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217)
但那种感觉就很像,庞太后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女子,她垂帘听政期间,广开女子学堂,鼓励女子入朝为官,劝课农桑,支持商贸,前朝在庞太后执政期间,是沧渊王朝最繁荣的时期。
等到了本朝,历代皇帝最忌讳的就是牝鸡司晨,女子干政,对外戚专权十分忌讳。
这些都是蔡老太太从他弟弟那里听来的,蔡老爷子自小读书识字,尤其喜欢历史,他们姐弟俩关系又十分要好,自然会讲一些历史故事给她听。
蔡老太太不想用是非对错来评判一些东西,她这辈子虽然没有什么大成就,但对人性还是有些了解的。
人活着,不是是非对错、善恶好坏能决定你一生的命运的。
不然为什么有句古话叫好人没好报。
“鱼宝儿和梅儿想买地就和我说吧,我记下数量一起报上去,但不要一下子买太多了,容易招事。”蔡老太太语重心长的说。
李梅儿高兴的说:“谢谢阿奶。”
李鱼儿明白,李家的事能办的这么顺利,全靠文书吏从中斡旋,不然三两银子的好处费,肯定填不满上边的胃口。
于是,李鱼儿姐俩就各自买了四亩良田。
李鱼儿让多给半两银子,这是给村长和文书吏的谢礼。
地买好了,蔡老太太那边也找好人盖房子了。
盖房子的匠人是文书吏给介绍的,大工一天二十文工钱,工头一个月一两银子,管一顿午饭。
小工就请福水村的村民,都是蔡家交好的人家,或者是村长推荐的老实本分人,一天给十文钱。
做饭的活蔡老太太交给赵氏了,一天给十五文工钱,赵氏开始不肯要,蔡老太太就说,不要工钱就找别人做饭了,她才肯收下。
工头给算了一下,三栋房子,一栋就要三十两银子,工期要两个月,若想快,就得多找一些小工,最后蔡老太太一咬牙,又去村长那多招了十五个帮工,工期能缩短到一个多月。
农村房子便宜,这么大的院子放到镇上少不了八十两银子。
第166章 流水官贪污有道
这天收摊后,李鱼儿就跟他们说:“等福水村的房子建好了,咱们就去把郭夫子请过去教书了。大头哥,到时候你跟大伙商量一下,拟定一个换班表。
你跟我哥肯定不能一块休息,你俩记账的就串开休息。”
大头正在收拾账本,说:“成,我尽快。”
李鱼儿现在是唯一一个想什么时候上班就什么时候上班的人,相当于大股东了。
“大哥,你待会陪我买些东西吧。”李鱼儿对李二郎说。
李二郎也喜欢逛街,他都好久没逛街了,自然一口答应下来。
收摊后,李二郎就跟着李鱼儿到处乱逛。
“鱼宝儿,你买茶叶做什么?”李二郎发现李鱼儿买了不少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他也喜欢喝茶,但是最多买一包粗茶解解馋,不会买精致的木盒茶叶。
李鱼儿也没打算隐瞒他,说:“我打算买码头那片空地,这些是见面礼。”
“啊?”李二郎刚想劝几句,发现店里都是人,就放低了声音,说:“你真要买垃圾堆啊?”
他以为李鱼儿之前就是开玩笑的,没想到是来真的,那地方又脏又废,买来干啥啊?
李鱼儿笑笑,没多解释,说:“投资就是放长线钓大鱼,大哥日后也要学着眼光长远一点。”
码头早晚会发展起来,现在占地盘将来都是成倍成倍的收益。
两人坐驴车来到惠海县,正好赶上文书吏下班回家。
看到等在门口的两人,他笑着招呼:“怎么来了不进去?”
李二郎笑着说:“赶巧了,我们刚到。”
他现在应酬起来也不像最初那么拘谨了,而且李鱼儿发现李二郎很有交际应酬的天份。
几人进了屋,林氏热情的去烧水冲糖水。
经过几次的相处,他们相处起来也没那么拘束了。
文书吏因为李家的缘故,在吴扒皮的吸血政策下也能站得住脚了。
李家摆摊收闹闹他们的海货,而且什么好海货都要,闹闹他们平均一人一天能赶到三四十斤的海货,一斤平均两文钱,一天一人就能分五六十文,一个月去掉死汛那几天,能有二两左右的收入。
是他好几个月的俸禄总和,他们家日子一下子就松快很多,二弟的束脩和赶考的银子就不成问题了。
烧完水,林氏又开始摆饭,还特意炒了一盘鸡蛋,两人也没推辞,几人一边吃一边聊,倒像是上门走亲戚的。
饭后,李鱼儿说起买地的事。
文书吏没想到李鱼儿真想买码头的垃圾堆,就说:“这样吧,我下午回衙门探一下上边的口风。这事估计不难,但可能要一些好处费。”
县令的任期最长是七年,看吴县令的意思是想通过贿赂上封快点晋升,所以,他们来了惠海县后,一直在搜刮民脂民膏。
最近更是兴起了卖地的风气,杜师爷更是设了一个鸿门宴,请下边的官吏吃酒,目的就是卖地,卖地当然不是白卖的,要收取好处费。
比如李家买地就花了三两银子的好处费,这还是文书吏从中斡旋的结果。
不用问,但凡是杜师爷的意思,下边的官吏就必须照办,不然他就有办法整你。
之前那个被弄死的老官吏,就是杀鸡儆猴。
文书吏这几日都在上火,杜师爷曾变向给他下任务并暗示他:“文书吏你是个聪明人,这次的任务要是办的好,之前那老东西的位置就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