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218)
文淮章是管理户籍的小吏,没有实权,而杜师爷嘴里的老东西就是被他们害死的那位,本来是管理资源的,比如田产、海洋等地产,虽然大规模买卖田地要经过县令师爷,但里边还是有活动的空间的。
虽然都没有品阶,却是正职,而他是副职,而且管理资源油水好太多。
文淮章不敢拒绝,这几日都惶惶不安,他自己找关系卖出了一些地,他爹帮他联系了一些买地的村民或朋友,但都是普通百姓,东一块西一块,油水少的可怜。
杜师爷这几日都没给他好脸色,直到李家买了不少地有了三两的孝敬,杜师爷对他的态度才多云转晴。
虽然文书吏希望李鱼儿买地,但还是想劝她买些实用的地,哪怕是荒地,花些小钱请人开垦出来养几年,都比买码头垃圾堆强啊。
“鱼宝儿,冒昧的问一句,这地你是打算用来做什么的?”
这也没什么不能说的,李鱼儿坦荡的回答:“暂时用来停船的。”
“停船?”文淮章面色变得有些古怪,这孩子真任性,“你家多少只船?”
“目前只有一条船,不过以后会有很多。”
文书吏嘴角抽了抽,“那等以后买了船再买地也不迟。”
“来不及,过两个月就要开海了,我得赶早把地收拾出来。”
文书吏好奇的问:“你要怎么收拾?”停船好像没必要大肆修建吧。
李鱼儿想了想说:“建一个码头。”
“建码头?”文书吏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自己建码头的,县衙也没有规定私人不能建码头,但也没这个必要啊,那么大的码头不够你停船的吗。
“那你是真要买了?”文书吏最后确认道。
李鱼儿认真的点点头,“越快越好,啊对了,文大哥放心,我们知道上头那位的品性,只要差不多,我们有准备。”
下午,文书吏就赶回衙门打听这件事了。
他直接找的杜师爷试探口风,杜师爷狐狸眼眯眯着,想了一会说:“可是有人要买?”
文书吏假装不甚在意的说:“不是,是属下想为大人分忧。”
杜师爷不动声色的问:“此话怎讲?”
文书吏故作高深的说:“大人您想啊,这田地和宅基地多好卖啊,随着咱们镇人口的增加,这百姓生了儿子,得不得盖房子娶媳妇儿,得不得种地吃饭,早晚能卖出去。
这沙滩码头海岛大山这样的地才没人买,若是能低价把这些东西处理出去,不是更好?”
杜师爷抿了口茶,在心里盘算着,他们大人绝对不会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久留,只有足够的银子打点铺路才能走的远,爬的高,那些荒山野岭,穷海岛滩涂都是没用的废物,卖了就卖了。
更何况等改朝换代了,想要收回土地,还不是当官的一句话。
“成!你看着办吧。”
文书吏拱拱手说:“大人放心,几日内必有成果。”
第167章 码头买地
下午,文书吏就将好消息带给了两人。
文书吏将自己其中的道道跟两人说明:“我可以帮你们把码头的地价压下来,你们给上边一些孝敬银子,其实算下来还划算一些。”
李鱼儿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说:“我打算买二十亩地,大概需要多少钱?”
文书吏算了一下说:“我差不多能给地价压到二两银子,但是孝敬银子估计至少得五两。”
二两银子比耕地还便宜,想到手中的底牌四海令,李鱼儿干脆说:“二两银子,我就把码头东边都包下来了,大概多少亩。”
文书吏心里一惊,又想到两人跟景小公子的关系,就没再讨人嫌的多嘴。
“大概四十多亩,量地的时候我给衙役打个招呼,让他们界尺松一松,就按四十亩算。
若你们定了,我待会就回衙门办这事,不过地多了,孝敬也得翻倍。”
李鱼儿从怀里掏出八十两银票,又拿出十两银子,递给文书吏。
“文大哥,这十两是孝敬银子,剩的请您和兄弟们喝茶了。”
文书吏刚想拒绝,李鱼儿就说:“就算您自己不喝茶,也得考虑您手下的兄弟们。”
确实,这事办成了,文书吏就能顺利的接管老书吏的职务,少不得打点上下。
文书吏接过钱,朝两人拱手,多的话也没必要说。
不是李鱼儿有多支持贪污的风气,但形势比人强,明哲保身才是首要的。
李二郎是真佩服李鱼儿的虎劲儿,“鱼宝儿,你买那么多地,将来砸手里咋办?”
李鱼儿笑着说:“砸不了,将来说不定想买还买不到呢。”
天快黑的时候,文书吏才回来,脸上带着笑容。
他将盖着官府大印的红契交给李鱼儿兄妹说:“已经办好了,你们只要在上边签字画押就成了,两份,一份我拿回去,一份你们自己收好。
他们还问我把地卖给哪个冤大头了呢,放心,我当然不会告诉他们的。
鱼宝儿,这地确实有风险,你们既然买了就得好好经营,别白白浪费银子。”
李鱼儿接过红契,拿起旁边印泥,直接就按了手印。
看的一旁的李二郎既羡慕又担忧,这都是钱啊,要是打了水漂可咋整。
办完事,两人就叫了马车回去。
蔡老太太夫妇此时在蔡家,正和赵氏聊的火热。
“秋月啊,你说的温家姑娘品行咋样?”
“这温家的姑娘啊,长得标志,又孝顺,是真孝顺,她是家中长姐,下头一双弟妹,弟弟在私塾读书,性格好,不眼高手低,休沐的时候时常帮家里卖豆腐,都是好孩子。