,头上还插了珍珠银钗,耳朵上是亮闪闪的耳钉,衣服也是细棉布的印花刺绣新衣服,范永军一时间没敢认。

李永军细细打量几人,见大姑身后的两个孩子也是,穿着跟镇子上的孩子一样体面,手上大包小卷的拎着东西。

这才敢确认,真是大姑回门了。

“阿爹阿娘!阿爷阿奶!大姑回来了!”

一旁的大黄狗像是理解了主人的心思,呜呜了两声就不叫了,领着小奶狗回了狗窝。

一会儿的功夫,船上下来四五个人。

为首的两个老人看到范氏的时候,眼里都是热切的泪花。

“娘的娟子啊!你可算是回家了!这些年你怎么一点消息不给家里送!”

姥姥胡氏上来就牵住范氏的手,范氏多年不见娘家人,此时也是感慨万千啊。

“不孝女回来看您了!”

胡氏跟范氏的五官轮廓很像,满头花白的头发梳成一个发髻别在脑后,身上的衣服虽然半新不旧,却很干净,比之前李家的日子好过不少。

范老汉长得挺高大的,就是背有些驼,黝黑的脸上此时正笑成了一朵菊花。

胡老大跟胡老汉一样高大,但更加魁梧笔直,圆圆的脸跟范氏有些像,他看向几人,脸上都是笑,却不知道如何表达。

大舅母小胡氏是胡氏娘家远房侄女,相貌普通,胖乎乎的身材和长相却很有亲和力。

“爹,娘,赶紧让他们进屋吧,在海上坐了一道船,肯定冻坏了吧。”

大家进了屋,小胡氏端来热水和蚬子干,李鱼儿尝了一口,蚬子干很硬,没有加多余的调味料,纯海鲜味,还不错。

范氏领着两个孩子给长辈问好,胡氏拽着李鱼儿的手说:“几年不见,鱼宝儿长的可真水灵。”

看到女儿外孙如今的穿着和胖乎劲,胡氏就知道李家的日子很好,心里也放心了。

出嫁的闺女好几年不回家,当爹娘的难免不会瞎琢磨。

第153章 小黄狗

当范氏把年礼拿出来的时候,胡氏震惊的说:“娟子,你夫家知道你往家里拿那么多东西吗?再说了,你相公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

范氏笑着说:“爹娘,你们放心吧,这些东西都是我婆婆给两个儿媳妇儿准备的,这白面、糖和油灯是你两个外孙孝顺你们的。

相公年前风灾的时候不小心摔了腿,现在还在养病,这次不能来看您二老了。

不过已经大好了,开春就能出海干活了。

我们又添了一个儿子,小名叫海牛,还太小,就没带过来给您瞧瞧。”

一听没事,范老汉两口子总算是放心了。

“我们老两口什么都不缺,不用买这么多东西,人回来就好。”

老两口打量起李二郎和李鱼儿来:“过来,给外婆瞧瞧,这大小伙子长得,可真俊,你们知道不,这长得像李老汉,还有鱼宝儿,这白净的都不像是岛里孩子。”

李二郎兄妹老是上前,喊人问过年好。

范老汉两口子拿出两个红纸包递给两人,虽然范氏好几年没回来了,老两口照样准备了孩子的红包。

“谢谢外公外婆。”

李二郎摸了一下,硬硬的圆圆的,大概有三个铜板,这可是他最后一年收到的红包了,开春他就成丁了。

“娟子行啊,这又给老几家添丁了。”小胡氏羡慕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